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dreamstime
上周參加一個財富管理論壇,幾個銀行高階主管談到現在台灣發展銀行財富管理業務碰到的問題,不約而同提到銀行希望能用全面性的財務規劃,更了解客戶需求、深耕客戶,否則他們掌握的只是客戶在他們銀行投資、存款等資產,對其他稅務、信託、家族傳承等需求,其實碰觸不到。如果可以替客戶提供更完整服務,是留住客戶(尤其是高資產族群)的關鍵。如果理專只能銷售金融商品,客戶可能只會比較幾家銀行誰的條件好,資金就移往別家做投資,對銀行忠誠度不高,這也看出這些銀行已經看到消費者需求改變的趨勢,他們已著手研擬因應之道。
不過多數金融業者還是處在不斷銷售商品的現狀中,真實狀況如:親戚有次問我:他有一張保單,如果要解約該如何處理,原來是他去銀行查詢餘額,他有一筆190幾萬定存,理專告訴他可以把他轉到一個利息更好的方案,於是他同意購買一份保單。但後來才發現,原來那是6年期保單,他每年都要繳190幾萬,而他以為只要繳一年。還好最後是因為他的存款金額跟實際要繳的保費有差距,他的保單因為無法扣到款就不成立了。
其實理專也有為難之處,我相信多數理專也希望幫客戶做好服務,但就如我上篇文章所說,現行銀行計算基金業績與銷售獎勵計算的基礎都採「基金流量」而非「基金存量,」銀行對理專要求的就是每個要達到業績標準。在這種環境下,理專大概也只能先賣佣金高的商品。消費者如果想要錢花在刀口上,需注意以下幾點:
1.在銀行買保單與跟保險業人員購買是不一樣的
銀行理專喜歡賣可以做簡單銷售的商品,如果是佣金少、商品複雜,無法用三言兩語打動客戶,基本上不受歡迎。因此你應該不會在銀行找理專買醫療險、殘扶險這類複雜度較高,需要更多專業說明的商品。銀行賣的保險商品大抵是短年期儲蓄險、類定存保單,這種不需要太多解釋。 你需要認清楚跟保險從業人員買保單,跟理專購買的差別,除非理專是以前有保險業務員的經驗,否則基本上理專對這類較複雜、需要較多時間解釋的商品,一般不會主動銷售。因為他除了前端銷售複雜度高以外,能夠創造的業績額度也不高,後續變更、理賠等也需要專業的服務,要購買這類商品還是找保險從業人員比較好。
2.投資你自己也要做點基本功課,慎選你的理專
對於投資,你不一定要懂技術分析、知道經濟發展趨勢等,但一定要慎選理專。好的理專是不少,但不顧客戶權益、只為達成手續費目標的理專也大有人在,因此該有的自保之道,還是不要把存摺、印章等完全交給理專保管,對於在銀行的投資你也需要適當做管理:
a.找一個願意傾聽你、了解你投資需求的理專
好的理專應該是願意聽你說話,而不是只看你在該銀行的投資、存款金額有多少。他們也會留意你的狀況:希望投資多久?是退休準備還是其他用途等。而你也應該跟理專溝通清楚:你想做投資的目的,期望是什麼?你預期投資報酬率,希望的投資管理方式是如何。稱職的理專是:他們會顧慮到你的需求,而不是只把你當成達成手續費收入目標的客戶而已。
b.遠離頻繁做標的轉換的理專
投資標的轉換有時是必要的,但太過頻繁(曾聽一個外商銀行理專說,她幫一個客戶的標的轉換了12次),損失的是你的錢。因為你可能還沒賺到報酬,光手續費就付出不少(買進有申購手續費,賣出有信託管理費)。正常的投資管理也許一年只需要轉換1、2次就好,如果理專常以現在投資標的報酬不佳,可以轉換到較好的標的這種藉口說服你轉換,卻對以下問題沒法說出個所以然來:
為何要做這樣的轉換?
轉換前後的差異在哪?
對你的投資可能帶來哪些影響?等等
那你可以合理懷疑你的理專,只是為了達到銀行業績要求,要你轉換,你應該考慮換個理專。
3.Fintech時代你需要不同的思維
現在大家都在談Fintech金融科技創新,談金融交易去中間化。消費者要求的是更省成本、更個人化的服務,網路科技也將帶來金融服務業巨大革命。當Block Chain(區塊鏈)技術,可以解決安全認證的問題後,多數金融交易都將網路化,上銀行辦貸款、買基金、投保等可能都不再需要面對面服務。
這時你可以思考,投資理財方面你可以有幾種選擇:
一是你找個可信任的理專,繼續幫你做投資。
二是你有時間、也有專業,可以利用基富通基金平台(它把台灣有核備的基金都納入平台)自己做投資管理。
另一個是你如果希望做全面性規劃,你可以找財務顧問幫你,畢竟投資只是理財其中一環,其他可能還需要考量到稅負、信託、資產傳承等問題,這時你會需要財務顧問的協助,現今金融環境,你很難找到一個有專業又非商品銷售導向的人員協助你,一個合適的財務顧問,是另外一個可以考慮的選項。
延伸閱讀:基金老是賠錢的真相!94%投資人不到一年就賣掉,理專卻忙著領業績獎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