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理財

丁盛是一家傳統產業業務部門的主管,手底下有約80名員工,他的薪水有一部分是主管底薪,但是大部分是業績獎金、組織獎金等。年終獎金也是根據他們整個部門業績來計算,因此他每個月的薪水不是太固定,一年約500萬元左右。由於他帶了大批的業務員,因此平常常有聚餐、部門旅遊等活動,雖然公司有一部分交際費可用,但是為了拉攏人心,他多少要出一些費用。公司偶爾辦業績獎勵,為了激勵士氣他也會加碼多給一些獎勵。他沒存下什麼錢,他有2間房子,1間自住,另外買了1間小套房平常收點租金。現在有房貸約1,700萬元,由於收入不固定,平常要花的錢也多,因此他陸續辦了多家銀行的信用卡,輪流刷卡欠下約220萬元未還卡債。其他有銀行的信用貸款約570萬元、保單貸款400萬元,他總共負債約2,890萬元。而且他面臨即將被調職,從外勤業務主管的位置,被調到當內勤主管,薪水一下子少了40%,讓他不知道如何處理。後來他想想,這樣長久下去也不是辦法,於是透過朋友的介紹,他找了財務顧問做諮詢。他問說如何改善他現在負債的狀況,以及像他這種收入不固定的業務性質的工作怎麼存的下錢?

財務顧問說其實他們碰到滿多像他這種情況的做業務性質的工作者,收入高、花費也高,都沒有存錢的習慣。或是他們都想說收入都會一直這樣多,因此冒險做了一些投資:買房欠下高額貸款,最後工作變動收入減少、無力償還房貸等。財務顧問教了他一些做法如何降低現在的負債,另外最重要的是跟他討論了以後如何做收支管理,讓他開始可以有計畫性的存錢。財務顧問跟他談了這種族群常碰到的問題及解決的方法:

業務性質工作者常出現的狀況:

1.開支大過於收入

因為業務性質的工作收入來源,多數收入可能部分或全部來自於業績獎金,有業績才有收入。業務性質的工作號稱無本創業,可能收入高過一般上班族。這些工作可能包括房仲、保險、傳銷…等行業,如果業績好確實收入也高。而公司為了刺激業績,也常常舉辦聚餐、國內外旅遊活動等,因此常看到有些業務員在社群網站,大曬國外旅遊的照片羨煞不少人。但是也許不少人會因為錢賺得多、來得快,而陷入在財務的惡性循環,因為收入不固定就不做財務規畫,而且喜歡透支做消費。工作環境也充滿太多誘惑:同事互相比行頭,比誰穿著名牌服裝、拿名牌包,比誰開的進口車好等。即使沒有這些癖好,也普遍認為自己賺錢能力高強、錢再賺就有,不必苛待自己,錢每個月都會進來,沒有必要省東省西。因此多數人可能都不會有存錢的習慣,錢左手進、右手出,再多的錢也留不住。甚至部分人因為開銷太大、入不敷出,開始舉債過日,長期依賴卡債或信貸欠下過多債務,一旦職場工作有變化,造成收入減少便無法因應。

2.沒有職業風險意識

世界經濟情勢一直在改變,職場工作環境也一直在變。曾聽一個在外商電腦科技公司工作的朋友說,他們公司內一些年資久、工作能力強的夥伴,常是被資遣的對象。他們各個國家都在做組織整合,台灣撤掉財務部門,亞洲區財務部門在馬來西、客服部門在印度。她以前的工作還輕鬆一些,現在因為人力縮編,她要1個人做以前3個人做的工作。不只在科技產業,金融業也是如此面臨競爭,銀行的分行據點,以前喜歡選在市區交叉路口顯著的地方設點,現在是一家家的退租撤出。銀行尤其現在面臨金融科技Fintech的衝擊,科技業者網路銀行搶食大餅,競爭不可謂不激烈。

職業風險可能來自於外在的公司的因素,也可能是內在的是你的因素,外在的因素如公司營業方向調整,市場競爭,組織部門調整等,可能都不是你可以控制的。內在的因素可能是你想轉換工作,也許是你覺得工作沒有挑戰性、太無聊,或是你覺得以你的能力,你值得更好的薪水、更好的福利等,你可能都會想換工作。

不管是被資遣失業、職務調動或跳槽換工作,對你來說,可能都是一種財務上的風險。所以不要認為你的工作不會變動,現在也許收入不錯,福利好,公司前景看來也是欣欣向榮,於是就疏忽了為自己規畫好財務、固定儲蓄做投資,為未來做準備,畢竟在現在的年代,沒有什麼是不會改變的。

3.事業與個人財務沒有分開

業務性質的工作有些業務工作可能拿的佣金比例高,但是自己也要負擔不少成本。業務性質的工作有太多需要花錢的地方:應酬、客戶送禮、招待部屬聚餐、自費進修等。如果你不能把工作當事業,用成本控制的概念做管理的話,就會把工作的財務支出與個人財務混在一起,造成事業上財務壓力會延燒至個人,常常不知道自己工作收入到底是賺錢,還是一直在彌補財務黑洞、負債愈來愈多。

業務工作更需財務規畫:很多人在收入不錯時都忘記儲蓄,由於消費習慣改不過來,辛苦工作多年之後發現落得一場空:沒存什麼錢、什麼都沒留下。業務性質的工作也許收入不固定,沒有像一般上班族每月薪水都是固定時間匯入帳戶,你也許無法每月固定存錢,但是你應該以年度化收入看待自己的變動收入。

要為自己做財務規畫,以下幾點可稍加留意:

1.每年至少存下你收入的15%~20%

不管你曾經多麼風光、收入多高,上台領獎、接受出國旅遊獎勵,周遭的環境可能會讓你開始迷失自己:買新房、開進口車等。適度犒賞自己是合理的,但是在消費前你應該想想它對你往後財務的影響如何:例如是否買了一間超過你負荷能力的房子,如果往後的房貸支出過高、大幅增加你的負債,因此讓你想要每年存下收入的一部分,做投資、儲蓄都有問題,那你就應該考慮是否要買了。你應該固定存下收入的一部分,把它轉為投資或儲蓄等,你的收入要轉為資產才是真正你賺到的,否則再高的收入都是虛的。這些資產可能是你投資的不動產或是基金、股票等等金融資產,運用長期投資累積你的淨資產,留意一下你的資產負債表,你賺的錢是否都留下來了?每年你的淨資產都有增加嗎?還是你的負債一直增加?做業務工作多年,你為自己創造了什麼淨資產嗎?你的資產負債表一攤開來看,資產減去你的負債是正數還是負數?

 

2.注意負債比,不要欠下過多債務

a.負債比率不要超過資產50%
負債比率=總負債除以總資產,負債比率可衡量還債的能力,一般來說負債比率愈高財務負擔愈大,收入不穩定時無法還本付息的風險也愈大。一般建議家庭的負債比率(總負債/總資產)小於等於50%,是比較健全的家庭財務管理。

負債比率,數值愈接近0代表財務愈健康,數值愈大代表愈危險,家庭可保持適當的負債(例如房貸),例如20%~40%是不錯的比率,但是如果這比率過高,代表過多財務資源用於房貸等支出,恐怕將會影響生活品質,建議比率:30%~50%。

以上面丁勝的例子看,他的負債比率是:2,890萬/2,880萬(房子2,400萬加保單現金價值480萬)=100%,負債比過高變成他每年的收入都用來還債務,他根本無法累積下錢。

b.債務支出比不要超過月支出60%
債務支出比:每月債務還款支出除以月收入,它是用來衡量一個人的還款能力的指標,建議比率:60%~36%。以丁勝的例子看,他的負債支出比約73%(房貸、信貸、卡債支出除以月收入)。但是在薪水被調降後,這比例將來到120%,他每個月收入用來償還債務都不夠。

c.每月/每年至少存下收入的10%
月/年餘絀比率:每月及每年有多少比率的現金可以存下來,這是可以運用來做投資與儲蓄的錢,建議的比率是至少是收入的20%~10%。丁勝的月/年餘絀比率是零,他每個月的錢都拿去還負債了,他根本存不下錢。

3.你需要訂定財務目標

業務性質的工作因為收入來的快,佣金獎金等可能賺的比一般上班族多,因此不少人便忽略了長期財務規畫的重要性。你可能做的比較辛苦:日曬雨淋、遭受客戶拒絕等,業務工作有時其實滿辛苦的。正是因為這樣你辛苦的付出,你更應該及早導入你自己的財務規畫:訂立財務目標、管控支出等。首先讓自己除了存下一筆,至少夠你一年生活開銷的緊急預備金,以備萬一工作收入降低時可做運用。除此之外,你應該有先付錢給未來的自己(Pay yourself first)的觀念,每月或每季(或半年、一年看你收入的狀況)存下收入的一部分做為投資儲蓄。為自己短中長期的財務目標:買房、子女教育基金、退休等做規畫,千萬不要當領著高收入的月光族,明明收入不錯,辛苦打拚多年到頭來卻是兩手空空、沒存下任何資產。

4.保持紀律投資的習慣,創造投資替代性穩定收入

部分業務性質工作的人因為收入高,因此沒有長期投資的觀念。有些人可能把投資看成是短線投機的交易,沒有年報酬10%、20%以上就看不上眼,因此沒有一套投資邏輯,無法為完成財務目標做長期投資。投資是為了財務目標做準備,這種投資必須是長期穩健,不需要你太花時間,每日去盯盤、看標的漲跌走勢的。投資也必須是長期、紀律性的做投資,你可以忽略短期的投資波動,不要追高殺低。當然首先是你要有投資資產配置的觀念,把投資標的配置做好分散風險讓,它長期的為你帶來穩健的報酬,而不是短期的進出場在賺價差。

投資也必須留意資產類別、分散風險及注意流動性,資產類別有分自用資產、生息資產、投資性資產等。舉例自己住的房子是自用資產,房子本身不會產生收入,要賣掉變現才能創造收入。如果有小套房收租金,或是買的是基金、股票等,它會產生配息、資本利得等收入,這是生息資產。你投資一家未上市櫃公司的股票,或是新創公司的股份,沒有上市櫃可能都沒有收入進帳,這是投資性資產。

這幾種不同類別的資產你要適當的分配,創造最大效益,也避免未來可能造成財務上的重大問題。例如我們看到有人在收入高時拚命買不動產,所有資產類別全部集中在不動產,最後是房貸壓力大如山,資產的流動性也不足,要減輕壓力除非處理掉部分房子。但是這時就碰到流動性的問題:一來賣屋時間可能很長,二來是到時售價可能會造成虧損,而如果他持有的資產是基金、股票等變現容易的金融資產,就不會有這種流動性不佳的風險。

投資最好是可以創造部分替代性收入,可以彌補萬一收入下降的風險,讓你在工作收入有降低時,多一點緩衝的空間,例如投資標的可以選擇會有固定收入的,如小套房收租金,配息型的基金、股票、ETF等。

總結一句對業務工作的朋友的建議是:業務性質的工作滿辛苦的,要讓自己付出的辛勞有代價,就是把自己的理財做好。在開拓業務之餘,也要關心一下自己的財務。把財務規畫的做法落實到日常的生活,系統性的管理自己的財務,讓自己的辛勞獲得應有的代價,在辛苦打拚多年之後,累積相當的資產,讓自己過一個財務自由的人生。


作者簡介_廖義榮

作者擁有國際理財規劃認證CFP證照,是專職的獨立理財顧問,提供客戶理財規劃顧問諮詢服務,公益/私益信託設立諮詢,及在企業推廣EAP員工協助方案:員工理財教育與諮詢。接受企業、團體預約退休規劃或理財投資相關課程講師,員工理財規劃諮詢,或個人/家庭理財規劃諮詢,聯絡信箱:jose.b123@gmail.com。

網站:https://ifacfp.com/
Facebook粉絲頁:Happy Goal 樂活理財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