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理財

看到新聞說,這波振興券可能相當有效,因為各大賣場、百貨公司都擠滿了人潮,應該相當不錯,有些店家終於迎來了商機,之前已經撐不住的,也莫可奈何了。

在開心消費之餘,大家也別忘了「量力而為」這事,過去最常聽到的案例,因為看到「某某商家促銷」,於是就很高興「大力刷卡消費」,畢竟刷卡跟現金支付相比,有延後付款的效果,也有減低付款「痛感」的效果。

不過隔幾週後的卡費帳單一到,整個人又懵了,開始反覆想著:「我這個月有刷這麼多嗎?」「是不是搞錯了?」「還是被人盜刷?」然而,花時間一筆筆核對之後,才赫然想起的確都是自己刷的,而且當下每一次的消費都是衝動性消費,並非真的生活所需,大多數只是一時想要。

以為「自己可以消費的起」,卻是把自己推向「卡奴」的地步

有本書相當有名,大家應該多少聽過,書名是《先別急著吃棉花糖》,大致上就是告訴讀者延遲消費的重要。很多20幾歲或30幾歲的年輕人,很容易陷入一種迷思,以為「自己可以消費的起」於是就消費了,只不過現今社會的各種廣告行銷真的很厲害,往往讓人口袋破洞於無形,自然而然就成為了銀行的奴隸,也就是大家熟悉的「卡奴」。

循環利率很高、還款還的很累卻似乎永無止盡,這樣的惡性循環,那每個月賺5萬、6萬、7萬元都沒用,只要在理財觀念這塊沒有進步的話,你即便月收入拉到10萬元,也同樣會有新的問題產生。

下午跟一位家裡開公司,環境還不錯的好友聊天,他其實挺能吃苦,領著跟公司裡面普通員工的薪資,即便10幾年後應該就是要掌管公司大權,一肩扛起爸爸跟伯父創立的公司,可是依舊相當勤儉,也或許是物以類聚,認識超過10年,我們話題也十分廣泛,不管是股票投資、房產趨勢、公司經營,或者養兒育女、社會的變化…等等,算是很難得的好友。


能vs.有資格的差異

下午電話跟我聊到現今年輕人的消費問題,他是這麼說:「其實就是『能』消費跟是否『有資格』消費的差異。」

「這是什麼意思?」我一邊念著大寶收玩具,一邊回著電話。

好友接著不急不徐的說:「這麼說好了,哪個大學生或高中生會真的喝不起星巴克咖啡?其實真要喝,1杯也就是100多元而已。怎會喝不了?更別說是已經上班的上班族。」

是的,很多理財類的文章也寫過相關的觀念,只是往往下方會看到許多不理性的網友前去評論,例如:「最好喝個星巴克或者買個iPhone手機就無法財務自由。」

「其實是這樣,雙B的汽車,如果二手,同樣也是有一大堆都是幾10萬元就可以買到,有些人為了面子、為了內心的感覺…等等,於是就衝動的買了,可是忽略之後的保養費用。有問題的從來不是那台車,而是那個人。」好友依舊用很理性的口吻說著這段話。

是的,我很認同這樣的觀點,其實市面上相當多的產品,不管是一餐1,000元、2,000元的餐廳,又或者上萬元的鞋子、數萬元的服裝、數十萬元的手錶等,稍微認真思考一下就知道,「如果你真的要買,難道會買不了嗎?」

是的,當然買得了,但是我們的理性思維會踩剎車,告訴我們這個行為要停止,要不然我們之後會付出更慘痛的代價。例如:房租(房貸)可能繳不出來、孩子學費單來了結果手頭很緊、保費又要繳了,結果要打電話四處周轉。

富人反而更精打細算消費

聰明人從不會打腫臉充胖子(高資產人士),因為你真的不是個胖子。等到我們真的是個胖子時,那再來討論這些物品是否能帶來真正的快樂,如果可以,買買無妨;如果不行,那東西貴也是沒意義,何必花了錢還讓自己不快樂?

以前從自助餐夾菜要思考是否多一個荷包蛋、是否多一樣主菜或一份番茄炒蛋,到現在我依舊會試算這項消費是否值得,這是一種生活習慣,不是壞事。而非有些人所想的那樣,「財務自由就是什麼東西都亂買,反正有錢!」「老子有錢!餐廳吃最貴那就對了!」這是腦子有進水才會這樣,認識的富人朋友中沒一個會這樣。除非是明顯不需要細算的,像是這幾年早早捨棄了買車養車,都以計程車代步,那這種費用就不需要計算了,因為每個月不管搭10趟還是20趟,都不會是太大的數字。

另外像是買水果,基本上台灣的水果品質都很好,價格也公道,找熟悉的商家購買,基本上價錢也差不到哪裡去,同樣是葡萄,麝香葡萄一房1,000元~1,500元,但也有台灣的巨峰葡萄跟美國的秋翠葡萄可選擇,那麝香葡萄以前去日本遊玩有吃過,確實有股清香的甜味,口感也特別,可是運來台灣價格就高了許多,日本當地便宜蠻多的。不過我還是喜歡較為爽脆口感的秋翠葡萄,除了只有麝香的半價不到,又確實比較喜愛,那何樂而不為?

總之,要財務自由不外乎像是查理蒙格說過的那樣:「只要你賺的比你花的還要多,那即便投資能力很普通,那你達到財務自由只是遲早的事。」上述這段話,我謹記在心從不敢忘,賺不贏別人的話,你就省著點花,持之以恆下去,自然總有一天成為了胖子(高資產人士)。不用打腫臉,我們水到渠成就會變成胖子。

本文獲「畢德歐夫」授權轉載,原文:週日的夜晚,今天拖了比較久的時間…



延伸閱讀

「看別人開名車、買千萬房好羨慕,自己卻沒有動力為生活拚命…」一位31歲仍住家裡的台北人告白!
年輕人急著想退休,這位老闆為什麼在退休後改開UBER?有錢人教我的5件事…


作者簡介_畢德歐夫


現職為外資券商當沖交易室經理,曾管理超過30位交易員。學生時期開始投資股票,20歲開始國內期貨與選擇權的操作,而後延伸至國際外匯、指數、活牛、農產品與美國公債期貨,22歲賺到了第一個百萬。而後進入外商當沖交易室學習,累積交易筆數超過125萬筆。著有:《我在計程車上看到的財富風景:往上翻身與向下墜落的關鍵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