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
摘要

1.《大利從小》作者喬爾提靈.赫斯特,曾被傳奇經理人彼得.林區(Peter Lynch)讚譽的投資大師,他操盤的基金年報酬率曾超越羅素2000指述和標普500指數。

2.對於不少投資人來說,「投資」這件事似乎已經像喝水呼吸一樣稀鬆平常,但該如何看待「投資」這件事?又如何從充滿市場雜訊裡過濾出,真正具有價值的資訊?本文帶你一探究竟。

大家好,我是咪編,今天要來介紹《大利從小》這本書的第2章「決策偏誤」,作者是被傳奇基金經理人彼得.林區(Peter Lynch)專文推薦的投資大師喬爾.提靈赫斯特(Joel Tillinghast,以下簡稱喬爾)。同樣提醒大家,以下依咪編想法進行書寫,可能會與原文略有出入,請小心服用。

喬爾在《大利從小》第2章裡面提及了許多投資人常見的決策偏誤,像是「後見之明偏誤(等事情發生以後,才回過頭推論原因)」、「定錨效應(當別人述說的故事太吸引人,會讓我們從不正確的統計參照點出發)」、「確認偏誤(當你覺得某件事情是對的,就會去找證據來證實,忽視反駁的事實)」、「過份樂觀」、「高度自負」等...,由於這些決策偏誤許多文章和書籍都有介紹過了,所以咪編這裡就不提了,改針對書中提到的一些話做分享。

如何正確面對「資料」?

1.每個理性決定都有資料為證,重點是什麼資料?還有為什麼?
2.投資人應該把焦點放在沈默的證據上。
3.歷史、統計、機率及外部觀點,非常重要。
4.投資人需要的是長期能站得住腳的說法,外加資料佐證,及抱持懷疑態度。
5.每件事都有黑暗面,請把它找出來。
6.無法處理事實的人,應該讓別人替他管錢。

許多人爬完新聞、看完重訊,就覺得自己已經熟知一切,可以做出相關的買賣決策。但你又怎麼知道,你看的新聞是否被潤飾過?看的重訊是否被美化過?因此,在做決策之前,最好是把正反兩面的原因和理由都找出來,畢竟「兼聽則明,偏聽則蔽 」,且對於所得到的資訊,最好都能做到「先相信它,然後再狠狠懷疑它」。只要你能夠客觀且全面的理解一檔股票,相信在做決策時,會有更準確的判斷。

談如何正確面對「投資」?

1.投資管理向來是排他性的工作。
2.除非你真的能不勞而獲,不然投資不該只分為賺錢或賠錢,而應該視為交易。

喬爾的這句話「投資管理向來是排他性的工作」,讓我想到史上最偉大的操盤手傑西.李佛摩(Jesse Livermore)。傑西.李佛摩每年都會把自己關在銀行的金庫裡,和自己賺取的鈔票在一起,回顧當年的投資決策,看看是否有誤。且他為了逃離華爾街,選擇將辦公室設在遙遠的地方。

而他也欣賞一位朋友對於證券營業員說的話:「如果你知道我正在操作的股票的相關訊息,請不要告訴我」。從這個角度來看,傑西.李佛摩和喬爾一樣,都喜歡「獨立思考」,盡力將周圍的噪音降至最低。如果說像傑西.李佛摩和喬爾這種偉大的操盤手都是這樣做的話,那平凡如我們,是不是應該認真效仿呢?

至於喬爾的另一句話:「除非你真的能不勞而獲,不然投資不該只分為賺錢或賠錢,而應該視為交易」由於咪編暫未參透,就先停筆在這。

以上,就是咪編看完《大利從小》第2章的心得,有興趣的人,可以把書找來看一看喔!

本文獲「小編愛投資線上圖書會」授權轉載,原文:投資迫使人們在資料不足的情況下做出結論

延伸閱讀
做投資,該不該去猜測市場的多空?與其盲目猜測市場走向,不如先想這件事
想投資飆股,該留意什麽地雷?10倍股達人林子揚:這2類股票是大忌
工作賣力還常加班,加薪、升職卻沒自己的份?3大技巧,讓你刷出職場存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