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

圖片來源:統一星巴克咖啡同好會

今年,台灣資本市場發生兩次受矚目的事件,一件是統一(1216)將上海星巴克的股權全數出售並取得台灣星巴克獨資經營的資格,在這場交易中,可以獲得業外收益334億、相當於EPS 17元左右的水準。而另一個重大事件則是宏達電(2498 )賣出手機研發團隊並獲得330億資金注入。

雖說一樣是3百多億台幣的業外收益入帳,但是在資本市場上的評價卻是天差地遠。這部分從公告後隔天股價反應就可以看出,該筆業外收益是正面或是負面評價。

統一(1216) 公告後,隔天股價重挫7%以上
宏達電(2498) 公告後,隔天股價漲停作收並有三天收紅慶祝

顯然,資本市場對於宏達電的決策給予正面評價,對統一賣出的決策投下反對票。相同的賣出動作,一樣是大筆資金進帳,為何命運會差這麼多呢?投資人有必要瞭解其中的差異性。

業外收益怎麼定義?

企業經營,大致分為本業與業外收入兩種形式。本業的定義要從營業範圍來看,像是統一企業的經營範圍為食品生產銷售相關,宏達電則是智慧型手機與配件。也就是說,統一的獲利若是從食品銷售得來的,我們稱為本業收入,若是從以外的項目得來的統稱為業外收益。較常見像是利息融資收入、匯兌收益等都被歸類在業外收益。

兩間公司出售股權與研發團隊算不算在「本業」的收入呢?很顯然的不是本業收益,而是業外所得。在一般的投資分析上,對於業外收益的評價都不會太高,主要的原因在於業外通常是一次性收入,隔年就不會再有相同的收益進帳,這導致企業經營的預測性降低。

此外業外很常是賣掉企業經營的資產,俗稱「賣祖產」。祖產賣掉了該項收益項目就永遠消失。可以想見一旦全部賣光光,企業經營的能力會隨之下降。

既然賣資產對企業不是好事,為什麼評價會有所不同呢?這就要進一步觀察所處理的部位的影響是什麼?

賣的東西不同,結果大不同

從兩間公司賣出的東西,我們可以做出進一步的觀察分析:

統一賣出上海星巴克股權,從新聞得知,該股權屬於該企業獲利的金雞母,一樣的星巴克咖啡,台灣營收為94億,而上海星巴克則是265億。而且從市場面來看,大陸市場尚有大幅度開發的空間,但台灣市場競爭者眾多且市場基礎遠低於大陸。就獲利數字的貢獻上,上海星巴克為台灣的4.88倍。

從這些數據來看,我們了解到統一賣出的是該公司長線獲利的優質資產,短時間雖然獲得了EPS 17元的效果,長線上卻是換來了營收與獲利下降的隱憂。

宏達電在最近幾年手機業務營銷成果不佳,雖然推出了數款優質手機,獲得雜誌選評不錯的評價,但無奈好評價無法換成好的銷售成績,營收逐年的下降,最近幾年都虧損收場。這也造成了該公司想投入其他新興領域發展卻無足夠資金投入的困境。從這個角度來看,該公司的手機研發團隊並無法帶來正面的營收,反而造成研發支出的大幅增加。賣給Google後獲得資金,可以投入新興事業的開發,也可以將手機研發的包袱拋開,且日後該團隊所研發的手機,有機會仍交由宏達電來代工,可說是一石二鳥。換言之,該公司賣出的決策會帶來公司未來更大的想像空間,無怪乎市場對於該決策一致好評。

所以我們從這兩間公司的例子中可以看出,一樣是賣資產,但討論深層原因與未來的影響性後,一個是賣出了未來獲利機會,一個則是透過出售「包袱」,專注在新事業上。股價通常是看未來的潛能,雖然還不知道未來會怎麼發展,但是在現有數據的想像空間上,市場給出不一樣的評價。

下次再遇到類似事件時,可不要傻傻的看到業外收益造成年度EPS提高,就立刻衝去買進,要先想想該決策未來的影響可能為何,才不會一買就套牢囉!


作者簡介_股魚

專業投資人,不定期在各財經媒體發表專欄文章。深耕於財報投資領域,堅持不看盤是投資方式也是一種生活態度。出身於散戶,瞭解散戶常見的投資問題,透過教學互動的過程持續推廣投資理念。

股魚網:分享新聞事件觀點與投資技巧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