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疫情每日新鮮,天天都有好多題材想寫,因為看到好多新聞都很有感受,每天手機群組都聊得興起,相信不少香港人情況都差不多吧!
早前見大眾恐慌開始蔓延時,先是聞訊口罩短缺,各區出現長長的人龍買口罩,能買幾多就買幾多,寧願囤積居奇。更有不少口罩騙案、二手口罩、假口罩出現,令人擔心。
後來更誇張,出現中國不少工廠因疫情而停止運作,各種貨品供應將會不足的傳聞,於是見超市熙熙攘攘,大部分貨架被搶購一空,包括米、雞蛋、衛生紙等,看來市民實在非常恐慌。
為什麼造成這些恐慌呢?今時今日,不少香港人對政府的言論都置若罔聞,沒有一個有公信力的中央信息控制大眾情緒,很難不出亂子;加上現代社交媒體太方便了,一傳十、十傳百的威力被放大。
有身邊朋友在Facebook留言十分精警,他指當年SARS致命之處,是病毒進入身體後,肺部白血球過度反應,而病毒原意並非殺死宿主。現在的香港市民就像是過度反應的白血球,香港亂了。
大眾恐慌可以造成不少經濟災禍,實體一點就是銀行擠提,令銀行破產。何解恐慌會如此大問題呢?這是因為風險管理與資源投放的取捨原因。
大多數系統都是設計來應付正常情況下的運作,最多只會預備一些危急情況而已。好似銀行儲備,客戶存款的資金,大多保留1、2成,其他都外借賺息差,若保留太多,會拉低回報。
所以任何銀行一下子被要求全面提款,多不能應付。當然可以尋求多些額外的危機預備,例如銀行資金緊張時可以互借資金,利用串連的規模去應付擠提風險。再強一點就是國家支持,規模能大一點,就多一點防守力。
大眾恐慌亦可以影響股市,像是股民恐慌而出現大跌。風平浪靜之時股市並沒有大問題,但當恐慌出現時,不問價抛售,資金被抽走,等待出脫令股價大跌,股價大跌引至不少孖展(編按:為香港對槓桿式交易制度的稱呼,又稱「保證金交易」)水平急跌,機械式賣盤令股價進一步大跌,連鎖反應,惡性循環。
市場99%時間也有效,所以價值與價格不常出現很大差距,但當大眾「失心瘋」之時,市場失效,錯價機會大增,因為不少貨被不情願的情況下拋售。
作為價值投資者,到底是成為「失心瘋」的一群,還是冷靜的一群呢?答案你懂的。此次大眾患了「盲搶炎」,你有無一份兒呢?
本文獲「取之有道」授權轉載,原文:市場失效時,大眾「盲搶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