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理財

投資 理財 賺錢 基金 股票 債券 股市 現金 富翁 富豪
圖片來源:dreamstime

本文介紹,已畢業出社會,20歲到40歲無子女的青年上班族,應該如何聰明投資。

理財順序

青年理財三部曲,終於進入到「投資」這個主題了。要強調的是,理財順序一定要先有應備存款,再買足額的應備保險,最後才是規劃投資。順序不能倒過來,否則會讓自己陷入極大的「被迫中斷投資」造成虧錢的風險。

比如,把僅有的10萬存款拿去買股票,你說,打算長期持有十年以上。可是,不巧一年後突然生病、開刀、住院,醫藥費需要5萬元,怎麼辦呢?

帳戶沒存款,你唯一可以變現的資產,只剩下一年前買的股票,然後剛好這一年全球股市大跌,這時股票只剩下6萬元的市值,賣掉會賠錢。你不想賣,可是,又非賣不可。因為,沒錢繳醫藥費。

為了避免發生上述狀況,因此,先有應備存款,買足應備保險,然後方可投資。那麼,投資要怎麼投?投到什麼標的呢?

建議使用生命週期理財法,並且把資金投入到指數化投資工具,分別說明如後。

生命週期理財

生命週期理財,指的是,有工作收入的「累積期」,每月從薪資收入裡面取一部分去投資。可以想像一個很大的大水缸,你每個月領薪水的時候,就往裡面倒一小桶水。

有工作收入的時期,你的日常生活花費,來自每月的薪水。因此,大水缸的水「只進不出」,不需要動用,就是累積、放著。一點一滴,持續幾十年之後,這水缸裡會有為數可觀的水。

等到屆齡退休(目前台灣多數工作,法定是65歲),沒工作收入的「提領期」,才可以動用這個累積多年的大水缸。視需要,每月提領一小桶水出來,當退休後的生活費。也就是說,有工作收入的時候,就幫自己的未來規劃。

(關於生命週期理財,還可參考:個人資產水庫

應備投資:每月提撥薪資的一部分在指數化工具

比如,30歲開始每月投入5千元,在年化報酬率6%的投資工具上,直到65歲退休為止。可以從66歲的第一天開始,每月提領3萬6千元當退休金,永遠領不完,見下表(圖表可點擊放大):

 

說明1:事實上,這35年間,投入的資金為「210萬」(5,000*12個月=6萬,6萬*35年=210萬),但透過指數化投資股市,6%複利滾存後,可以把資產放大成約「716萬」的總市值。

想像一下上面的大水缸,你總共倒進去210公升的水,但是這個水缸的水會「長期自動增加」,比如,下雨天,來自大自然的水滴落進去,平均每年會增加6%的水量。你什麼事都不用做,35年後,水缸就變成有716公升的水,遠比你投入的原始水量還多。

說明2:年滿65歲之後便不再投入資金,也就是不再累積,進入「提領期」。總持股市值716萬,每年6%增值,可以增值約43萬,換算每月約3.6萬(716萬*6%=42.96萬,42.96萬/12個月=3.58萬)。

可以想像成,從大水缸中,提領43公升的水出來用,其餘的繼續放在水缸中。

每年只把「增值的6%」領出來用,剩餘的本金716萬放著不動。如此一來,你明年還會有43萬的增值可以提領,這樣循環下去,每年都有領不完的退休金了。

(關於領不完的退休金,還可參考:打造你的聚寶盆

取得6%年化報酬的工具

依據綠角財經筆記的文章,投資全球股市的VT,自成立到2017年為止,九個完整年度的年化總報酬率是12%。

總報酬的意思是:價差+配息+配息再投資。比如,你買了一間100萬的房子出租,一年下來 房租收入2萬,房價增值成104萬,你的總報酬就是6萬(租金2萬+價差4萬=6萬)。

同樣依據綠角的文章,投資台灣股市的台灣50(0050),成立以來到2017年為止, 十四年半的年化總報酬率是9.01%。

要注意的是:過去績效不代表未來,並不保證未來一定也都會如此。

只是,以上文章及表格舉例的,都是用年化報酬6%計算。用比較差的情況(6%)去評估,如果都足夠退休花費,那麼,假如出現比較好的情況(比如6~9%之間或6~12%之間),就更不需擔心了。

免責聲明:
▲本文只是提供讀者「多一種理財的選項」,完全沒有逼各位一定要照我文章說的去理財。選項多了一個,要選哪種理財方法?由你自己決定。
▲作者與Vanguard基金、元大投信、綠角財經筆記等,均無任何利益往來。
▲此篇文章,是作者自行查看相關資料後整理而成,已儘可能精確完整,但作者不保證資料之正確性。如有疏誤歡迎來信留言指正。
▲上述內容僅係個人看法,相關投資標的僅係舉例之用,不應被視為基金或ETF之招攬,亦非獲利保證。任何人觀看本文之後,使用指數化投資股票,應自行對後續損益負責。

本文獲「效率理財王」授權轉載,原文:《每月專題》329青年節:青年如何聰明理財(下)?應備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