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理財

「今年協助民眾報稅時,有繳3萬的,也有繳30萬的,更有繳300萬的家庭!換言之,其實台灣的薪資收入差距還蠻大的。」授課時對學生說著。

「老師!所以我覺得不用賺太多啦!反正賺越多繳越多税啊!」學生突然在台下喊到。

「你確定真的不想賺多一點?」
看來,理財的觀念教育應該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

收入的指標數字──稅金
剛結束的5月報稅季,相信大部分的人對今年的「節稅幅度」應該有感才是,今天我們不討論如何才能有效節稅,而是來聊聊理財該有的思維。假設聽聞某人今年繳了好多稅,你的反應是?
(A) 活該繳稅!
(B) 賺好多哦!

若選擇(A),有很大的可能是「為錢所苦」,生活的錢都不太夠了,還需擠出來繳稅,把這繳稅的偉大任務交給有錢人好了!雖是這有點「看戲」的心態,但卻也不會因此讓看戲的民眾收入變多,對吧?

若選擇(B),會從稅金聯想到所得很高,但除了羨慕之外,可試著去了解身邊高所得的朋友其收入來源為何?

曾看過一篇文章寫道:「若你身邊的朋友都不用繳稅,那可能要調整你的朋友圈了!」或許是句玩笑話,但試著讓「繳稅」成為你努力增加收入的目標!

學習「斤斤計較」你的生活支出
協助報稅時,稅率高的民眾總是會多問一句:「還有節稅的空間嗎?」
逛賣場時,消費高的民眾總是會多問一句:「能不能多一點折扣?」

相信很多朋友會對有錢人投以「愛計較、貪小便宜」的刻板印象,但有沒可能就因為這樣愛計較而與你我不同?我們再來試想一個問題,今天若有人因為消費10萬元而在計較折扣,那消費1萬元的我們是否也會計較著折扣多少?

看似容易引起爭議的問題,你可能會覺得只要買東西,有誰不計較折扣嗎?而之所以會這樣問,說穿了這就是「用錢」的觀念問題!以理財為例,當收入較少的時候,我們可能覺得沒多少錢不需要特別管理,慢慢的財務狀況越來越糟,到結果一發不可收拾。相信待收入多時,也一定無法掌握財務狀況。所謂「見微知著」,理財從「少」開始,試著學習對錢能有所掌握,未來才能掌握生活!

無論是繳稅金額多寡、消費金額的多寡、還是理財金額的多寡,有錢人與一般民眾僅在於「金額比例」上的差異罷了,當你學會管理手中的1萬元,未來才有機會管理口袋中的100萬元,甚至是上千萬!

理財,該是生活中的「必修」,而非「選修」!

本文獲「理財家醫科」授權轉載,原文:【生活•享理財】有錢人為何總是對錢愛計較?



作者簡介_理財+1課

有雙關意義,是「理財家醫科」的諧音。
我們是對推廣正確理財規劃有著熱情使命的CFP(國際認証高級理財規劃顧問)組成。

肇於國人通常將「理財」與投資,或單純的購買理財商品劃上等號,而相關的如收支,信用,風險,稅務,投資等管理或是符合自身價值觀的人生理財目標設定,及財商教育,經常忽視或是欠缺而不完整的。
所以我們以「理財家醫科」、「駐診家醫」為核心,撰寫理財科普文章並不定期邀約相關領域的「專科醫師」駐診, 為您的理財學習永遠+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