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
摘要

1.2023年全球均溫比工業化前高1.55°C,創新高並首次突破《巴黎協定》1.5°C門檻,氣候危機加劇。

2.氫能因高能量密度、零排放特性,成為減碳關鍵,尤其應用於重型運輸、工業製程和儲能。

3.全球綠氫市場預估2033年達1,658億美元。台灣相關布局包括亞力、中興電、台塑、華新等廠商。

根據世界氣象組織估計,去年全球平均溫度,比工業化之前,高出攝氏1.55度,成為有紀錄以來最熱的一年,甚至超越2023年的紀錄,更是首次明確突破《巴黎協定》所設定的攝氏1.5度的臨界點,顯示氣候變遷的威脅已經愈來愈嚴重。

至於讓地球溫度節節攀高的原因,跟石化燃料脫離不了關係,特別是煤炭、石油跟天然氣的燃燒,其中,交通運輸作為碳排放的重要「貢獻者」之一,更是各國主政者亟欲解決的問題。在眾多選項中,氫能憑藉高能量密度和零排放等特性,逐漸成為減少交通工具排碳的關鍵。不僅如此,氫能特別適用於,那些難以直接電氣化的交通工具,例如:重型卡車、長途巴士和飛機等。

除此之外,氫能也有其他用途,舉例來說,在工業領域中,綠氫可以代替傳統的化石燃料,而鋼鐵業正在測試,以綠氫取代焦炭,進行直接還原鐵的生產,預計可以降低碳排放量達9成以上。

另外,氫能也能用來儲存過剩的電力,解決風能和太陽能的間歇性問題,進而提升電網的穩定性,而上述的應用,都使得氫能產業有著非常大的想像空間。根據研調機構的預估,2023年,全球綠氫的市場規模,落在62.6億美元,預計到2033年,將成長到1,658.4億美元,年均複合成長率高達到38.8%。

綠氫市場規模

在產業趨勢確立後,接下來,大叔要帶著大家了解一下,氫能產業的技術與發展方向。目前,灰氫、綠氫和藍氫,是氫能產業中,最常見的三種型態,它們根據原料、來源、碳排放和技術路徑而有所不同。

灰氫是目前全球最廣泛使用的氫氣型態,它是通過蒸氣重整與煤氣化等兩大技術,從天然氣中提取氫氣,前者是透過天然氣與蒸氣在700至1,000度以上的高溫反應,後者則是透過煤炭與氧氣反應,相關技術已經應用數十年,不但設備成本低,而且還能利用現有天然氣管道與工業設施來製作,缺點是,製作過程會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

為改進灰氫的生產方式,目前業界也將導入碳捕獲與封存技術,例如:在反應器後端加裝CCS系統,捕捉二氧化碳,並且儲存於地下或用於工業二氧化碳,這種方式也被稱為藍氫,是一種過渡的解決方案。

而目前市場最期待的解決方案則是綠氫。它的原理是,把水電解後,生成氫氣和氧氣,由於是通過可再生能源驅動電解水製成,因此全程無碳排放或近零排放。不過,因為生產成本高,每公斤大約3至6美元,加上電解槽的壽命最多只有10年,所以技術難度仍然偏高。

 

除了製造成本較高,轉換效率不佳之外,目前氫能產業的另外一個主要瓶頸是,儲運技術的限制。由於氫氣的分子小,而且還容易滲漏,導致它在儲存、運輸和使用的過程中,存在爆炸的風險。以原理來看,目前儲存氫氣的技術有:高溫壓縮氫氣、低溫液態氫、金屬氫化物儲氫,以及化學儲存等方式,其中,「高溫壓縮儲氫」為主流,可是,運送過程要格外小心,而「低溫液態氫」則是將氣態氫冷卻至攝氏-250左右進行液化,不過液化過程會出現能量耗損,加上必須使用特殊的車輛運送,因此成本較高。



目前歐盟、美國與日本等先進國家,對於氫能的發展都不遺餘力,其中,歐洲將氫能視為實現《歐洲綠色協議》與2050年氣候中和的核心技術,尤其是針對鋼鐵、化工和航運等較難減碳的行業。隨著俄烏衝突的加劇,歐盟也將氫能作為減少對俄羅斯天然氣依賴的策略之一,致力於提升能源安全。

相較於歐盟以綠氫發展為主的政策有所不同,美國則允許藍氫與核氫,也就是用核能產氫。不過,與歐盟相比,美國最大的問題是,基礎設施明顯落後,氫氣管道與加氫站的數量遠遠少於歐洲;此外,與中國相比,美國在電解槽的製造成本上,處於較高的位置,加上其規模化生產的能力尚有待提高。最重要的是,美國的氫能政策受到政治分歧的干擾,對於長期穩定性,帶來了不小的疑慮。

至於日本,自從2017年發布《基本氫能策略》以來,日本便確立了2050年成為「氫能社會」的目標,並且計畫在交通、發電與工業等領域,全面應用氫能。由於資源匱乏,因此,日本政府希望透過氫能,來減少對液化天然氣的依賴。

為了達成2030年實現80萬輛燃料電池車與900個加氫站的目標,日本推出了一系列財政支持政策,其中就包括差價合約補貼,以彌補綠氫的成本差距。截至2024年,日本的燃料電池車數量約2萬輛,加氫站數量預計到2025年,將增至320個。日本在發電方面也積極探索,三菱重工正在研發,氫氣混燒燃氣輪機。然而,由於基礎設施建設成本高,加上進口依賴加重等挑戰,日本氫能產業仍有諸多雜音。

如前所述,在氫能產業中,運輸成本通常占總成本的30%至40%,這個環節能否有技術上的精進,也成為氫能產業能否順利發展的重要關鍵。近日,成大材料系特聘教授洪飛義所領軍的團隊,研發出可以抵抗「氫穿隧效應」的不氫脆不鏽鋼416B,簡稱「不氫鋼」,同時也找到能銲接的材料420L,目前正在申請專利中,未來如果能被產業運用,將是氫能發展的重要里程碑。

團隊所研發出的「不氫鋼」416B跟420L,不僅能耐酸鹼、不生鏽,而且強度與硬度更佳,同時還有良好的磁性,可以抵抗「氫穿隧效應」,一旦未來相關的技術成功申請過專利,並且商用化,預期將會有機會為整個產業帶來質變。

台股中哪幾檔值得注意?

如果氫能產業真的加速發展,台灣有哪些相關的公司可望受惠呢?以氫氣製造為例,亞力(1514)與工研院合作,共同開發電解水的製氫技術,有切入氫能設備製造的布局。中興電(1513)也積極切入氫能發電系統整合。至於華城(1519),公司供應大功率電機、電控設備,也積極涉足投資綠電與氫能相關應用。

在氫氣儲存與運輸方面,台塑(1301)的化工背景深厚,對氫氣製備與儲運都有所布局;華新(1605)旗下有不鏽鋼、高壓容器技術,可以應用於儲氫瓶。至於寶一(8222),主要是做高壓容器,有供應儲氫瓶等相關技術。

在氫燃料電池系統,大亞(1609)旗下投資燃料電池技術的發展;台達電(2308)在智慧能源領域布局相當廣,包括燃料電池備援電源系統;漢翔(2634)的航空技術用於高效能燃料電池系統的開發,例如:無人機、載具用。

至於應用端,裕隆與工研院合作氫能車的開發計畫;中華車則有投入氫能商用車與儲能應用的開發。

大致上來說,氫能產業長期發展趨勢非常明確,但是,短線上,目前產品離商用化仍然有段距離,投資人可以持續關注相關題材,等待技術有明顯突破後再進行布局。

延伸閱讀
軍工股起飛!各國軍費支出上升,無人機產業崛起,3檔軍工概念股受惠
華城、中興電、大同...台電強韌電網計畫加速進行,「這幾檔重電股」受惠!

小檔案_劉烱德

劉烱德分析師像你鄰家好大叔。

在金融市場30年資歷,講盤有理路且淺顯易懂。

敢於判定走勢多空方向外,擅長運用技術分析預先掌握關鍵價位,且能在關鍵未出現明確多空訊號時,同時交易操作空間符合「盈虧2:1」時,才會執行交易。

擅長設定移動停利,由短做長。潛力股的基本面及技術面教學,能讓市場投資人驗證及學習。

台股攻略掌握方向 抓住趨勢,戰勝多空轉折大叔帶你攻略台股!
畫線、定價、到實戰,實現獲利看的見!

著作:
連「渡邊太太」都想學的 K線匯率課
烱大叔的YT頻道,每天都有畫線、定價,影音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