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理財

為什麼5、6年級的爸媽只要我們「存錢」?

有趣的是他們怎麼花錢

瑪斯今年也是奔過3頭了!回頭想想小時候,媽媽的叮嚀「快點長大,快點存錢,快點買房,什麼時候娶老婆、生小孩啊?」

人生不外乎就是被老一輩人「叮嚀」著,但是…時過境遷…我們怎麼知道那個時候的理財觀念,能適用到2018年的現在呢?(那個時候根本除了賺錢跟存錢沒其他觀念吧…我猜!)

回到正題,50、60年代的爸媽們,當時都是怎麼消費的呢?當時候銀行利率頗高,所以當然「不需要理財?!」加上台灣的理財教育幾乎等於家庭教育。所以「理財」這件事,不只是學校沒教的事,自然也成了家裡沒在教的事。

而過去金融工具少之又少的時代,銀行商品單純就活、定儲。證券公司就是股票。沒別的新花樣讓他們玩了,理財行為就形成了「超保守vs超積極」,所有那個年代的人理財行為就是「認真賺」、「拼命存」、「拿來花」。簡單來說他們為什麼能帶動現今社會年輕啃老族有靠爸或是靠媽的風潮?只因為他們的消費行為「賺」→「存」→「花」。透過這樣的理財行為,他們存下了很多。

現在的年輕人怎麼消費呢?

過去的經驗不代表未來可行的方法,因為現在人發明了更方便的消費方式了!從70年代銀行開始推行信用卡消費,讓人們不自覺消費未來,過程中80年代連結了電子商務(線上購物),只要在家,有一條網路,就把想要的通通買齊。到現在90年代的電子支付、行動支付、LINE Pay、街口支付、等等消費模式多如牛毛。社會上鼓勵消費的廣告只灌給未來世代的年輕人們一個觀念「消費吧」、「出國吧」、「娛樂吧」。

信用卡的誕生帶來了先享受後付款的消費思維,加上信用卡提供了各式各樣的刷卡「優惠」、琳瑯滿目的「聯名效益」讓人們不自覺得開始消費未來。

長輩跟年輕人消費思維差在哪

過去沒有任何消費媒介(註)的時代,長輩們只能將手邊滿滿現金放在真正的高利定存,那個年代7%、8%,連理都不用理,要用的時候再拿出來就好了。所以一定先存下錢,再拿錢買東西,永遠都知道自己有多少,但他們理的是「財」。

(註)消費媒介指的是消費者到供貨商中間的金融工具如信用卡、電子支付等等。

但現在的年代不是「高利」的時代,老人家說存錢,但年輕人覺得「存了看不到錢」那不如拿去花掉開心點。又回到了「不用理財」的思維…問題出在哪?

加上現在消費模式多如牛毛,錢都還沒到手就花掉了,預支未來薪水的事情,大家都在做,都在做就算了,還蠻著幹。什麼意思?月底領到薪水,但月底馬上沒薪水!?為什麼!?因為預先花掉了。所以理的永遠是「債」!

現在的銀行利率這麼低,忙著理財、想著怎麼把錢變大或是抗通膨都焦頭爛額了,怎麼還有時間先把錢「預先花掉」呢!?

財vs債 

 

何謂「財會像樣」

存錢之所以稱之為「存」,就是實際要有錢,就好像平常口頭上常說的「存糧」,意思就是米缸裡要有米、冷凍裡要有肉、冷藏裡有要菜,最好還存了一些水果跟乾糧。「錢」也是一樣,要一直「進」、偶爾「出」,那才叫做存。而且還要先有存的動作,想好再花。才存得下錢。

花掉「存」下來的錢,感覺非常棒,因為經過計劃、經過規劃,感覺非常好!好到飛天無法形容都有可能。有錢在身邊就像米缸裡有米是一樣的道理,是安全感的建立。所以不會整天汲汲營營為了找錢賺而緊張。

存款慢慢變大的同時,會帶來資產,不論是透過定存的利息、投資的報酬、存款都會讓我們的資產不斷地變大,所以這是「財產」

何謂「債不入流」

「債」的概念就是消費了自己的未來。若是使用得當,可能會有一點蠅頭小利,例如借朋友1000塊錢,他可能會請我喝杯咖啡(賺)。或使用信用卡消費,但是當期繳清沒變卡債,有現金回饋(賺)。購物時或是購買上萬元的物品使用零利率分期,先買先享受(賺感受)。這類的消費行為若是使用不當,就不自覺得進入債的循環。

「債」的特色就是必需拿現有的錢來對外支付,從遙遠的未來跑到現在來索取的,如果每次拿到薪水的時候都是在付「過去的支出」那就要當心已經不自覺進入債的循環。帶來不好的感受,付錢的時候感到恐慌、不安、煩腦、懊悔等等。

明明都一樣 哪裡不一樣?

假設買一支新手機,價格是41500元,你先存到41500再買,跟買了41500再分期付掉。都是付41500。哪裡不一樣?

消費思維不一樣而已,付掉的錢一樣,但思維結構很不一樣。先存再買,獲得喜悅。先買再付,獲得恐慌。但不一定是絕對。只是統計上來說,多數容易這樣。這裡就可以問一句「如果有41500可以付完,為什麼不一次付完!?而要分期付款呢?!」這句話如果可以的話也問問自己「為什麼」吧?!


【瑪的觀點】

現在的消費模式大改變,銀行更需要手續費收入、因為滿滿的存款躺在銀行,放款速度一旦變慢,沒利差可圖。
(放款利息-存款利息=銀行利潤之一)
所以銀行的「消費」金融部門開始覺醒。但這也沒有對錯,總是要生存。工具是中性的,善佳使用,也是省錢利器。

正確的消費思維
「賺」→「存」→「花」

錯誤的消費思維
「花」→「賺」→「存(不到)」

「賺」→「存」→「花」說起來簡單做來難!為什麼難呢?!下一期我們來討探這個問題!

本文獲「瑪斯理財兩三事」授權轉載,原文:消費思維決定貧富,簡單小動作!貧富思維一翻兩瞪眼


作者簡介_瑪斯

現職為獨立財務顧問,對財務安全規劃深感狂熱的熱血牡羊男。深刻體認金融產業商品行銷的利益衝突,致力讓人們透過「需求量化的科學分析」,讓財務安全規劃能夠實現輕鬆、自在、寫意,安心、夢想、富裕的6大理想。

希望讓每個人財務安全規劃的幼苗能像大樹一樣強壯,長出夢想的財務果實,每個夢想的財務果實,對每個人而言意義不盡相同。最上面的牡羊符號代表瑪斯協助每個人澆灌財務的水份及肥料,苛護每個人財務的樹苗得以成長,這就是SAVE A LIFE的價值。

個人網站:http://www.mars234.com
粉絲專頁:瑪斯理財兩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