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

這一個星期(編按:指2020年8月17日~2020年8月21日)算是很平淡的一週,道瓊指數總共下跌了1點,SPY +0.78%,漲幅也不大,而QQQ +3.56%繼續創下歷史新高,很大的原因是因為蘋果(代號:AAPL)跟特斯拉(代號:TSLA)雙雙狂漲,這2檔帶動下,QQQ才會有如此的成績。

看看蘋果1週上漲8.23%,市值來到2兆1,200億美元;特斯拉1週上漲24.18%,幾乎就是大飆股。

上圖為蘋果週K線圖

上圖為特斯拉週K線圖

有許多讀者買到這2檔公司,但有更多人是扼腕,中間早就賣掉了,所以錯失了後面一大段利潤,對於獲利的單子,最好的處理方法其實就是讓它跑,跑到讓你覺得「怎麼會少了這麼多錢」,這時候出掉其實才是好的做法,但偏偏這是很違反人性的事情,因為你眼睜睜看著帳面上40%或50%的利潤,竟然少了1/3或一半,這怎麼樣都覺得難以接受。

但偏偏你愈想要猜頭,猜測到底會上漲到何處,並且做出獲利了結,也許在當天或隔天真的是相對高點,但往往到了下1週,你又嘗到苦果,而套現出來的錢,又跑去買「你覺得低估的弱勢股」,一來一往間,當初擁有的那檔股票繼續上去,而手上買的看似便宜的股票,卻又跌個不停,那種感覺真的是後悔不已,懊惱萬分。

當你看到坊間許多雜誌或名人,告訴你賣在最高點,你會油然而生各種的崇拜,但試著問問自己內心,這是有辦法經常做到的事嗎?即便是真的,那同樣是難以複製,更別說是學習。

短線上,我們追求最強勢的股票,股票的短線強弱度往往跟基本面是有些關係,但各種消息、技術面影響更大:「趨勢=資金×預期心理」。還記得當初2000年的網路股行情,非常多人嘲笑巴菲特:這老人家真的不行,竟然完全錯過…後來卻是隔了2、3年才崩盤,主流媒體又回頭認為巴菲特才是先知,但隔了10餘年後的現在,巴菲特除了買到了蘋果這檔科技股外,他確實又錯過了非常多的科技股,你說他對還是錯?當然從財富的觀點來看,他早已經不用在乎錢這件事,網路有沒有深深影響人類的生活?有的;科技有沒有真的泡沫化?沒有。

但當時2000年的一大堆爆掉的公司,也葬送了很多人的財富,財富重分配不就是這樣來的?

不要迷信單一檔股票可以永遠的走下去

在下這個副標前,我知道會有讀者說:「有啊,買台積電不就好了。」也會有人說著:「有啊!亞馬遜跟蘋果漲了好多年不是嗎?」在整個股票歷史中,有無數的公司都是風光過,10年或15年都有,後來走下坡,只有少數的公司可以歷久不衰,而且絕對不可能永遠一直引領風騷,這點務必要記住。

在1960年~1970年代初的「漂亮50」(Nifty Fifty),具有強大的品牌實力,並吸引投資人瘋狂搶進,包括可口可樂(代號:KO)、迪士尼(代號:DIS)、IBM、Philip Morris(代號:PM)、麥當勞(代號:MCD)和寶僑(代號:PG)等。投資人對這些股票有興趣的話,只需要買進,並等著股價上漲跟股利收入就好。

然而沒有這麼簡單的事情,到1972年之後,「漂亮50」再也無法衝高,甚至到今天,股價都沒有當年的盛況。當然,這些公司放的年份更久的話,還是獲利的,但如果你買在當初相對高點的人,獲利其實並不多,「漂亮50」還可以再細分2組,便宜的一組,本益比約28倍,貴的一組約為60倍,但2組股票在接下來10年都表現欠佳。而當前「FAANG」的估值,就接近「漂亮50」廉價股的估值。如果投資人在1972年買進了可口可樂或麥當勞,又或者是「漂亮50」的任何一個成員,那麼接下來會面對零回報的10年。

實際上1972年~1974年,可口可樂雖然一樣強大,但股價卻下挫50%,投資人要到1980年初才重新解套。需要注意的是1970年代和1980年代初期是一個高通膨、高利率的時代,持有零回報的資產,實際上比現在的低利率時代痛苦得多。如果現在,那痛苦程度小很多,反正把同樣的錢放在銀行,也得不到什麼利息,這也是為什麼現在股市、房市、金市都連翻上漲的原因。

我不認為現在的科技股「FAANG」會重演當時「漂亮50」的狀況,但有些事情還是可以拿來借鏡,如果投資人可以像巴菲特那樣,抱股20年以上沒問題,那麼一定還是可以賺錢的,因為現在這些科技股,手上擁有的現金,已經富可敵國,而且隨時可以繼續跟大眾市場募資,這是當年沒有的武器,所以這是「FAANG」未來幾年還是會很熱的主因,有技術、有獲利、有現金流、而且銀行還熱於借他們錢。

但長期投資人,真的要想想,空手的你,現在還想要寄望買進後要出在哪邊?蘋果、特斯拉依舊強大,當漲到一個程度,回檔個20%,你是否能夠接受,甚至回檔30%,能否接受?

上圖為蘋果與特斯拉近半年與SPY比較圖

別說不可能,當年的可口可如日中天,但後來硬生生的回檔很大的幅度,也是斷送很多人的美夢。

弱勢的傳產股短線沒動能,長線也許該關注一下了

對於很多傳產股來說,新冠肺炎打擊實在很大,但也因此凸顯了一些價值,因為原本持有者會忍不住賣出,去追馬上就漲的科技股,所以當科技股愈瘋狂的時候,那很多傳產股的價值就浮現出來,假如你的資金短期沒有要週轉,甚至要放10年、或更久的人,其實要賺取大利潤,這還是有機會的。傳產股的範圍很廣,運動用品大廠耐吉(代號:NKE)最近就已經悄悄上去了,麥當勞也準備挑戰疫情之前的高點。諸如此類的公司,其實看起來也是過高,但跟已經過新高無數次的科技股相比,簡直是小巫見大巫。

上圖為耐吉週K線圖

上圖為麥當勞週K線圖

對於想要穩健平穩的買進股票來投資的人,短線應該追強力的科技股,但長期投資來說,是不是買一些低估的傳產股(即便現在也開始要過高),在未來機會是不是會比較多?這點提供給讀者朋友思考了。

快速結論》

科技股的週期循環很快,要趕上步伐的難度是愈來愈大,分散風險到一些低估的傳產股上,不會吃虧太多。

本文獲「畢德歐夫」授權轉載,原文:強勢上漲不停的科技股與弱勢下跌或盤整不振的傳產股,價值投資真的已死?投資難度升高,美國大選日越來越近,長期投資該何去何從?


作者簡介_畢德歐夫


現職為外資券商當沖交易室經理,曾管理超過30位交易員。學生時期開始投資股票,20歲開始國內期貨與選擇權的操作,而後延伸至國際外匯、指數、活牛、農產品與美國公債期貨,22歲賺到了第一個百萬。而後進入外商當沖交易室學習,累積交易筆數超過125萬筆。著有:《我在計程車上看到的財富風景:往上翻身與向下墜落的關鍵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