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

年輕人該怎麼累積「第一桶金」?這幾檔台股基金5年報酬率翻1倍

圖片來源:Adobe Firefly
摘要

退休理財應隨人生階段調整策略。年輕族群建議以定期定額布局成長型基金,發揮時間與複利優勢;中壯年應兼顧報酬與風險,採取股債平衡配置;銀髮族則重視資產保護與穩定現金流,可聚焦投資級債券。

退休準備並不是臨近退休才需要面對的課題,而是應該在不同人生階段逐步落實。在一眾投資工具中,共同基金一直被視為資產累積利器,可作為退休理財的優選。不過,由於年齡層不同,財務需求、投資期限以及風險承受度各異,因此配置策略也必須有所調整。

專家指出,無論是年輕族群、中壯年族群,還是已進入退休的銀髮族,若能根據不同階段的需求來規畫,就能在理財路上更有效率的前進。以下分別針對3大族群說明關鍵心法:

年輕族群:時間與風險承受力是最大資產

對於距離退休還很久的年輕人來說,最珍貴的資產就是「時間」與「承擔風險的能力」。專家建議,年輕族群可以透過「定期定額」投資,不僅能減輕一次性投入本金的壓力,更能放大長期複利效果。

以截至今(2025)年9月底的台灣可銷售基金10年定期定額績效為例,資訊科技股票、台灣股票以及台灣中小型股票基金的平均累積報酬率都超過150%,有些老字號基金的報酬率更高達300%、400%(詳見表1)。雖然這類基金波動度相對較高,但其潛在獲利空間更大,非常適合年輕人累積「第一桶金」。

 

中壯年族群:穩健成長,兼顧家庭責任

中壯年族群常常面臨「上有老、下有小」的壓力,既要為子女教育、長輩醫療做好準備,同時還得為自己的退休資金進行規劃。因此,資產配置策略應該更強調「穩健」與「成長」的平衡。

專家指出,中壯年投資人除了要看基金的報酬率,也必須評估波動度,並可透過「夏普比率」(Sharpe Ratio)來挑選兼顧風險與回報的標的。以全球股票基金或環球平衡型基金為例,這些產品具有分散布局與股債並行的特性,不僅能降低風險,也能帶來相對穩定的資產增長。

銀髮族群:穩定現金流,守護資產安全

當進入退休階段後,投資重點將逐步轉向「資產保護」與「穩定現金流」。相較於波動度較高的股票型基金,債券型基金在風險管理上更具優勢,能滿足退休族對安全性和收益穩定的需求。

專家建議,銀髮族不妨以成熟市場的高評等債券作為投資核心,例如美國或全球的投資級債券基金,或者複合型債券基金。這些標的能夠有效分散風險,並且提供穩定現金流,讓退休生活更加安心。

3大核心原則:時間、本金與報酬率

雖然不同人生階段的投資重點各有不同,專家總結出3大共同原則:

1.時間:愈早開始投資,就能累積更多複利效果。
2.本金:穩健累積本金,才能為未來提供更強保障。
3.報酬率:善用工具挑選適合自己的標的,確保資金發揮最大效益。


專家提醒,現在有不少基金平台提供申購基金免手續費的優惠,投資人不妨多加利用,以便更輕鬆的在理財道路上邁向長期財務目標。

延伸閱讀
「退休版小豬撲滿」TISA上線!每月存1,000元,充盈老後金庫
錢不夠、病來磨、被人騙…想要安心享受退休生活,你可以先做3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