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新聞

最近本田發表了CR-V新款車,對照其他國產車對於車體結構躲躲閃閃,台灣本田相對是比較敢公開提出車體結構的車商之一,我也比較願意相信他們拿出來的資料,是可以由國外NCAP獲得比對上的安全資訊。

簡單介紹一下這台今年7月1日剛上市的新車款,台灣本田內部文件釋出車體鋼材,使用的鋼材比美規車低階(見下表),過去的車主其實都不關心這一塊,這次消費者卻一反常態,紛紛對車商表達不滿。

表、台版CR-V與美規CR-V鋼材差異

因此到了發表會,台灣本田也特別對此發表諸多聲明,首先,它們澄清除了780MPa以外,CR-V5的前後與車門防撞鋼樑都是1470、1310與980Mpa鋼材組成。並且拿出社內研究,顯示前置偏撞結果與美規版無異。

圖、車商發表會針對車體疑慮提出說明

其實防撞鋼樑對於整車剛性的加強效果不大,但無論如何,在特定位置撞擊時,這些周邊的防撞鋼樑,還是有一定程度的保護作用。再來就是前置偏撞與美國版結果相同,這點我也是買單的,但我總是會一直想:「你還有什麼沒說的?」

記不記得前一篇文章,談到第三代Fit與第二代Fit的差異,由於A、B柱鋼材不同,因此立柱側撞的成績大不相同。這時候我就會懷疑,側面撞擊可能與美規版不同。

這時候我又去查找CR-V相關的車體結構資料,運氣很好的,我找到了美規版2012-14年第4代CR-V與2015-16第4.5代CR-V的車身鋼體結構。可以拿來對照。(見下圖)

2012年的第4代CR-V,多處採用590MPa的鋼材,A、B柱也都是590MPa,底盤最高用到780MPa。當時IIHS成績4個G與1個M。

2015年的第4.5代CR-V,在A柱換成1500MPa鋼材,這時候它的小面積撞擊成績由M變成G,就得到了5個G的優良成績。

圖、美國IIHS各年分CR-V撞擊測試成績差異

此外,如果我們再去看IIHS與EURO NCAP的立柱撞擊,2012年CR-V側撞時,車體變形到駕駛頭部位置都還繼續扭曲下去(黃線全部吃掉)。而A柱更強的2015年CR-V,則變形到頭部位置(車頂圓形標誌)就沒有再潰縮下去了,因此不論是小面積得分與側撞成績都比2012年分CR-V還要更好。

你可以看結果,兩個世代的CR-V立柱撞擊都會撞到駕駛頭部附近,如果沒有車窗氣囊(6氣囊),你覺得CR-V還能有5顆星的好成績嗎?

圖、2012年CR-V車身結構與立柱側撞

圖、2015年CR-V車身結構與立柱側撞

當然,如果你還沒忘記一開始提到,美國2017年第5代CR-V的鋼材用料,又比2015、2016年CR-V更強,車體安全程度無庸置疑地也是更加優異。

而台灣第5代2017年CR-V車體以780MPa為主。我認為合理的推論,2012年採用590Mpa的CR-V前置偏撞已經合格,而台灣亞太版的780MPa前方偏置撞擊,不可能還遜於2012年的車體,側撞的安全程度則無法與2015年通過小面積撞擊測試的第4.5代CR-V比擬,但應該是略為遜色的程度。我有看到車廠表示,國內亞大版本780MPa厚度比美國版1500MPa鋼材厚度還厚,所以表示安全強度不輸1500MPa這種說法是錯的,雖然鋼材厚度跟抗拉強度是呈正比的,但不論鋼材厚薄,最終就是用抗拉強度來標示鋼材強度。不管你再厚,最後測得780MPa,那就表示你就是780MPa的強度,不會因為你比1500MPa的還厚,所以就有相同的抗拉強度。

但如果要跟2017年大量採用1500MPa與980Mpa的美規版第5代CR-V來比,相信國產版應該還是有一段差距。

這裡我可以再舉出另外一個範例,TOYOTA採用模組化TNGA底盤最新車種CH-R,也是A、B柱大量採用1500MPa與980MPa的優異車體。他在EURO NCAP也是隨便一撞就五顆星,成人保護高達95%,這幾乎是跟Volvo車體有著相同的表現。你再看看它的立柱撞擊,A柱與門邊才內凹一些,就停止潰縮了,其高強度車體有著功不可沒的防禦效果。

圖、TOYOTA CH-R與立柱側撞

這段最後要說的是,不只是台灣才有與母廠版本差異的事情,中國也一樣,中國某些使用者也發現,同樣的Fit,中國與美國版本使用的鋼材,甚至比日本製造的鋼材強度還更高,而台灣則是使用跟日本一樣的結構圖。你說,市場機制奇怪不奇怪呢?

德系車與日系車剛性強度單位大不同

在查找車身結構的時候,還有一個問題是「單位差異」。

日系車都用抗拉強度(Tensile Strength),德系車則用屈服強度(Yield Strength)來作為標示MPa的單位。相同數值的德系的屈服強度,比日系的抗拉強度還要強,德系1200MPa就已經接近日系1600Mpa(紅色),德系700Mpa就已經是超過日系980Mpa以上的強度(紫色)。所以,你可以看看另一台德國小車Golf採用鋼材的比率與強度,其實比多數日系車都還要更多而且更強。跟國產車完全不是同一個等級可以比較的。

圖、Golf車身結構圖

有時候會很感慨,德國車把NCAP 5顆星當成低標在製造,但國產車能不能達到5顆星的標準,都還不知道。一台入門版的福斯Golf賣89萬元,鋼材用料與安全性都好上許多,多花10萬元難道會不值得嗎?

台灣的車安中心沒有審核立柱側撞、沒有翻滾測試、沒有後方撞擊,加上多數國產車A、B柱用料強度都輸進口車,因此,我認為多數2氣囊國產車的共同弱點都在於側撞與翻滾,一撞嚇死人。

我們可以看到最近警察出巡值勤,因為開國產車沒有循跡防滑,輪胎缺乏適當保養,下雨車輛打滑失去平衡,又剛好側撞電線杆跟電箱,側面一撞連氣囊的保護都沒有。因為車安中心長期標準過低、立法委員不關心、地方政府低價採購、國產車競爭不足,最後,讓他開了一台只有2顆氣囊的車,值勤的員警就白白犧牲了。請問他做錯了什麼?

圖、苗栗員警車輛打滑側撞電線杆與變電箱不幸喪生

中古車價沒有反應安全性

從我的文章可以發現,十年前許多日系車只能達到「EURO NCAP」3、4顆星的成績,越早期的車剛性越差、安全性越差,特別是許多日系車,車體更是軟得不得了。而且車體的鋼材,隨著道路駕駛長期的震動、扭曲,會隨著車齡越高而衰退,實在是一件會危及生命安全的事情。

可是在台灣二手車市場,大家都忽略車體剛性與安全配備的差異,一台熱門的日系國產車,十年了居然還可以賣到新車4折價,但是許多冷門國產車或是進口歐洲車才剛過三年車價就接近5折。

就安全的角度來說,用高價去買高齡的日系二手車,實在是很不明智的抉擇。如果是我,寧可買更安全年份又更新的進口車。

拜託大家支持成立T-NCAP

最後要講的是,與許我的整篇文章都是「鍵盤試車手」的資料研究,你可以說我沒有根據,或是過度推測,這我都非常欣然地接受。要是台灣成立了T-NCAP,我前面講的麻煩功課,大家就再也不用做了。

我自己開過兩台國產車,家人跟朋友也都開國產車,如果有一天台灣製的國產車可以在國際上嶄露頭角,我也會覺得於有榮焉。可是如果我們在家裡都打不贏、比不上進口車,躲在關稅保護後面,還說政府保護進口車,這種經營心態,是要怎樣出國比賽呢?

讓台灣國產車與進口車在相同標準之下揭露安全資訊,讓車商造出民眾消費得起的5顆星,這是政府與車商應達成的任務,自己的安全自己救,國發會公共政策發起平台已經在連署,還差不到300個名額就要過關了,拜託讀者朋友們幫忙響應與支持吧!

 


作者簡介_黃紹博

網名賽芭,本名黃紹博。中央大學物理學系以及台灣科技大學工業與工程管理碩士畢業。曾任職於明基電通數位媒體事業群業務部門,仁寶電腦全球客服部門,保誠人壽業務主任,富邦金控外匯交易員,黃國華個人助理暨木桐書房圖書館打雜主任。對經濟運作與金融活動有很大的興趣,以投資理財為個人志業,相信透過總體經濟的觀察與認知,可以在資產配置與資金控管上創造更高品質的財務決策。目前在家任職奶爸,育有一兒一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