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故事

賣掉兩間房子、賠了5000萬...這10個門外漢,終於讓惡臭湖水重拾清澈

勞動力與創新雜誌提供

這是發生在1997年的故事,苗栗縣三義鄉西湖村的青蛙湖(現名德興池),在經濟部水資源局輔導下,勸導村民避免使用化學性洗滌劑,改善排入湖中的家庭廢水;一年後,水質竟回復清澈,當時雀屏中選成為村民新的洗滌劑,就是翔鈴環保科技的產品。

在環保意識抬頭的當下,各界呼籲從生活面做起,紛紛倡導如洗衣粉、肥皂、洗碗精等清潔用品應「天然ㄟ尚好」。翔鈴創立於1994年,是當時數一數二獲得環保署頒發洗衣粉環保標章的企業,走在國內環保風氣之先,卻也走得相當孤獨,一度瀕臨破產,因為對土地的愛,堅持至今。

環保苦行僧傳承「護」二代

創辦人游西增原為貿易商,90年代到日本出差,注意到環保洗衣劑剛興起,就供不應求,直覺在臺灣會有商機。回臺後,有植物藥物學底子的他,先替日商代工,為符合臺灣環保標章須達90%生物分解度的標準,轉而自行研發,以「Marvel汎奇」品牌行銷市場。

但這門綠色生意,卻讓游西增幾乎傾家蕩產,「我在創業前10年賣掉兩間房子,加上現金,大概賠了5,000萬元。」現年70歲的游西增苦笑說,早年臺灣社會環保意識薄弱,翔鈴難以和大廠競爭,2001年納莉颱風造成汐止大淹水,廠房泡湯,財務更加雪上加霜。

五年前,游西增的女兒游采羚加入公司,引進外部資源,協助公司轉型,目前產品已在各大有機超市上架。研究所期間,游采羚曾在西門子臺灣分公司實習,畢業後進入和碩電腦當業務,儘管有著令人稱羨的工作,仍決定回家分擔父親的辛勞,「父親的執著『綠化』了我,也感動了我,我絕對不是富二代,而是『護』二代,即使捨棄年薪百萬,依然希望能用自己的力量,守護父親的綠色夢想。」

「中小企業資源少,借助外力是重點。」擔任行銷經理的游采羚說,現今消費者環保意識抬頭,環保產品如雨後春筍般冒出,翔鈴雖然走在前面,但受限於規模小,沒能搶得市場利基,「沒有多餘經費做廣告與行銷,是翔鈴面臨的最大難題。」因此翔鈴善用外部資源,包括財團法人塑膠工業技術發展中心、工研院、搖籃到搖籃策略聯盟,甚至供應商都是諮詢對象。

翔鈴環保科技行銷經理游采羚認為綠色人才不是一個新的行業,而是在舊有的職業中植入環保DNA。

翔鈴於2015年通過「經濟部中小企業處綠色小巨人計畫」遴選,在塑膠中心輔導下,塑造新品牌「清檜」,凸顯添加檜木精油的特色,並導入綠色設計4R原則,即減量(reduce)、重複使用(reuse)、易回收(recycle)、再生設計(regeneration),開發針對戶外活動設計的綠色洗碗精。

「清檜」從產品內容物、附屬配件到外包裝,落實搖籃到搖籃的生物循環和工業循環,降低對環境的衝擊,獲環保署「2015搖籃到搖籃產品創新設計競賽優選」。隨之而來的媒體曝光,再加上網路上媽媽社團的推薦,提升了品牌知名度。此外,風潮音樂受到青蛙湖故事的感動,也主動提議異業合作,提供店內一角供商品展售。

目前翔鈴有10位員工,包含研發、生產、行銷與管理等執掌,除了主管有大學學歷,作業員多為高工畢業的在地人,年齡在40至60歲之間,主要工作為裝填、鎖蓋、包裝等,一個教一個傳承經驗。游西增之外的另一名研發人員,也是從生產線培養出來的,非化工科班出身。

管理部部長陳程坦言,翔鈴的廠房空間小、裝潢舊,留不住年輕人,員工幾乎是來來去去,未來五年內如營運好轉,不排除有遷廠計畫,藉由建置新式廠房,提升年輕新血的黏著度。其中,最需要的就是化工、企管、行銷的專業人才,強化翔鈴內部人力資源,協助公司更有制度地發展綠色商機。

翔鈴環保科技創辦人暨總經理游西增建議,政府建立跨部門領域的綠色專法可讓市場變大,人才自然進來。再加注愛地球的社會人文底蘊。綠色人才的附加價值,就是除了現有工作的技術力或管理力,陳程說,目前新人進入公司後,不管哪個部門都要先到生產線實習。另外會安排上政府法規、經營行銷等外部課程;內部則有簡單的原物料、包材等基本環保課程,而與供應商交流的過程中,深入了解原料來源與成分,在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是一種教育訓練。

本身念財務金融的陳程是六年級前段班生,原本在外商銀行上班,和游西增有業務往來後,受其感召,決定轉換跑道,「我希望在職涯下半場,也能做些對社會有意義的事,翔鈴的環保理念正是我所追求的。」到翔鈴第一個月,他先在生產線熟悉製程,和在銀行數鈔票截然不同,但並未嚇跑他,反而因此更了解綠色思維,更加確認自己的選擇。

游采羚指出,翔鈴的當務之急是把產品銷售出去,因此亟需行銷人才。過去曾與景文科技大學行銷管理相關科系合作實習,期望這些學生畢業後願意來上班。她強調,綠色人才非新的特殊工作,重點在於如何為現有工作加值,除加強新技能外,也要植入「減少浪費、改善能源效率」的DNA,而所有行業都需要的溝通技能,綠色人才也不可缺。

「綠色市場變大, 人才自然會進來。」游西增建議,政府應建立跨部門領域的綠色專法,加強宣導永續或節能概念;學術單位則應將永續發展與環境議題編入課程,讓學生理解未來的綠色職場。而在產業面上,從生產、服務到行銷都要建立在綠色基礎上,串聯起整個綠色產業鏈,提升外銷競爭力。

引導消費者往新的方向走是長遠的工程,翔鈴走了20年仍步履蹣跚,但為了給下一代乾淨的環境,不改初衷。游西增期盼政府協助整個產業活絡起來,人才培育也將相輔相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