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

收到一位讀者來信,她跟先生是頂客族,沒生養孩子,2人的工作也都十分穩定,屬於中高薪族群,兩人年齡約45歲。不過有個重要的投資決策可能影響未來的退休,擷取部分信件段落並略為修改隱私,分享給各位讀者:

「畢大您好,我先生在半導體業工作多年,不需要奉養父母,生活算是很優渥,除了房貸4萬元是他出的,生活費用我們幾乎都是AA制,他手上也沒太多現金存款,幾乎是花盡,算很好命的人;我的狀況則不一樣,需要奉養父母,原因是爸媽皆已退休,存款不多,每個月我會給孝親費2萬元加上房貸1萬4,000元。

房貸部分是4年前將家裡的房子轉貸,借出一筆1,000萬元現金做投資型商品賺取利差,也的確在2年間有些獲利。期間做結構性商品(2018年~2020年),也投資公司債還有阿拉伯石油公司債等,都有不錯的獲利,但是投資時間不長,大概都1年左右。

以結果論來說,將房貸資金活用的確有達到效果,大概獲利150萬元,但現在回想起來,其實風險很高,一不小心沒有出場,錢就是被套牢。

因為目前房貸部分還是只有攤還利息,閒置資金大概有1,000萬元,我想用這筆錢投資穩定又保守的公司債,來因應爸媽的生活費。以目前報價來看,長年期公司債年報酬率有到6%,也不需要擔心太多,以750萬元的投資金額來說,年報酬率可以有45萬元,想拿這部分來應付房貸利息以及爸媽生活費,請問畢大我有忽略了什麼嗎?請您指導,非常感謝。」

投資務必謹慎,別被帳面的高報酬率迷惑

這封來信篇幅總長約1,100字,我很快地回覆了更長的內容,把前後該注意的事項都叮嚀過,希望能夠避免一些遺憾。

年長父母如果有2間以上的房子,要做這種貸款後去買股、買債的投資,問題也許不大,可是如果只有1間的話,請千萬別這樣做;再者,即便有2間房子以上,也貸出了千萬元,買高收益債也是萬萬不可。

也許有讀者說:「畢大,她信中是說公司債,又沒說高收益債。」

請仔細想想,如果是台積電、蘋果發債,利率會有6%以上嗎?想當然不可能這麼高,況且金融機構聲稱給你6%的報酬率,加上那些內扣費用,原本的報酬率其實不只這麼低。風險你扛,獲利大家分,這個模式相當危險,尤其是拿年長者的房子這樣做。

務必記得,高收益債名字很好聽,而且好像每月配息,但追根究柢,跟股市的走勢一樣息息相關:

第1,S&P 500(代號:SPY或VOO)如果大跌20%或30%,高收益債也同樣會大跌,無一例外。

試想,景氣出問題或者系統風險無法避免,連500大企業都大跌時,這些需要發行高利率才能借到錢的公司,財務狀況會如何?應該不會更好,而是更危急。換句話說,還不如去買美國大盤ETF,像是SPY(或VOO)或VTI。

第2,買大盤指數型基金會一直跳動,看了就心慌慌,買公司債基金就不會一直跳。這是該讀者來信的其中一段。

其實公司債基金報價也同樣一直跳,只是你沒有去銀行確認,或者沒上網看而已,這些高收益債(俗稱垃圾債)的基金,在股市多頭時賺的沒有股票多,股市空頭時又虧的比股票多,只有什麼時候會贏?是的,盤整的時候可能會小贏一點。

第3,批著羊皮的狼,對於這類債券,我認為這句話形容是頗貼切:「假裝是債的股票。」切記,不是債券就代表安全,只有美國公債才是教科書所說的無風險利率,原因是美國可以自己印錢印到飽,全世界還拼了命買,想要擁有美元。

股市上漲過程中,也許指數型ETF配息不多,但帳面的獲利也是錢,賣出少少的持股變現來用也很好,沒必要左手換右手,然後覺得自己賺到了。應該不少讀者曾有過這樣的想法,於此再提醒大家一次,以免不小心發生遺憾。

本文獲「畢德歐夫」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
曾年營收900萬元,為何他放棄簡餐店改開Uber?他嘆:再會賺,也抵抗不了這3個壓力
想賺快錢,人生卻為100多萬元戛然而止?他用真實故事勸世,現實總是那麼殘酷…
大變局年,6大投資重點一次看


作者簡介_畢德歐夫


現職為外資券商當沖交易室經理,曾管理超過30位交易員。學生時期開始投資股票,20歲開始國內期貨與選擇權的操作,而後延伸至國際外匯、指數、活牛、農產品與美國公債期貨,22歲賺到了第一個百萬。而後進入外商當沖交易室學習,累積交易筆數超過125萬筆。著有:《我在計程車上看到的財富風景:往上翻身與向下墜落的關鍵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