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書摘

想存ETF,現在可以開始嗎?財富自由工程師:投資前先搞懂4件事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

如同前面章節所表達的,在探索了更多關於科學、哲學、基礎投資學的知識之後,我發現自己的存股方法還有可以進步的空間,因此在繼續研究投資的同時,我也開始嘗試將大約一半的存股部位轉為指數投資,也就是存個股以及存ETF這兩種策略雙管齊下。

指數投資的精神在於,投資人透過被動式的指數型基金或ETF,可以直接參與市場的波動與成長,目標不在於超越大盤,而是在於獲得貼近市場表現的報酬。

指數投資之父約翰.柏格(John Bogle)最早在成立先鋒公司、推出指數型基金的時候,其實也不太受到華爾街看好。然而時間證明,指數投資儘管無法超越大盤,但是卻能夠打敗眾多主動式操盤的基金經理人,這也讓市場上接受被動式指數投資的族群愈來愈龐大。

在開始指數投資前,先建立4觀念

在投入指數投資之前,必須先了解以下幾項重要觀念:

1.指數投資並非快速致富的工具

指數投資是一種歸納過去績效,並預測未來能得到市場平均報酬的投資方法,需要利用複利和時間來累積財富,以達到長期增加整體財富的目標,不要抱有快速致富的錯誤期待。

2.指數投資並非以領息為主要訴求

台灣投資人對於領息情有獨鍾,因此投資個股時偏愛高殖利率股;投資共同基金時喜歡高配息基金;投資ETF也特別喜愛高股息型ETF。而指數投資的基本精神在於獲取市場平均報酬,不會特別鎖定高配息標的,殖利率也普遍偏低。

3.指數投資必須進行股債配置及再平衡

指數投資除了追求獲取市場平均報酬,也重視風險的平衡,因 此會採取「資產配置」來減少持有期間的資產波動。而資產配置的精神,就在於同時持有負相關性的資產,最常被用來搭配的就是「一籃子股票」搭配「一籃子債券」。

歷史上大部分的時間裡,股票和債券呈現負相關。股市的多頭時期,通常伴隨著景氣好、利率走升,此時債券通常會下跌;反之,股市空頭時期則伴隨著景氣不佳及利率降低,此時債券就會上漲。

指數投資者會先為股債設置好持有比重,當股票漲多時,就賣出部分股票,同時轉買下跌的債券,讓股債重回到原本設定的比重,這種做法就是所謂的「再平衡」。

再平衡的做法等於是強迫你在股票上漲時停利,並且逢低買進下跌的債券。到了景氣不佳、股市進入空頭時,債券的帳面價值有機會上漲,又可以將漲高的債券賣出,買進下跌的股票資產。

一般投資人都會遇到股票大漲但是捨不得停利的情況,只能看著帳面價值一路上升又一路下跌;而股市進入大空頭時,又不見得剛好有大筆資金能逢低進場。使用股債配置與再平衡,不但能在股票上漲時賣出獲利,並在債券下跌時低價買進,這樣反覆操作,讓股票和債券的資產接力向上累積。

一般投資人若沒有充足的功力,很難做好「選股」和「找買賣點」這兩件事。要是採取被動式的指數投資法,除了能省去選股的困擾,也有簡單的買賣時機可以依循。

4.留意資金的配置,以免影響到長期投資計畫

由於指數投資是一種長期投資策略,且不是以領息為主要的投資策略,因此我們需要妥善處理短期的資金需求,以免其影響到長期的投資計畫。特別是在股票市場出現系統性崩盤時,若事先保留一定程度的現金儲備,便可避免為因應生活費用或短期支出而被迫出售股票。

考慮到現金儲備的重要性,債券也可被視為短期資金的一部分,以應對可能發生的股市系統性崩盤(詳見圖 1)。

 

當我們需要資金時,首先會使用活期存款帳戶的資金,如果不足,則會用定期存款帳戶的資金來補充。台灣股市近20年並沒有出現連續3年的系統性崩盤情況,因此我目前的現金儲備是預留3年基本生活費的金額。然而,由於這部分現金存放在銀行內,而銀行的利率較低,某種程度上也表示我們失去了投資的機會。

因此,我們可以將一部分資金配置到債券中,將債券視為現金的延伸,並將其納入股債配置中。透過定期的再平衡,我們可以實現資產累積的目標。這樣一來,我們既能保持一定程度的現金儲備,同時也能利用債券的投資特性,為資產增長帶來潛在機會。

博客來購買連結

延伸閱讀
0050長期報酬輾壓0056,為何還有一堆人愛高股息?達人一語點破:崩盤時你抱得住嗎?
主動投資、自組ETF打敗大盤容易嗎?存股達人棒喬飛:從開發金不配息上,我體悟到這件事


書籍簡介_散戶進化入門:致富必學的投資思維

作者:徐世鑫(棒喬飛)
出版社:Smart智富
出版日期:2023/07/24

作者簡介_徐世鑫(棒喬飛)
專職投資者,出生於1975年,畢業於中華工專五專機械科(已改制為中華科技大學)。曾於台北市光華商場擔任電腦工程師,並陸續任職於上市公司台達電子、技嘉科技、仁寶電腦,2009年起開始存股,2020年45歲時財富自由提前退休,於2021年出版《傻多存股法》分享理財與存股心得。

財富自由後仍持續研究投資,並開始將存股重心從台灣的個股(價值投資)轉移至布局以美國為主的ETF(指數投資);即使缺少了工作收入,資產仍然繼續維持成長。

部落格:喬飛的生活日誌
FB粉絲頁:傻多棒喬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