圖片來源:dreamstime
本篇文章我們繼續來探討投資的另外四個心理誤區。
心理誤區之四:情人眼裡出西施-原賦效應
我們聽過「情人眼裡出西施」,而在投資當中,當自己持有某家公司的股票,就容易忽略或抹除相關公司的負面訊息或報導,這很可能是投資人踏入的另一個心理誤區-原賦效應。
原賦效應Endowment Effect(又稱稟賦效應)是指:當人一旦擁有某項物品,那麼他對該物品價值的評價要比未擁有之前大大增加。它是由Thaler(1980)提出的。這一現象可以用行為金融學中的「損失厭惡」理論來解釋,該理論認為一定量的損失給人們帶來的效用降低,要多過相同的收益給人們帶來的效用增加。因此人們在決策過程中對利害的權衡是不均衡的,對「避害」的考慮遠大於對「趨利」的考慮。出於對損失的畏懼,人們在出賣商品時往往索要過高的價格。(MBA財經百科)
這個效應可以用來解釋為什麼投資人在面對手中持股虧損時,仍然繼續持有而不願停損。古語有言:「家有敝帚,享之千金」也在說明人常高估自己擁有的東西之價值。因此,在面臨手中股票下跌時,不願意以較低的價格賣出,即是此種人性心理的偏誤。
我認為,除非投資人在買進股票之前做過詳實的研究與分析,了解股票價值與價格的關係,並設定買賣的機械式操作,才不至於落入與股票談戀愛的思維中。俗謂:「當斷不斷,反受其亂」,又謂:「能捨才能得!」面對持有的投資標的發生了質變,就應該斷然殺出!反之,若是確認手中的持股仍具有價值,即使漲多也不輕易賣出;跌深也不輕易出脫!
當然,要確認企業的股票是否具有價值,誠需要一些量化(如財報營收數據)或質化(如經營者理念、企業精神、品牌形象)的分析,並記得永遠要考量葛拉漢所說的「安全邊際原則」。否則再好的股票在錯誤的價格買進,仍是悲劇一場呀!
心理誤區之五:追逐熱門商品-從眾效應
知名經濟學家J.M.凱恩斯曾以選美妙喻選股,他是這麼說的:
「職業投資者的投資好比報紙上的選美競賽,在競賽中,參與者要從100張照片中選出最漂亮的6張,所選出的6張照片最接近於全部參與者共同選出的6張照片的人就是獲獎者。由此可見,每一個參與者所要挑選的並不是他自己認為最漂亮的人,而是他設想其他參與者所要挑選的人。」
凱恩斯這番話我認為看似有道理,其實不然。很重要的一個問題是:我如何預測出參與者的喜好?就像每一個世代都有所謂的投資主流,當時選對了,雞犬升天,連一些不怎麼賺錢的公司,股價也跟著衝上天!但等浪潮一過,投資人翻臉比翻書還快,股價就一瀉千里,這一類的公司如面板產業、記憶體產業的公司屬之。
而且就算我們預測對了這一波主流,搭上股價飆升的高速鐵路,但下一次呢?你能保證每一次我們都能猜對市場參與者的心理嗎?能夠在股價崩跌之前抽身嗎?
凱恩斯的這番話無疑存在著缺陷,而在心理學上,更會形成所謂的「從眾效應」。當大家一致看好某個產業或某檔股票,而造成股價飆升,市場趨於瘋狂,誰又能確定自己能在午夜12點鐘宴會結束前從容離開?凱恩斯自己也曾說過:「投資的核心原則是,朝一般普遍想法相反的方向前進,因為如果每一個人都認同其價值,該項投資必然太過珍貴,因而不具吸引力。」
美國知名財經作家詹姆斯.蒙帝爾在其《為什麼會賠錢》一書中提到:「群體行為的極限就是集一思考。當一個群體因為群體壓力,導致心智效能、現實測試及道德判斷的惡化,而做出有缺陷的決定時,便會發生這種情況。」就像羊群盲目地跟隨領頭羊,卻不知將面臨墜落深淵的危險。
價值投資大師葛拉漢說過一個故事:
有一位油商上天堂時,請求天使開門讓他進入,天使告訴他說:對不起,從門口看就知道油商區裡面已經客滿,沒位子了。
油商說:真不巧,我可以向裡面跟他們說句話嗎?
天使說:可以,沒問題。
於是油商大喊:地獄裡挖到油井了。裡面的人聽到後蜂擁奔出,拼命尋找下地獄捷徑。
天使說:這招很管用,現在位子很多,請進。
油商摸摸頭說:我還是跟大家一起走好了,搞不好地獄有油井的謠言是真的。
你投資的時候是否也像故事中的油商一樣呢?在下投資決定時請多想想這句話:「人多的地方不要去!」
心理誤區之六:頻繁進出市場
巴菲特曾在波克夏股東大會上說道:「將那些熱中於買賣股票的法人機構冠上『投資人』的稱謂,就好像是稱呼一位不斷擁有一夜情的人是浪漫情人一樣;股市有如一個資金重分配的中心,金錢將由好動的人手中轉移到有耐心的人手中。」的確,頻繁地進出股票市場,除了摩擦成本(手續費、交易稅)降低了報酬率的可能性之外,最根本性的問題就是投資者基於短視近利而渴望快速看到成果。
經濟學家凱恩斯說:「人類的本性渴望很快得到結果,對於迅速賺到錢有一種獨特的熱情……與前輩相比,現代投資人過於專注在手中持股的年度、季度,甚至是月度評估,以及資本增值。」事實上,現代投資者不乏當日沖銷的玩家,這種狀況要比凱恩斯所處的時代更為變本加厲!如果以棒球為喻,這些頻繁進出的投資人每分每秒都想擊出全壘打,但真正揮出全壘打的又有幾人呢?
保羅.薩謬爾森曾說:「投資本該是單調乏味的,它不應該很刺激。投資應該比較像看著油漆風乾,或是看著小草成長。」這幾句話恰恰點出了投資的本質。頻繁地買賣賺快錢固然振奮人心,但卻也可能大起大落,散盡家產。切記!投資不是賭博,頻繁地進出市場只會降低自己的勝算,一點好處也沒有!不如耐心等候,等待最佳的揮棒時機來臨!
心理誤區之七:錯把運氣當成技巧-自我歸因與後見之明偏誤
我個人在學生時代準備考試時,常會遇到之前做過的題目如果答錯,在沒有任何複習或加強記憶的情況之下,通常再答錯的機率很高!而當我成為一名教導者時,我也常發現學生在做題目時,曾寫錯的題目也經常一錯再錯!有時我不免要大喊:「這個問題的關鍵點我不是講過好幾次了嗎?為什麼還是寫錯?」
直到閱覽行為財務學相關書籍,我才恍然大悟,原來人類在面對錯誤時,通常不願意承認自己所犯的錯誤或過失,甚至會起而掩飾自己的錯誤!說起來,人類是否就沒有自省的力量,足以從錯誤中學習?《為什麼會賠錢》一書的作者詹姆斯.蒙帝爾認為想要從錯誤中記取教訓,就必須克服人性當中的兩種心理偏見-自我歸因偏誤和後見之明偏誤。
在投資上,「自我歸因偏誤」指的是我們會將好的投資結果都歸功於自己身為投資人的技巧,同時會將不好的結果推諉給某件事或某個人。蒙帝爾以運動員與教練為例,說明當運動員有好表現時,往往會將功勞歸因於內在因素(如技巧好)。反之,當落敗或表現不佳時,則將落敗的原因歸咎於內在因素的比例就下降許多;歸咎於外在因素(如場地或裁判)的比例則提高不少。
因此如要對抗自我歸因偏誤所造成的不良影響,蒙帝爾建議投資人必須建立起書寫投資日記的習慣,好讓我們明白自己的投資決策產生作用究竟是運氣使然(錯的決策,卻是好的結果)抑或是技巧的高超?只有經由交叉比對我們決策的理由與結果,才能找出真正使我們獲利的方式以及不再重蹈覆轍。
蒙帝爾建議投資人必須書寫投資日記的第二個理由,就是因為人們受到「後見之明偏誤」的影響。所謂「後見之明偏誤」,指的是「我們一旦知道結果是什麼,便會傾向認為自己老早就知道結果為何。」我們看到歷史上的投資泡沫的出現,感覺上似乎都有跡可循,事後金融專家的分析也都頭頭是道,但其實這是後見之明的結果。正如塔雷伯在「黑天鵝效應」一書的觀點,人們為黑天鵝現象的出現找理由,但之所以為黑天鵝現象,乃因其本身就是具有不可預測性!
最後,我以蒙帝爾在《為什麼會賠錢》書中的一段話作結:「對投資人來說,為何即時的投資日記真的會帶來實際助益,原因是其能幫助我們誠實面對自己在某特定時間點的想法,而不是我們在已經得知結果後,重新評估過的事件版本。投資日記是一種簡單、但十分有效的方法,能讓我們從錯誤中學習,並且塑造你投資方法的核心部位。」誠然!
(編按:本文作者小樂在投資摸索的過程中,同步將個人每個月的投資記錄置於「小樂的生存之道」部落格。)
延伸閱讀:父親失業,讓他立志考上教職...如今卻面臨退休金縮水!高中老師靠「存股」4招,7年賺進千萬
作者簡介_小樂
66年次,台南人,任教於某南部高中。30歲前從未接觸股票投資,2010年因緣際會投入股市,卻因一次重大的投資失誤而開始思考研究股市獲利的長勝之道。發現短線進出不適合自己後,開始遍覽各家投資大師經典,並以此為基礎,建立一套穩定收取現金的投資組合。
期許能將價值投資的理念帶給一般投資大眾,並一同邁向正確的理財投資之道!
個人Blog:http://allenslifestyl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