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理財

大部分的財富問題常常還有討論的空間,但唯獨「城鄉差距」沒什麼爭議,像是離都市愈遠那,薪資就比較低工作機會也較少、或者都市的房價就是貴。也從沒有讀者問說為什麼他身處在什麼較遠的鄉鎮,薪水卻上不去全社會的中位數等...。

某方面來說,選擇確實比努力重要,這點是沒錯的,只不過也因為這句話讓人也忽略了努力的重要。到了都會區可沒保證就能成功賺大錢,這點相信大家應該心裡是清楚的。很多人到了大城市發展,一開始就是微薄的薪水,也許比家鄉多了幾千元,但其實房租跟三餐扣除後,能存的錢比原本老家還要少,原因就是差在如果可以住在家裡,那省非常多。那數以萬計的人口往都市移動又是為了什麼?

「機會」,正是為了一個機會

這不只發生在台灣,日韓等各國都是相同的,因為跨國公司總部或該國的企業總部往往設在首都圈,那高薪的工作雖然名額有限,但至少跑來的話,就是有機會去爭奪那個席次。只不過這過程就很煎熬了,有人花了5年、6年才當上一個小主管,已經是氣喘吁吁,看著上面的大主管的高收入、光鮮亮麗,有些人繼續努力追求成就,也有些人選擇換跑道,當然也有人直接放棄躺平。

大城市的物價很高,因此我們從外地到台北絕對要有個重要觀念,「時間就是金錢」,我們要比從前更珍惜時間,因為悠悠哉哉把3天可以做到的事情,變成了2週才做完,那慘了,這邊的生活成本可是很高的,這邊說的事情不單只是指工作,而是指一切「自我成長規畫」。

難道我們不能像某些人一樣悠悠哉哉的過日子嗎?這點從前也想過,也曾覺得不公平,後來老張跟我說:「我爸媽那一代就是你現在的樣子,但他們奠定了我現在可以自在做自己事情的基礎。況且我也做出了一番成績,發揚光大。」

這些很簡單的道理,竟然卻沒想過,想想也覺得自己可笑,於是在《最美好也最殘酷的翻身時代》一書中,寫下了一篇篇重要的觀念,寄望可以留下些什麼給這個社會,讓更多人能夠受惠,如今一年多也有相當的好成績,這點真的讓人感到欣慰。

第4篇第2章《什麼樣的力量,讓人撐過30幾個春夏秋冬?》那個故事不知道讀者是否還記得?

一個母親當年懷孕2個多月時,老公到國外工作時發生交通意外走了,這位母親為了肚子裡的小孩,忍著悲傷繼續活下去,她一邊帶著小小孩一邊工作,睡覺時間少之又少,按照現代的生活標準來說,會覺得她沒生活品質,一定遲早過勞死,但發生重大變故後的窮人就是只能用命去換錢,此時命比錢還不重要,這是中產階級以上的人不會知道的。

這位母親當時說:「當年做過保險,抱著孩子找客戶,一張張保單想辦法成交,客人大多能體諒孩子哭鬧,也做過美容師,什麼金融證照都有,美容師證照、一般汽機車駕照、大客車駕照,反正需要什麼就去考什麼,要不然沒飯吃怎麼辦?」

這位母親就這樣熬到了現在快退休的年齡,就在2年、3年前跟兒子兩人一起扛起了板橋的房貸,兒子為了家計,早早念了軍校幫家裡省錢,母子2人就這樣重新把鞋帶繫好,重回資產累積的起跑點上。

總會有人說沒辦法、不可能、做不到,但社會上許多小人物正是這樣一點一滴慢慢爬起來,
摔倒多次,頭破血流也要護住孩子,此時兒女是心靈的寄託,是最後活著的意義。

在很多年輕人眼裡也許覺得很蠢,但這是社會的寫實,有多少人用計算機精算著如果沒有孩子,退休金會多多少,但忘記了無形的力量,因為9成以上的人還是沒有發揮潛力,常常是因為有了家庭的負擔後,才開始使足全力賺錢,孩子會大,我們會老,一轉眼才發現自己有了房、有了車、有了股票、有了保險,原來已經離一開始的起跑線這麼遠了。

假如原生家庭都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現在仍身處中產階級或以下一點點位置的年輕人,那請先不要灰心,還大有可為,不要對這個殘酷時代感到心灰意冷,因為不同的年代總有不同的困境,沒有什麼時代是比較容易賺錢的,要不然大家早就都賺到整條街去了。

不管在什麼年齡階段,盡可能保持年輕、開放的心胸,就能夠為自己增貼更多的本錢。愈不重視青春的人,將來必得付出更大的代價來彌補。

祝大家都有美好的一天,工作順心,謝謝你們的閱讀與支持。

本文獲「畢德歐夫」授權轉載,原文

延伸閱讀
窮養怕孩子吃苦、富養又怕孩子予取予求,該如何取捨?理財達人:教養孩子,唯一不變的是這件事
朋友賺沒自己多卻買車又買房,都是靠家裡?一個人生感悟:先成為可信賴的人,人生才會更順遂
覺得自己缺乏好運、沒錢很失敗?一個資本主義下的人生感悟:改變心態,離成功就更靠近


作者簡介_畢德歐夫


現職為外資券商當沖交易室經理,曾管理超過30位交易員。學生時期開始投資股票,20歲開始國內期貨與選擇權的操作,而後延伸至國際外匯、指數、活牛、農產品與美國公債期貨,22歲賺到了第一個百萬。而後進入外商當沖交易室學習,累積交易筆數超過125萬筆。著有:《我在計程車上看到的財富風景:往上翻身與向下墜落的關鍵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