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

Q3財報已經全數公布,這次同樣在10月底時整理了一篇Q3營收高成長,在營收高成長下,三率只要能維持、甚至成長,獲利數字大多都能繳出不錯的成績。

營業利益與稅後淨利的差別

開始前,一樣先解釋一下「營業利益」和「稅後淨利」的差別,否則有些投資朋友可能常看稅後淨利,不知道為什麼要看營業利益。

首先,營業利益是「營收-成本-營業費用」,簡單想,就是「營收扣掉商品成本及日常開銷(水電費、薪資、廣告)」後的數字;而稅後淨利包含了「營業外」這類一次性認列的因素(並不是公司本業賺的,或是對於獲利數字只有1次效果的要素)。這也是兩者最主要的差距,所以在定義上,營業利益常常被用來作為「本業獲利」數字。

除此之外,也解釋一下「稅後淨利」這個科目,也不代表完全都是公司的淨利,因為現在的營收都是以「合併營收」來報導,所以我們看到的營收、淨利是母公司加子公司(持有50%以上股權)的100%加總。

問題是,母公司可能未必持有子公司的100%股權,如果全部認列營收會不符合實際情況,因此稅後淨利應該要用「歸屬母公司稅後淨利」這個科目,來看母公司實際持有股權可認列的稅後淨利列入才正確。

總結以上,Peter一樣會以「營業利益」和「歸屬母公司稅後淨利」兩者同時呈現高成長的條件,來選出Q3財報獲利強勢股。

為什麼要同時利用兩者高成長的條件?

使用這兩者,是為了更能貼近找到公司本業的收益:

1.營業利益不包含本業,但卻可能會有認列到非控制權益的問題(但如果沒有子公司,就不會有非控制權益問題)。

2.歸屬母公司稅後淨利可把非控制權益拆開,但又可能會計算到「營業外收入」這種非本業的收入。

因此把兩者結合起來,用營業利益選出不包含業外收入的高成長,再用歸屬母公司稅後淨利選出不包含非控制權益的高成長,用這樣的概念盡可能選出本業賺錢的公司。

4個條件找出Q3獲利倍數成長的「12檔股票」

解釋了很多,接著進入正題。為了找出是「利用本業賺錢」的公司,確切的選股條件一共用到4個,分別是:

條件1》Q3營業利益「年增率、季增率>100%」。
條件2》Q3歸屬母公司稅後淨利「年增率、季增率>100%」。
條件3》Q3毛利率、營益率、稅後淨利率呈現「年增」(三率三升)。
條件4》股價站上季線。

 
資料來源:Peter投資去

符合條件的股票一共有12檔,而大家可能會發現,為什麼和前一篇Q3營收高成長的股票重疊性不高(詳見〈下半年迎旺季,用Q3營收找「財報潛力股」!15檔營收年增強勁股出列,最高達305%!〉)?難道Q3營收高成長的股票失靈了,獲利都不好嗎?

並不是,主要是因為加入了第3個「三率三升」的條件,因為營收高成長,只是提升營業利益、稅後淨利這些數字的「基數」;但「三率」還是和公司本身的產品結構、優勢有關,所以有些股票的三率只呈現微增或持平,自然就會被「三率三升」的這個篩選條件給剔除。

那些股票其實還是繳出不錯的成績,但本篇文章是為了找出Q3獲利全方位成長的股票,就不再偏題去提那些,有興趣的人可以再回去瀏覽那篇文章的標的。

結語》

上市櫃公司營運自Q2開始觸底反彈,在疫情年的下半年,Q3財報延續上一季的強勢,獲利創新高檔數多達百家以上;至於Q4,國際、台股事件交雜,包括美國總統輪替、疫苗治療率達95%以上、台積電(2330)訂單滿載、台指再創新高等,雖說獲利不是股價上漲的保證,不過股價被低估的績優股,確實有補漲的潛力。

以下提供Q3所有EPS創新高的股票(雲端下載),讓各位能夠自己做功課,找出下一檔被低估的黑馬!

本文獲「Peter投資去」授權轉載,原文:【Q3季報系列】營業利益「倍增100%以上」的12檔,本業超會賺!


作者簡介_闕壯玟(Peter)

藉由技術面入門股市,在吃過多次的悶虧以後,相信籌碼才是推動股價的根本。擅長分析股票籌碼,利用技術線型找買點,投資工具涉及股票、權證、選擇權、期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