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新聞
獨角獸星冰樂。圖片來源:https://goo.gl/H5k0en

網紅飲品的喜與憂

如果用一杯飲品來描述星巴克的近況,最適合的應該是星巴克每年秋季的傳統季節性飲品南瓜拿鐵 (Pumpkin Spice Latte)。

自 2003 年推出以來,南瓜拿鐵 (下圖)已累計售出 2 億杯,甚至還有專門的推特帳號。南瓜拿鐵在美國社交網路迅速走紅,2014 年輿論熱議達到巔峰,南瓜拿鐵成了網上各種各種「xxx必備款」的代名詞。

 

這對星巴克來說是個喜憂參半的消息:一方面,這無疑帶動了南瓜拿鐵的銷量,公司預計這款飲品的銷售額達到了 10 億美元;而另一方面成為「網紅」飲品後,星巴克的品牌形象離高階定位越來越遠。

之後,星巴克開始尋求改變。2014 年,星巴克在西雅圖開辦了全球首家咖啡烘焙體驗旗艦店 Roastery (下圖),結合了咖啡製作,菜單試吃以及奇思妙想的建築設計。這為星巴克推出高階咖啡烘焙工坊品牌 Reserve 奠定了基礎。

Kevin Johnson 表示,星巴克在快速成長的過程中將避免商品化的趨勢,目前公司的重要戰略是提升品牌,這也是推出 Roastery 的原因。全球 1000 家 Reserve 門市都將採用 Roastery 烘焙工坊體驗的模式並現場製作美食。20% 的星巴克門市未來都將配備 Reserve 吧檯,以適應調配更多樣飲品的需求。

 

 

 

今年四月,星巴克在芝加哥開設了美國第三家 Roastery 烘焙體驗店,並推出了像南瓜拿鐵類似的話題飲品 — 獨角獸星冰樂 (Unicorn Frappuccino)。

這款飲品因其絢麗的色彩和酸甜的口感再次走紅網路。當你攪拌獨角獸星冰樂時,飲品的顏色會發生奇妙的變化,立刻成為了社交圖片網站 Instagram上的熱門飲品,顧客上傳的無數照片為星巴克免費做了廣告 (下圖)。

 

顧客群的多元化

除了上文提到的代表精品咖啡典範的烘焙體驗店,今年四月,星巴克在總部西雅圖還開了一家試點手機下單專屬餐廳,顧客匆匆進店取走手機下單購買的咖啡,匆匆出門,而咖啡師則馬不停蹄地製作咖啡。

一快一慢兩種門市模式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而事實上,兩家店只隔了幾英里遠。

回顧星巴克的發展史,可以清楚地看到這家公司的品牌定位在不斷發生變化,確切說是根據顧客的需求而不斷發生改變 (有的追求體驗,有的追求方便和效率),維持這種微妙的平衡。

 

Roastery 和 Reserve 門市的推出正是為了向嘲諷星巴克的人證明,公司具備的創新力相比 1990 年代並沒有絲毫未削弱。去年 10 月,Howard Schultz 表示,Roastery 為星巴克提供了重回「超高階」品牌的良機。在面對電商和手機購物的不斷威脅之下,星巴克的實體門市應該注重營造氛圍和體驗的環境。

Kevin Johnson 介紹,近年來人們很少再開玩笑說「星巴克要在自家洗手間開店中店」的主要原因是,現在的星巴克門市和以往已大不相同,綜合了多樣的經營模式:

便捷制勝的手機下單專屬店
常規星巴克門市
星巴克穿梭餐廳
Roastery 和 Reserve 這樣的烘焙體驗店

所有這些模式的共同點是突出客戶服務,與不同類型的對手競爭 (快餐連鎖品牌或者是高階咖啡連鎖品牌)。

 

但還是有人始終認為,星巴克無法滿足所有顧客的需求 (everything to everyone)。有人進店只是為了喝杯咖啡,有人把咖啡當藝術品。面向大眾需求的星巴克如何解決眾口難調的難題?

美國主播 Bethany Mota 錄製的影片「來喝星巴克的都有什麼人 (Types of People at Starbucks)」近期在 YouTube 吸引了 150 萬次以上的點擊率。在她的影音裡,來喝星巴克的人有專門奔著「隱藏菜單」而來的,有專門來拍照傳社交網路的,也有一些舉止粗魯的客人。

面對如此多樣化的顧客群體,星巴克未來是否又會被質疑:誰會花 10美元點一杯低脂飲料?

延伸閱讀:星巴克為何不賣小杯?員工一天到晚解釋「中杯就是最小杯」...原因被罵翻

本文獲股感知識庫、《華麗志 Luxe.co》授權轉載,原文:在快餐連鎖和精品咖啡的雙面夾擊下,這四大問題一直困擾著星巴克


作者簡介_股感知識庫

結合時事、知識、投資三大元素,運用日常累積的知識來解讀企業經營模式與科技新知,藉此豐富生活並進而培養投資嗅覺。

網站:http://www.stockfeel.com.tw/
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StockFeel.page?fref=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