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保基金、勞退基金(又分新制、舊制)、公務人員退休撫卹基金(含公務員、軍職和教師)以及國民年金,統稱四大基金,前兩者與勞工的退休金有關,退撫基金則與軍公教人員的退休金有關,國民年金則是非上述身份的國民,在老年的年金津貼。也就是不管職業或身份是什麼,在65歲或退休後的生活,這些基金都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
然而,最近這些基金紛紛傳出破產的疑慮,而且只剩下十幾年的時間,能不能即時改革,讓這些基金可以永續運作都還不知道,最近又爆發這些基金的委外操作發生嚴重的虧損,讓原本的情況雪上加霜。
其實,就算這些基金都讓巴菲特代操,每年有兩成的績效,還是逃不了破產的命運,只是延遲個幾年罷了。關鍵問題出在結構不合理,而不是操作績效不好。
政府基金結構不合理,其實只有兩種改革的方案:繳更多、領更少。只是已經退休的人一定不願意領更少,而還沒退休的人也不願意繳更多,這是個難解的題目,也只能由政府發揮智慧來進行協調了。但對於這些基金的操作方式,是比較有討論空間的。
其實不管是哪種基金,都是一種強迫儲蓄的概念,在年輕的時候,先每個月存下一點錢,到了年老退休之後,就可以有一筆退休金可以當生活費。只是,這些錢如果只存在定存,好像報酬不怎麼理想,尤其是最近幾年面臨了負利率的情況,通膨還高於定存利率──越存錢,購買力越低。因此還是要冒著風險進行投資,希望可以獲得比定存更好的報酬。
那麼,第一個問題來了:「誰來操作呢?」目前我們沒有自行操作的自由,而必須由這些基金的官方管理單位來進行操作,績效好不好,我們完全無法控制。那麼,可不可以開放讓我們自己決定怎麼操作呢?
勞委會曾經在2009年的時候進行「開放勞工自選退休金運用方式」網路意見調查,調查的時間為2008年11月10日到2009年2月9日,剛好就是在金融海嘯最嚴重的時期,因此不難想像,當時所有有投資經驗的人都受到一定程度的傷害。在6299份有效樣本中,有75%的勞工贊成維持現狀,由政府統籌管理運用。
當時,有這樣的結果並不讓人訝異;但如果現在做調查,在勞工已經知道了委外操作的投資不但績效不理想,甚至還有操盤人利用職務所取得的資訊獲利,並且回過頭來造成政府基金的損失,我想這個比例會有所不同的。
也因為這個調查,目前政府基金還是由政府來操作,但是其實有不少國外的退休福利制度是開放由個人自行操作的,例如美國的401k退休福利計畫就是一個很著名的例子,而且可以投資的標的很多,包含了基金、股票、債券、存款或保本基金。
勞委會這份調查還有分許多不同的可能性,包括「公民營並存」,有六成以上的勞工認為他們會同時選擇在政府保證基金(也就是現狀)和民營自選基金中,配置不同的投資比例。保守的人可能就會維持現狀,都由政府來操作,只想拿到政府保證「兩年期定存利率」的收益,而積極冒險的人可能就會選擇多放一點資金在自己所挑選出來的共同基金或ETF上。
還有另一個方案,由雇主強制提繳的部份,都統一由政府來操作,但是勞工自提的部份,就可以自行選擇投資方案。這個方案也不錯,如果對自己的投資有信心的人,就可以透過勞退自提來強迫儲蓄,並且可以自行選擇投資標的,而這部份所提撥的錢,享有賦稅優惠,對長期投資來說更有吸引力。
開放自行操作有好也有壞,畢竟以台灣投資人過去的績效來看,大多不理想,因此開放自行操作,很有可能反而會讓許多人因為操作不當而把退休金賠掉一大半。但是好處則是讓對政府的操作沒有信心的人可以有機會掌握自己的命運,或是讓那些對自己投資功力有自信的人,可以靠自己的能力來讓退休金因為投資而成長。
不過目前無論是官方的想法,或是民眾的意願,似乎距離自己操作自己的退休帳戶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但是我們已經看到政府代操的許多問題,開放給民眾可以決定是否要自行操作自己退休金帳戶的投資,是一個值得的努力方向。
作者簡介_Buffettism (李柏鋒)
從最新的財經時事和民生政策出發,從中發掘正確的投資與理財觀念,並且以統計數據為基礎,相信即使是小資族,也能擁有投資理財自主權,決策可以有所依據,而不是人云亦云。作者李柏鋒,經營「USA STOCK」財經部落格,討論指數投資、價值投資等各種投資哲學與資產配置方法,現為線上課程《小資族理財的第一堂入門課》講師與「ETF投資學院」創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