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理財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

11年前,在全球掀起「林來瘋」(Linsanity)熱潮的前NBA球員林書豪,在征戰中國職籃CBA 3年多後,今(2023)年2月來台加入職籃P聯盟高雄鋼鐵人隊。今年34歲的他依舊在球場上拚戰,其故事正如台灣高階人才在海外職場上奮鬥的縮影。

當年林書豪頂著哈佛大學經濟系光環,被金州勇士隊簽下,對前途的興奮與期待絕對不下於其他名校畢業生加入蘋果、高盛、麥肯錫等世界頂尖公司。但他的工作內容卻只是個替補球員的替補,就像是正式員工助理的助理,永遠坐在板凳的最後面。

與金州勇士簽約的第1年,他只打了17場比賽,只能在無關球隊勝負的垃圾時間上場,半年不到就被下放到發展聯盟。美其名為磨練,實際上就是連板凳球員都不如。

這段經歷,看在許多在美國公司奮鬥的職場新鮮人眼中應該相當有感。一路奮鬥拿下頂尖名校學歷,加入夢寐以求的大公司準備大展身手,卻只能像茶水間小弟一樣做些無關緊要的瑣碎工作。

林書豪更慘的是,一般菜鳥菁英畢業第1年通常都還在培訓階段,而他卻是工作滿1年後就被lay off,第2個飯碗更是不到2週就丟了;即便後來加入紐約尼克隊,他也是一直活在失業的恐懼中,連公寓都不敢租,只能睡在哥哥家中的沙發上。

一般人可能到這個階段就放棄,儘快找一個相對舒適的環境過生活,但林書豪不是。即便在板凳的最深處,他依舊以先發球員的強度在訓練自己,無時無刻思考著如何在球場上求勝。

這是當年我在看林書豪的故事最有感的地方。太多求職者眼高手低,只會抱怨薪水太差、工作太多、老闆不重視、同事不友善,甚至嘲笑那些願意花時間扎扎實實把工作做好的人是社畜、能站在老闆角度思考工作方式的人是馬屁精。

報酬,取決於你能創造多少價值

說到底,職場是現實的,最大的報酬只會給能創造最大價值的人。作為新鮮人,不管你的學經歷再怎麼顯赫,只要你想打的是像NBA這種最高殿堂,舞台不可能為你而設,你必須像林書豪一樣忍受無數的孤獨,甘願做別人不願意做的工作,不斷精進累積自己的實力,才有可能在機會來臨時創造傳奇。

只是傳奇終究會落幕,正如許多亞裔菁英在美國很容易遇到升職天花板,或是像現在經濟大衰退、科技公司大裁員的時候,即便你曾像林書豪一樣,為紐約尼克隊帶來上千萬美金的收益、創造過全球現象級的熱潮,都還是得「忘記背後,努力面前,向著標竿直跑」。

很多球迷會對林書豪冷嘲熱諷,認為他是在美國、中國都混不下去才跑回來台灣。這跟許多求職者的心態一樣,認為回台灣就是失敗、就是低人一等。但在我眼中,能夠適應各種環境,是一個專業工作者需要具備的重要能力。

真正的人才應該是不受地點限制的,不管你工作的地方是美國、中國、新加坡、香港。留戀往日榮耀只會讓你停滯不前,你更需要的是專注眼前,把握住每一個可能的機會,運用過往的經驗與能力創造最大的價值。

或許就是因為有了你,就能把台灣帶到世界的舞台,讓所有人看見(本文作者為瑞星管理顧問蔣宗芸)。

延伸閱讀
長春藤名校畢業、擁FANG鍍金履歷,卻在35歲被裁員?別沉迷往日榮耀,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事
經濟成長趨緩,拿到offer又被取消?未來3個月「類裁員」恐更明顯,這樣自保最安心
辦公室戀情好浪漫,但公司怎麼想的?從麥當勞、英特爾高階主管的經歷可見端倪…


小檔案_蔣宗芸

瑞星管顧共同創辦人。25歲創業,在高階人才招聘市場深耕十餘年。服務客戶超過400家,版圖橫跨半個亞洲,一半以上是世界500強、台灣50大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