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理財

「省小錢靠記帳,賺大錢靠投資。」投資理財是每個人一生的功課,而國人在動產上的投資大宗標的,以股票、基金、黃金、定存類工具為主,我們就此4大投資標的在稅負上的效果,進行省稅的規畫。

台股族的節稅錦囊

去年台股氣勢磅礡,證交稅超徵使得政府稅收滿滿,台股去年年底以1萬4,732點作收,為2020年台股畫下句點,總計全年上漲22.7%、上市公司市值大增8兆5,000億元,若扣除外資持股,再以開戶數來計算,平均每位國內投資人帳面平均賺到約42萬元。

5月報稅季即將展開,存股族的股利所得課稅就備受關注。自2018年起,股民就股利所得可自行選擇「維持計入所得總額」或「28%分開計稅」,但可按股利8.5%計算可扣抵稅額,不過1申報戶以8萬元為限。

2種方案報稅方式,以下我們一一解析:

1.合併課稅:綜所稅應納稅額-可扣抵稅額=股利×8.5%(每一申報戶上限8萬元)

 
資料來源:moneybar

2.28%分開計稅:股利分開計稅+綜合所得應納稅額

 
資料來源:moneybar

舉例來說:瑪思克為月薪5萬元的小資族,因為投資眼光精準,去年有100萬元現金股利,請問用哪種申報方式比較省稅呢?

 
資料來源:moneybar

基金族的節稅錦囊

受到國人投資意願大幅成長,去年有17家投信賺超過1億元;國內投信表現持續奮起,更首見由內資包辦獲利5強,合計總獲利達92億元,逼近百億元,創史上新高。

2020年新冠肺炎一度衝擊基金投資表現,但居家工作型態推動投資需求成長,反而創造前所未見的投資狂潮。受惠最大是境內外發行的ETF、股票型基金,去年境內基金規模大增5,186億元,創下4兆5,200億元新高。

依照發行公司的不同,基金可分為國內基金與海外基金2種:國內基金是指由國內投信公司發行的基金,在國內註冊、以國內投資人為銷售對象,受到國內相關法律監督的基金,投資標的市場則可以是台灣股市或海外股市;海外基金則是指國外基金管理公司所發行的基金,大多數是開放型基金,均由國外的投信擔任基金經理公司,以全球投資人為銷售對象,在國際間籌資後,再投入目標國家的證券市場進行投資。

要提醒的是,在國人投資基金中,高收益債基金的比率甚高,如果基金是由國內投信所發行,投資人要特別留意其配息的部分仍屬於「海外所得」課稅範圍,是要加計於海外所得的額度內一併計算

 
資料來源:moneybar

黃金投資族的節稅錦囊

黃金愛亂世,作為避險、保值的「避風港」,投資圈戲稱黃金「喜歡壞消息」——但凡出現某種重大危機,其他市場風險大增時,各方資金就會湧向這個避險保值安全港。而世界黃金協會也指出:「新冠疫情為黃金投資創造了一場完美風暴。」

使用黃金存摺投資中的課稅方式是什麼呢?

 
資料來源:moneybar

舉例來說:岳飛於民國108年以100萬元買入黃金,假設:

情況1:109年以130萬元賣出,則於申報109年年度綜合所得稅時,應申報30萬元財產交易所得。

情況2:109年若以80萬元賣出,則於申報綜合所得稅時,可扣除該財產交易損失20萬元,並可抵扣109年年度的財產交易所得,惟扣抵的金額以不超過該年度申報之財產交易所得為限。

情況3:109年年度沒有其他財產交易所得可扣除或扣除不足者,可於110年、111年、112年年度發生財產交易所得中扣除。

定存族、存款型投資族的節稅錦囊

自2007年1月1日起,一般民眾以個人名義持有公債、公司債及金融債券、證券化商品、債(票)券附條件交易的利息,以及結構性商品交易所得,均採分離課稅,按10%扣繳稅款後,不再與個人綜合所得稅合併計算,同時也不再適用儲蓄投資特別扣除額。

因為投資債券的門檻不低,所以多數為高資產族群,採用分離課稅可以有效節稅,對綜合所得超過12%的投資人來說,選擇分離課稅的金融商品投資標的,實為絕佳的投資。

◎分離課稅商品一覽表

 
資料來源:moneybar

本文獲「moneybar」授權轉載,原文:2021報稅》股票、基金、黃金、定存4大族群的節稅錦囊


作者簡介_moneybar

moneybar是財經商業社群網站,幫助你實現財富自由,快樂退休。我們打造「個人化」財商FQ知識,提供:國際金融資訊、台股及ETF投資趨勢、高手實戰經驗。追蹤我們,提升你的 「資」識力,成為投資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