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

普發1萬好開心?大撒幣的假繁榮再起:通膨升高、房價狂漲,貧富差距更嚴重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
摘要

從2009年消費券到2025年普發1萬元,台灣共歷4次「撒錢刺激經濟」實驗。短期內台股暴漲、稅收創高、M2持續擴張,看似全民受惠,實則是熱錢堆出來的假繁榮...

每次政府喊出「普發現金」或「消費券」時,市場總有一陣樂觀氣氛,尤其是消費性產業或者相關概念股,不過誰是贏家,這也是眾所紛紜。

有人說錢進口袋,經濟就會熱。有人懷疑只是短暫刺激,迴光返照根本沒用。甚至有人說集體印鈔票,其實就是帶來通膨,讓窮者更窮,富者更富。

這人是誰?就是我,不過大家都只是說而已,並沒有實際的證據能顯示自己的看法對不對,所以接下來我們就從總經角度來好好研究台灣政府印鈔票對整體環境的影響吧。

首先來盤點過去至今,政府送錢的紀錄,第1次是在2009年發放3,600元消費券,2020年則是3倍券,2021年繼續推出5倍券,2023年乾脆直接普發6,000元更快。今年則是1萬元普發現正進行中,那麼這些錢真的會讓台灣變更好嗎?

我們先從幾個角度來確認這件事情,包含台股、M2、稅收以及通膨指標,確認這些熱錢的流向以及發展。

2009 年消費券:救急有用,但熱度短暫

2009年元月,政府發放每人3,600元的消費券,總金額約858億元。當時正值全球金融海嘯的末段,加權指數在前一年跌破4000點,市場信心大崩盤。

消費券確實帶來短期刺激,但到了2010年,M2年增率其實從7.3%回落到5.5%,CPI則是幾乎歸零,台股在萬點以下整理近5年,財政部稅收也呈現「先增後減」,企業獲利增長性也不持久。

從當時角度來看,消費券根本沒有刺激消費,實際上只是變成大家的儲蓄或生活必須品而已。

2020年3倍券:疫情解封下的報復性消費

2020年疫情打亂全球經濟,台灣相對安全,但整體經濟活動還是受影響,所以政府推出3倍券,每人自付1,000元換3,000元振興消費,總規模來到511億元。這一年台股漲破萬3,民眾確實瘋狂報復性消費,第3季零售額創歷史新高,這也帶動電商獲利大爆發。

隔年台灣立刻進入通膨初升期,M2年增率從6%一路升到9%,創2008年後新高,雖然CPI只有1.96%,但房價、股價雙漲明顯,財政部稅收首度突破 2兆8,000億元,企業稅大增,這當然是來自熱錢湧入企業營運以及股市、房市而帶動的紅利效應,熱錢確實是變多,股市V轉、房市爆衝,明顯看得出投資信心回來,卻也為之後的物價壓力埋下伏筆。

2021年5倍券:熱錢過多、通膨升溫

2021年政府再度加碼,5倍券一口氣撒出1,150億元,從上面來看,通膨已經因為2020年開始壓不住,CPI年增率來到2.95%,再加上當時全球央行維持寬鬆,即便台灣不敢放太多,外資熱錢持續湧入,加上企業端持續出口銷售,這帶動M2年增率高達8.3%,台股因此站上萬八,台積電帶領半導體族群領頭大漲。

到隔年2022年,情況開始反轉,通膨更嚴重,雖然整體持續成長,但消費性收入增幅減緩,再加上資金堆高市場而出現泡沫,於是在美國暴力升息之下,外資大舉撤出並回流美國,這讓台股全年重挫22%,所以刺激消費加上寬鬆政策有用嗎?顯然效果還是有限,但通膨倒是快速爆炸。

2023年普發6,000元:通膨緩降、稅收續旺

在經歷過2022年大蕭條之後,2023年政府決定普發現金6,000元,規模來到1,416億元,因為2022年台灣企業獲利仍創高,再加上2023年AI產業鏈在台灣開始大量爆單,因此台灣稅收依舊出現新高,尤其不動產維持高檔,也房市紅利的稅金收益,當年M2年增率還是有7.2%,CPI年增率降至2.5%,看起來整體通膨慢慢緩解,但仍壓不回2%以內。

到了2024年,台股再次出現AI大行情,連續兩年都有AI拉抬,也讓加權指數超越2022年萬八並再創歷史新高,稅收突破3兆元似乎沒有極限,只不過貨幣供給就沒有再明顯成長,這主因是普發現金與前幾次不同,在升息循環中進行,比較沒有過熱問題,反而可以解讀成補強民間消費並緩衝升息衝擊的效果,因為政府升息後的收益,再度發還給大家。

普發現金與熱錢無限循環中

圖1:加權指數技術分析

圖片來源:玩股網

回頭看這張圖,你會發現台灣股市從2020年疫情時跌破萬點,短短3個月V轉之後,到現在已經來到2萬8,000點以上,短短5年上漲近3倍,這不只是企業獲利改善的結果,更是一場由「熱錢」主導的資產重估。

當疫情封鎖了旅遊、娛樂與實體消費時,資金尋找出口,往台灣的股市、房市、ETF湧入,甚至也讓虛擬貨幣成為「熱錢避難所」。至於2021年5倍券更像「火上加油」,推動加權指數突破萬八,錢多又被上市櫃公司賺走,獲利持續爆發,加上低利率QE也經歷過一年,這樣不漲嗎?

接著2023年普發6,000元,雖然是在升息循環中「軟著陸」,維持消費動能的同時,並未讓通膨失控,但實質上也是QE,因為本來升息是政府要把錢收回,結果你收回來之後又發給大家,當年還有新青安刺激房市,這邊不說政治,但2024年就是總統年大選,前一年大撒錢,帶動股市、房市漲幅領先全球再「瘋」一次。

圖2:近5年平均貨幣總計數--M2

圖片來源:玩股網

接著來看看貨幣總計數(M2),2020年3倍券發放時,政府一邊撒錢、一邊維持超低利率,已經明顯衝高,M2日平均金額餘額從2019年約4,500億元,穩定增加到2024年超過6,000億元,也就是說,社會上流通的錢比5年前多了3成以上,這些錢最後到哪?

從上面的例子已經有答案,大量湧向資產市場,接著這些資產又會每年孳息出更多現金。

圖3:我國稅收變動率與經濟成長率

圖片來源:玩股網

接著來看看財政部稅收達成率,2020年因為疫情而達成99.1%,少賺了223億元,但隔年開始就大爆發,稅金一路飆升,2021年創下5兆2000億元新高,多賺了4,000多億元,接下來直到2024年都一直多賺錢。

這看起來就是經濟繁榮的象徵,再加上AI訂單賺不完,仔細對照時間點,這不就正好是「三倍券、五倍券、普發現金」連三波撒錢之後?

換句話說,稅收成長並非來自產業升級,而是熱錢與通膨推高了資產價格與企業名目營收,大家應該也很有感,很多產業持續蕭條,不僅因為經濟不景氣還被AI搶走一堆生意。

至於政策思考上,原本是為了刺激消費、照顧弱勢,最後反而讓企業「賺最多」,不只獲利成長,股價也飆翻天,所以房價、股價同時變貴?這不能怪大家,而是熱錢持續湧入的標準答案。

圖4:近5年平均每人稅負

圖片來源:玩股網

再給大家看一張殘酷的數據,根據主計總處提供的數據來看,台灣平均每人稅負從2019年10萬4,000元,成長到2024年16萬元,5年暴增53%,這段期間的名目GDP成長很強?

但實際上稅負上升速度更猛烈,這也代表稅收效率的提升,並沒有轉化為全民所得的提升,而是停留在企業端、房東以及股東們的手上。所以你想一下,政府普發現金看起來超多,但隔年稅金就超過這些錢了,政府與企業是不是穩賺不賠?

圖5:近5年平均CPI年增率變化

圖片來源:玩股網

最後是CPI指數,這就更能說明問題,因為通膨主要是來自熱錢以及經濟成長的推升,台灣在2019年CPI年增率是0.55%,2020年因為疫情而出現負通膨,但隔年開始就不斷上升,2022年2.95%是最高峰,後面2年也都穩居2%以上。

另外是食物類與居住類年增率也超級高,2022年分別達5.66%與2.26%的巔峰,這是最直接影響庶民生活的項目,雖然政府習慣是忽略這些重要的數據,但過去我文章也寫過,這些才是實際上影響我們生活的通膨壓力,但政府卻不願意面對的真相。

另外是醫藥保健更是逐年爆發,2024年居然衝上3.05%,所以現在不只吃飯、住房錢在燒,又多一個看病漲價的壓力,但高所得族群可以藉由資產成長,吸收全部的漲價,只有低所得族群又沒有資產的人,被迫壓縮生活品質。

普發現金讓窮人變窮、富人變更富

我們看得很清楚,台灣的「普發現金」政策確實救了短期景氣,但副作用是稅收暴增、資產通膨持續、貧富差距惡化,因為有錢人會拿去投資,而產生更大的通膨,窮人則是花在生活上而已,反而造成通縮,最終就是「V型社會」。

什麼叫做V?就是中產階級開始「被迫」分流,願意努力投資甚至借錢的中產階級,認真花錢學習自我的專業度,也去找一些投資有成的人付費學習投資,並開始享受資產通膨。

至於鴕鳥心態的韭菜中產,平常就繼續看免費YT,還要去找詐騙集團的群組看垃圾訊息,自以為世界上教你投資的人都是無償,最後崩盤斷頭也是跑光光,鴕鳥借來投資的錢,沒了,就剩下負債,自有資金更慘,因為那是你省吃儉用而來,一樣被大戶收割,等於生活過得辛苦,存了錢又沒有累積,再不然就是被通膨吃掉實質購買力。

政府表面上普惠全民,實際上是替富人市場注入更多流動性。

股市、房市因此受惠,稅收創高;而勞工面臨的卻是更高的物價、更重的稅負與買不起的房子。這也意味著,若未來再用「發錢」當作刺激手段,不只是浪費財政空間,更可能加劇結構性通膨。普發現金能撐起一時的數字繁榮,但撐不起長期的社會公平。真正該發的,不是現金,而是「結構改革」與「機會」。

簡而言之,現在普發一萬已經啟動,明年可想而知,資產繼續通膨,稅金不斷成長,又會形成更大的貧富差距,大家就繼續吵二代健保補充費,至於富人早就開好投資公司並長期領股息,不只是免稅而已,未來任何健保費用都不用出半毛錢,畢竟人家願意學,也願意花錢學高手的東西,最後又變成獲利回到身上。

至於韭菜酸民呢?喜歡當免費仔?還在無腦看空市場?整天網路上跟人吵架,對對對,你最聰明,那就等著被資本世界教訓到最底層吧,反正不用擔心失業,因為有錢人會去借錢開公司,再付窮人薪水,或者乾脆利用「資本利得」救濟窮人,何樂而不為?

本文內容僅供參考,無任何買賣建議,投資人應謹慎評估,風險自負。

本文獲「玩股網」授權轉載,原文:普發一萬的假繁榮再起:熱錢推高股房市,稅收創高卻讓窮人更窮

延伸閱讀
AI時代的職場重組,從裝忙文化到產業紅利轉型升級!
廣達的AI含金量,還能撐多久?

小檔案_玩股網


玩股網是台灣最大投資教學平台,成立於2008年金融海嘯後,提供市場資訊、投資工具、觀點分析與教學服務,幫助投資人賺錢是我們所致力的目標。網站每月超過百萬人造訪,會員超過35萬,自製Podcast節目《就是愛玩股》,下載數超過300萬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