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dreamstime
(編按:本文撰於2015年6月)
李嘉誠曾說過「所謂鐵飯碗,不是一輩子在同一個地方吃飯,而是一輩子到哪裡都有飯可吃」,這句話很有道理,雖然小弟從事公職,捧著也是公認的鐵飯碗,但我很早就有危機意識,也不敢奢望退休後能領到月退俸,因為目前所有職業的年金制度都是寅吃卯糧,破產只是早晚的事。
以公務人員為例,根據上表退撫基金最新統計,104年度公務人員退撫基金將首度出現入不敷出情形,預計於118年破產,而就算未來年金制度改革了,在現行多繳、晚退、少領的改革方向下,一定也是拿現職人員開刀,來延長年金的破產期限,也就是說未來很有可能我會不斷被拉高提撥費率、延長退休年紀,等到20年過後才發現沒退休金可領,因此「自己的退休金要自己救」,從開始學習投資以來,我就很希望能擁有一個穩定的現金流,靠自己來打造鐵飯碗,而今年報完稅統計一下,發現103年度股利(台股+港股)總計已達70萬以上。
雖然金額距離我百萬股息的夢想還有段距離,但至少已經超過依現制小弟未來所能領到的月退俸,算是完成當初的目標,回顧一下自己投資的心路歷程,大概可區分為三個階段,提供給大家參考:
一、資本累積時期(投資部位500萬以下)
這段時間主要是靠儲蓄及個股價差提高資本累積的速度,投資部位則集中在3到5支個股,雖然這樣投資風險比較高,但就像曾淵滄教授在《富足自由人》一書中所提過,冒多少風險應取決於距離目標多遠而非年齡,如果一開始資本小又只想採取保守投資策略,將很難提前達到財富自由的目標,買ETF可以得到市場報酬,但如果要超額報酬就一定要選股,當然高報酬就代表高風險,所以一定要有停損觀念,很幸運地我在這段期間沒賠到大錢,而且抱到振樺電、耕興、茂順等翻漲數倍的股票,讓我能比較快邁向下個階段。
二、建立完整投資流程時期(投資部位500~1000萬)
這段時間資本累積除了靠儲蓄及價差外,股利比重也開始增加,至於投資部位則分散至5~8支個股,還有小部分ETF。而且隨著經驗累積,我慢慢開始建構屬於自己投資的SOP,最初想法是自己在接觸過指數化被動投資、價值投資或技術分析等方式後,最認同的是從基本面選股為出發的價值投資,及以被動方式取得市場報酬的指數型ETF投資,但這兩者都有其缺陷,因為我很清楚自己選股能力不成熟,過於集中會有很高風險;另一方面市場上的ETF又過於分散,報酬無法令人滿意,而且我不認同以市值加權的方式組成ETF,因為市值大無法代表其價值的高低,我希望的是能投資價值被低估的股票,並能配合我的資金規模做適度的分散,也就是一籃子被低估的好股票,但問題是市場上並沒有這樣的基金或ETF可以購買,所以我就乾脆自己組成一支。
另外因為投資跟運動競技有很多類似之處,加上籃球又是我的最愛,所以我就以組成NBA球隊的方式來管理這支基金,在這個階段因為市場基期變高,我沒有再抱到翻漲數倍的個股,但因為部分個股如勤誠、廣隆、鑫永銓等都有3至5成以上的漲幅,大賺小賠,另外A股ETF也有翻倍的報酬,加上本金變大,所以績效還是可以穩定成長。
三、調整結構時期(投資部位1000萬以上)
這段時間資本累積是經由儲蓄已占很小比重,畢竟小弟本業是死薪水變化不大,主要還是靠價差及股利收入,至於投資部位則分散8~10支個股,還有增加較多的ETF,未來方向則是希望能逐步增加股利收入,減少價差操作,畢竟我最終目標是要有穩定的現金流,為了減低風險,這個階段我寧可將追求股票市值的增長,轉化為相對穩定的股利,而且根據我自己觀察跟體會,價差操作很花時間精力,而且很難有持續性,3~5年內也許很多人有辦法靠波段操作賺到大錢,但拉長10~20年來看,幾乎還能待在市場的都是好公司的長期持有者,而且是靠股利及時間複利致富,不過我目前手上超過半數都還是中小型股跟電子股,短期雖具爆發力,但比較缺乏長期穩定性,所以目前正逐漸調整持股比例,未來希望能將ETF及權值龍頭股的比重調高至2/3,整體殖利率只要5%左右就好,讓投資組合更穩健。
我從過去只懂得領死薪水的上班族,歷經不同階段及學習,終於接近了當初設定的目標,也很希望年輕朋友們不管是從事什麼行業,對未來都要有危機意識,及早準備,一起打造屬於自己的鐵飯碗。
本文獲「99啪的財經筆記」授權轉載,原文:公務員年領股利70萬,靠投資打造自己的鐵飯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