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理財

意外,指的是意料之外的事!若這樣的事情隨時都有可能會發生在你我的身上,在理財規畫的同時,是否該將此因素列入考慮?

人身的避險工具》醫療保險

人,是所有經濟行為的關鍵本體,若「人」出了問題(發生意外或是疾病),除了可能導致個人經濟行為停擺或損失(例如工作收入中斷、龐大的醫療費用等),甚至會連帶影響到周遭的人,造成生活及工作上的變化。你可能會問:「會那麼倒霉嗎?」當然希望是不會,但「醫療保險」之所以存在,不就是為了「以防萬一」嗎?說穿了,醫療保險其實就是個人和保險公司的一個「賭局」,萬一不小心啟動理賠,可由保險公司支付相關醫療費用,若否,則保費歸保險公司所運用(支付給有理賠需求的保戶)。你並不一定要規畫醫療相關保險商品,前提是銀行有足夠的現金存款以備不時之需。

理財的避險工具》家庭財報

若生活脫離不了錢的使用,你為何不願正視並勇敢面對它?正視,是把錢的運用當一回事。透過家庭財報的定期檢視,可清楚了解錢的流向(收入支出表),也可知悉錢的存量(資產負債表);勇敢,是勇於面對自身的財務狀況。透過2張個人/家庭的財務報表,有很大的機會能夠抓出財務上的漏洞,所謂「魔鬼藏在細節裡」,一筆收入的進來,對於各個支出項目的金額而言,有著互相排擠的效應,若無法妥善分配、取得平衡,很容易就入不敷出。所謂「勿以惡小而為之」,初期若不重視財務問題,隨著時間的推移及累積,財務黑洞只會愈來愈大,屆時可能會到難以收拾的地步!

投資的避險工具》投資策略

投資,從來就不存在「保本」2字,否則就稱不上是投資!既然如此,上上下下的震盪波動本屬「自然現象」,遺憾的是由於近10年可謂是「長期多頭」的走勢,讓大家早已習慣了獲利,卻忘了投資也有可能會虧損!藉著本次疫情所造成的景氣修正,我們是該好好檢視過去的投資行為,相信有許多值得調整之處,例如:

1.在風險考量之下,投資頻率是否從單筆買進改成定期定額(或定期定值)進場?

2.在風險考量之下,投資的目標設定是否由短期目標改為中長期的目標?

3.在風險考量之下,投資是否更該嚴格遵守停利、停損等策略?(定期檢視)

風險,其實一直都存在著。唯有將風險因素置入理財的規畫之中,未來縱使面對外面的大風大浪,我們內心卻能僅是小小漣漪!一起努力吧!

本文獲「理財+1課」授權轉載,原文:【一位CFP的日常】理財的字典中,不該拿掉「風險」二字!


作者簡介_理財+1課

有雙關意義,是「理財家醫科」的諧音。
我們是對推廣正確理財規劃有著熱情使命的CFP(國際認証高級理財規劃顧問)組成。

肇於國人通常將「理財」與投資,或單純的購買理財商品劃上等號,而相關的如收支,信用,風險,稅務,投資等管理或是符合自身價值觀的人生理財目標設定,及財商教育,經常忽視或是欠缺而不完整的。
所以我們以「理財家醫科」、「駐診家醫」為核心,撰寫理財科普文章並不定期邀約相關領域的「專科醫師」駐診, 為您的理財學習永遠+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