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F

用「領先指標投資法」,從0050找出台股好標的

用「領先指標投資法」,從0050找出台股好標的

領先指標投資法

股市是經濟的櫥窗,相信這句話大家都不陌生。這句話就是告訴大家,如果經濟前景看好,就會反映在一國的股市上;相反地,如果一國的經濟未來看淡、疲弱低靡,它的股市也將奄奄一息。因此,觀察一國的經濟指標將有助於訂定投資決策。

特別是反應一籃子股票績效的ETF,其動向更是與經濟息息相關。以台灣最為知名的「台灣50ETF」為例,由於該檔ETF含括了全台灣「最大咖」的市值前50大公司,而這50大公司的股價動向,不僅攸關大盤指數,也牽引投資人的信心。那麼,有什麼指標可以預先知道市場上對於這50家公司未來的評價或觀感嗎?在此,我們將介紹「領先指標」,藉由觀察「領先指標」的趨勢變動,可以大方向地預測景氣的榮枯,讀者在投資台灣50ETF,或者是和大盤結合較為緊密的ETF時,就會多幾分勝算了。

台灣的「領先指標」,係由「國家發展委員會」(以下簡稱「國發會」)負責編製並且於每月發布,其構成項目一共有7項,如表格所示。由於該項目的組成具有領先景氣波動的性質,因此可用以預測未來景氣之變動趨勢,故稱為「領先指標」。

 

要提醒讀者的是,表格中的指標並不是一成不變的;事實上,部分經濟數據還可能因為時空背景的不同,其重要性與反映經濟實質變化的程度,將隨著時間的遞嬗更迭而有所不同。因此,每隔一段時間,國發會都會重新檢視各項指標的適用性,並予以修訂。

目前國發會所採用的方式,是事先廣泛蒐集國內外的各項經濟數據,依據經濟重要性、循環對應性、統計充足性、時間一致性、曲線平滑性和資料即時性等標準,作為篩選的依據。篩選過後,再將適合的項目就其歷史資料與實際經濟循環狀況作比較。最後則是挑選出上表這7個項目,作為目前「領先指標」的組成成分。

在「領先指標」的7項組成成分中,有一項是「股價指數」的變動。那麼,「領先指標」跟「股價指數」有何關係呢?或者說,「領先指標」可以預測未來「股價指數」的走勢嗎?

我們知道,個別公司股價的走勢變化,向來是和它未來的經營狀況與獲利程度息息相關。也就是說,當市場的投資人預期該公司前景看好、獲利可期,就會進場買進該公司的股票,進而推升股價;等到該公司的業績果如預期般的成長時,通常股價早已走高一波段。這時,短線交易的投資人看到有可觀的價差,反倒是獲利了結出場的時機。而這也就是我們經常聽到的「股價是經濟的櫥窗,是經濟的先行指標」的說法由來,也是我們看到國發會將「股價指數」納入「領先指標」成分的原因之一。

由下圖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領先指標」與台股加權股價指數間的走勢關係──基本上是亦步亦趨、呈現同方向的變化。一般而言,在景氣擴張初期,「領先指標」裡的相關數據會開始走揚,這代表景氣循環已漸漸地從谷底走出陰霾,漸漸地往上攀升。例如「實質貨幣總計數M1B」開始隨著總支出或總產出的增加而增加;「工業及服務業受僱員工淨進入率」愈來愈高,代表失業率逐次降低。而民眾因為有了工作、有了收入,或者是看好未來的前景,所以比較敢花錢買東西,工商企業去化庫存的速度就會比較快,而廠商接單生產的相關數字也會持續攀升。以上這些相關數據,比較起前一次公布時的數字提升,都說明整個經濟體裡的商業活動已經開始比先前活絡。

 

相反地,在景氣剛開始步入衰退的初期,因為此時的利率和物價水準正處於相對高點,資金成本及僱用勞工的成本連帶地也不便宜了,廠商或生產者的利潤因此而變少,於是工業及製造活動開始趨緩、銷售狀況略顯疲弱、存貨相對增多、可能有比較多的人失去工作、消費意願漸次低落,貨幣供給成長率亦開始走下坡,預示景氣已經慢慢步向蕭條。既然企業的獲利前景不看好,那麼股市將乏人問津、資金慢慢被抽離,股價將普遍下跌,股價指數自然也是呈現往下的走勢。

既然「領先指標」反映了該區域或經濟體的景氣狀態,原則上也應該與該區域的景氣之窗──股市具有同步的走勢。而我們在解讀「領先指標」含義的同時,還必須注意到,近年來台灣服務業成長迅速,其產值所占比重有持續攀升的傾向,除了把這一點納入決策考量外,我們可能還需要就其組成項目之間的消長變化,做更進一步的研究。例如若有一段時期,該經濟體的「工業及服務業受僱員工淨進入率」是增加的,可是同時間卻出現該經濟體「外銷訂單指數」減少的情形,雖然最後綜合指數依舊向上,但這其中的原委,便值得市場分析師仔細推敲探究。

 


書籍簡介_3天搞懂ETF投資:跨市跨境高CP值,讓你繞著地球賺N圈!


作者: 梁亦鴻
出版社:寶鼎出版
出版日期:2018/08/10

作者簡介_梁亦鴻
職稱:精進財商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副總經理/國立台北商業大學 兼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