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dreamstime
「學姊,你哪時候開始處理自己的薪水啊?」學妹在餐敘中突然提出這個讓我摸不著頭緒的問題。
「哪時候?就上班之後啊! 」我一邊回答,一邊享用我的餐點。
「所以是一開始工作就自己管了嗎? 」學妹又追問了一句,看樣子這個答案對她來講很重要。
「是的,從開始工作領的第一份薪水,我就自己管了! 」我認真回。
學妹說,自己工作到現在四、五年了,但之前對理財沒有概念,覺得管錢很麻煩,也不想花心思去學,每個月薪水一下來就只在活存帳戶裡放著,恰好爸媽有個當理專的朋友在銀行的投資部門,得知她的狀況,積極遊說她購買基金當存錢,她秉著相信專業的態度聽從建議,共買了三支基金,每個月扣款21000元,不知不覺已經過了三年。
「當初她跟我說買基金穩賺不賠,說新成立的基金有前景,需要的資金小,比較跑得動,投資區塊又是市面上少有的,一定會賺錢,所以就買了,誰知道前幾天心血來潮,上網看一下投報率,才知道每支平均賠了20%,看到我都傻了,問理專,她卻說我大驚小怪,還跟我說現在是低點叫我加碼投資,我一氣之下整個贖回,以後再也不相信什麼理專了!想到自己賺的辛苦錢就這樣沒有了,真是心痛! 」學妹難過地說。
學妹的案例雖然慘痛,但卻是許多臨床醫護人員的縮影,處於高壓工作環境的他們,幾乎將所有心力都放在患者上,無暇顧及自己的財務規劃,大多交託給家人或認識的銀行行員代理,回頭關心時往往總不如預期,讓人失望。
如果你也有上述情況,試著將財務自主權拿回來,理財是現代人必修學分,不要擔心自己做不好,挫折都是經驗的累積,你可以試著從幾方面開始著手:
一、掌握開支
理財的第一件事,不是投資,而是確實掌握手中的每一分錢,請養成記帳習慣,經由清楚的帳目表列,能幫助你更理性地分析自己的消費盲點,更加精打細算,攢下小財,帳本也會在不知不覺中變成你的另類吸金簿。
二、固定儲蓄
無論你手中存款是否已達到30~50萬的安全水平,每個月請固定撥出10~30%薪水持續儲蓄,存款是一個人擁有財務安全感的來源,所以請源源不絕持續澆灌它,運用系統化的自動儲蓄公式,更能幫助你早日完成夢想藍圖。
三、定期審視
在開始儲蓄及記帳後,記得找時間審視自己的理財目標或儲蓄結果是否達到預期,如當初訂定半年存6萬,卻因為忘記中間有保險費及稅金需要支出,導致無法達標,那就請你針對這個問題做改善,調整儲蓄方向,先存下可應付每年基本開支的金額,經由定期審視,能讓自己對財務的掌握度越來越精確,並保有彈性。
四、充實自己
每個人都有自己一套的投資方式,假設你選擇購買基金,就要清楚購買基金的屬性、投資區域、幣別、類型,及留意相關產業的新聞報導,慢慢的,你會越來越了解適合自己個性的投資有哪些,而不是一窩蜂去追逐時下最夯的保單或基金。
多花一點心思在財務上,它回饋給你的將數以百計,就從現在,拿回你的財務自主權吧!
延伸閱讀:
想在30歲存到買房頭期款,先從「每個月存下●成薪水」做起
唯一不會背叛你的理財方式,就是存錢!上班族學這招,3年存到5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