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理財

最近不管什麼「保」(勞保、公保、農保...)都因為面臨破產危機被拿出來檢討一番,但老實說,這根本不是新聞,《商業周刊》早在2005年的第926期雜誌就報導過三大退休基金的破產危機。

很顯然,七年過去了,危機依舊存在。當時的評估,目前看來並沒有太大的出入,也就是公保只剩下大約十年,勞保只剩下十五年,就要面臨破產。所以七年前我們沒有積極作為,現在我們要選擇繼續忽視?或是彼此爭吵誰對誰錯、誰吃垮了誰,誰領得太多或太少?還是起身行動,做點改變?

關鍵一:退休後的生活支出不該只靠退休福利制度

理財上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觀念,就是「分散風險」。如果你打算只靠單一來源的退休金來度過退休後的數十年,就是讓自己退休後的生活費來源太過集中,太過倚賴,這麼做的風險其實很大。

以勞工為例,一般都會有三個不同來源的退休生活費。

首先,是勞保年金,也就是目前破產風險最大的部份。假設一個勞工的月薪為43,900,有30年的年資,則他退休後每個月可以領的勞保年金為20,414(1.55% × 43,900 × 30 = 20,414),也就是這部份可以領到月薪的46.5%(稱為所得替代率,由年所得替代率1.55% × 30年年資)。

接下來,是勞退新制的部份。同樣以43,900元,30年的年資來試算,則只有雇主提撥6%的情況下,退休後每個月可領到7,676元,但是如果勞工自己也撥6%,總計12%的情況下,退休後每個月可領到15,352元。總計勞保年金與勞退(提撥12%)這兩部份,退休後可以每個月領到35,766元,大約是81.5%的月薪,其實算是相當不錯的了。

最後,是儲蓄。假設過去工作30年,則以歷年經常性薪資來計算(民國100年為36,803元),每個月的薪水存下20%,可以存下約2百萬元,加上利息的話則有超過3百萬元的存款。再以目前經常性支出大約2萬5千元來算,每年的支出為30萬元,則存款的部份就足夠生活超過十年。

因此在退休後,勞工會有三個不同來源的退休生活費。以現況來看,勞保年金的風險最高,因為費率太低(繳得少)、所得替代率太高(領得多),對勞工來說當然相當優渥,但卻不可能永續,如果制度不修正,就是等著制度自我毀滅,或是由全民買單,以國庫進行無限補貼。

勞退的部份是雇主與勞工自行提撥,報酬則以兩年期定存利率為下限,這並不算不合理的預期,而且也明文規定報酬不足之處,國庫要撥補,所以相對來說比較安全。

如果對退休生活費來源有所疑慮,其實就應該自力救濟,別再只想靠政府,在勞退基金的部份建議勞工應該自行提撥6%,當成最保守的強迫儲蓄,畢竟以制度的設計來說,勞退基金的風險是很低的,甚至比把錢存在銀行更安全。此外,自己當然還要有額外的儲蓄,至少要存下收入的20%,這並不是很高的要求,僅是儲蓄佔所得比例的全國平均而已。如果你是越保守的人,就越要想辦法拉高自己儲蓄的比例。

關鍵二:退休後的收入

許多人都認為退休後就不需要、也不應該再繼續工作。但其實累積了幾十年的經歷,就算退休,也一定能在某方面繼續對社會產生貢獻,甚至可以持續獲得收入。因此退休後並不一定就完全沒有收入,甚至對很多人來說,退休後反而是事業第二春的開始。

舉例來說,許多人都希望退休後可以去環遊世界,或在國內外到處遊山玩水,但是這樣的夢想,除了「支出」以外,有沒有可能也產生「收入」呢?或許可以開始把自己的旅遊經歷寫在部落格中,累積久了說不定有機會出書或成為旅遊達人,也或許可以將自己旅遊中所拍攝的照片授權給有需要的人,這都是有可能產生收入的。最近有一部紀錄片「不老騎士-歐兜邁環台日記」,就是在告訴大家:老,也還是有用的人。

可能有許多人會因為失業率的因素而反對退休的人繼續工作,但是這其實是兩回事。健康的經濟體只會因為勞動力的不足而無法持續成長,失業的情況會變嚴重,其實就是意謂著經濟與產業結構出了問題。

台灣的人口結構已經面臨崩壞,將來退休的人會越來越多,但是進入職場的勞動力卻因為生育率大幅下降而越來越少,換句話說,對台灣整體的經濟而言,讓退休人口能夠持續做出貢獻,是應該考量的,不但退休的人可以持續有收入,國家整體的勞動力也不至於衰退得那麼快。

關鍵三:別從既得利益者變成受害者

若目前的制度持續運作下去,不論勞保基金或軍公教人員的退輔基金,都瀕臨破產,因此改革勢在必行,但是阻力也一定非常的大,主要是每個人都認為自己是現行制度下的既得利益者,因此這樣的制度如果發生改變,自己就會變成受害者。但真的是如此嗎?

讀者要好好思考一下,是想要制度因為無法改革,到最後退休福利破產了,自己的受害嚴重?還是讓制度改革成比較合理,自己的既得利益雖然有一定程度的縮水,但至少不會全部都沒有?我們必須抉擇的是,領個幾年的高額退休福利,到破產為止?或是寧願多繳一點,少領一點,讓退休福利可以永續運行下去。

可能很多人會認為,那為什麼不讓國庫無限制撥補經費,來維持現行的退休福利就好了?這樣做當然有機會讓勞保不會破產,但是卻沒有實際解決制度設計上的嚴重缺陷,只是延遲危機發生的時間,並且從一個福利制度的破產轉移到整個國庫的破產。我們目前不就已經可以從軍公教人員的退輔基金對國庫產生的龐大壓力看到了後果嗎?我們的地方政府因此而沒有足夠的建設經費,我們的教育經費大多給了退休教師而不是真的投入在教育上。

因為有國庫的支撐而沒有破產的壓力,再加上條件過於優渥,所有既得利益者都勢必不肯妥協,制度上調整將會有很大的阻力。但是讓國庫無限制撥補絕對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作法,更重要的改革,是應該要讓所有的退休福利制度都能夠自行並且永續運作下去

如果最後的結果,是以國庫來支撐各種退休基金,就代表未來幾年的稅率一定大幅增加。以目前的就業情勢如此艱困,又要提高稅率,將會讓許多勞動人口出走。台灣正處於勞動力最巔峰的時刻,將來因為人口老化與生育率降低,一定會發生勞動人力下降,如果又調高稅率而導致人口出走,就算國庫不破產,台灣的經濟也等同於崩潰了。

信賴保護原則 V.S. 既得利益

有一個村子,全村都以務農為生,因為年老而退休的村民每天可以領到一斤白米,在豐收的年度,這樣的退休條件當然不會有什麼問題,甚至里長還說,年底的時候多給一點白米,讓大家好過年。

但是今年壞消息不斷,先是出現了害蟲,又遭逢乾旱,里長又因為身體不好無法有效管理整個村子,導致有些農民偷懶不耕田,有些農民甚至喝酒鬧事把人家的田地都毀掉了。

看樣子歉收已成必然,要再繼續給退休的村民每天一斤的白米將會變成相當大的壓力。根據里長的盤算,今年的收穫狀況雖然不怎麼好,但要讓大家吃飽還沒問題的,只是就不能給退休村民那麼多白米了。

退休村民不肯接受,認為每天領到一斤白米,是行之有年的制度,怎麼可以說改就改,就算要改,也是以後退休的人不能領這麼多,已經退休的人就應該照舊才對。當然,連過年多領一點白米也不能少。

里長可就苦惱了。如果退休村民願意妥協,不但大家都吃得飽,還可以進行建設,把水井鑿深一點,將來就比較有能力應付旱災。若退休村民執意要每天領一斤白米,則不但整個村子米倉的大部分存糧都給了退休村民,目前還在務農的村民甚至沒米可以吃了,既然面臨了會餓死的處境,乾脆趕快搬到別的村子去住算了。

怎麼解決這種困境呢?需要大家的理性、智慧,以及對實際情況的認知,最後也必須要做出妥協才行。以勞保來說,保費提高、給付降低,都是讓整個制度永續運作的必然選項。


作者簡介_Buffettism (李柏鋒)

從最新的財經時事和民生政策出發,從中發掘正確的投資與理財觀念,並且以統計數據為基礎,相信即使是小資族,也能擁有投資理財自主權,決策可以有所依據,而不是人云亦云。作者李柏鋒,經營「USA STOCK」財經部落格,討論指數投資、價值投資等各種投資哲學與資產配置方法,現為線上課程《小資族理財的第一堂入門課》講師與「ETF投資學院」創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