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新聞

十一長假不旺,零售業績連六個月衰退》香港黃金週現場,直擊消失的中國大媽

銅鑼灣羅素街曾是全球店租最貴的地方,如今少了陸客,連鎖鐘表品牌也被迫搬遷,改到二級商圈拓點。
銅鑼灣羅素街曾是全球店租最貴的地方,如今少了陸客,連鎖鐘表品牌也被迫搬遷,改到二級商圈拓點。

香港現在最時髦的地方,是你意想不到的沒落工業區。

位於九龍半島東邊的觀塘,許多老舊廠辦大樓(在香港稱工廈),歷經半個世紀前塑膠、成衣加工的繁華,如今多處閒置。《商業周刊》記者走過一家傳出濃濃油墨味的印刷廠,拐進旁邊一棟工廈,一樓是卡車停車場,走上二樓卻聞到陣陣香氣,打開門,竟是間賣著台式涼麵、雞排飯、牛肉麵的餐廳。週五下午兩點半,座位全滿,全是香港本地年輕人。

冷清了數十年的工廈,意外成為香港年輕人的創業基地。杯子蛋糕店、Outlet服飾店、素食超市,甚至有室內沙灘、滑水道的遊樂場,各種吸引年輕消費群的生意應有盡有。共通點是,沒有醒目招牌,有些連地址都沒有,就開在工廠旁或停車場樓上,想一探究竟,得排隊搭貨梯上樓。

驚!舊商辦變創業熱區
沒招牌台式餐廳天天客滿

「不太可能有五十、六十歲的人跑來工廈開店,滿多都是年輕人來開,因為租金便宜,場地又大。」來自台灣的Vivian說,她和香港朋友已在工廈開了兩家餐廳,觀塘的「小時光」三個月前開幕以來,用餐時間幾乎客滿,店裡擺滿台灣小學用的課桌椅,連店員都穿著台灣高中生制服,牆上還貼著一張台灣電影《我的少女時代》的海報。

打中香港人「哈台」心理,小時光成為最新人氣名店,月營收約港幣一百萬元。六十坪的店面,月租港幣三萬元,只占營收的三%;相形之下,香港本島鬧區的黃金店面,每月店租動輒占到營收的一、兩成或更高。

腳步轉到觀光客最熟悉的銅鑼灣、尖沙咀,景象卻也丕變。

甫結束的中國「十一黃金週」假期,一向是香港迎接陸客消費的年度高潮,今年業績卻慘兮兮。尖沙咀的廣東道上,自從十二年前中國開放陸客到港自由行以來,所有一線國際精品都到此插旗,像香奈兒旗艦店的營收,甚至曾超越法國巴黎總店。

怪!精品大街買氣急凍
珠寶客單價比去年低一成

但是,在廣東道上各大精品店工作超過十年的Jonhwin告訴我們,跟去年同期相比,這裡各大精品業績至少掉了三到五成。過去每逢假日,精品店門口排隊人潮少說三、四列等著進門消費,「現在只有三、四個人在排,這還算好的啦。」

他親身經歷自由行帶來的錢潮。過去十一長假,大家忙著賺錢,一連工作七天、每天排三班,一家四口中國旅客一次買八只、十只百萬名表,在他眼裡還不算稀奇,但今年,到處都是減少人員招聘、店面搬遷的消息。

其實,香港市況從一年前就開始急凍。去年的十一假期已被媒體用「最慘黃金週」來形容,今年更無起色;雖然陸客在黃金週期間仍有一百一十二萬人次來香港,比去年增加了二‧三%,但消費力卻縮減。高價的如珠寶商六福集團,客單價比去年下跌一○%,平價的如莎莎國際連鎖店,收入也比去年同期少了逾一成。

中價位的九龍表行,今年黃金週業績更下滑二○%。九龍表行董事總經理黃錦成接受《商業周刊》採訪表示,一方面因為中國政府打貪,像名表等奢侈品的生意就不好;另一方面是香港人對陸客掃水貨、買光奶粉等民生用品反彈,有大學生組織抗議游擊隊,到商店前對陸客叫喊「滾回去」,使平價商品業績也下滑。

九龍表行的客戶有八成是自由行的陸客,黃錦成見證十二年來陸客商機從大好變成大壞,今年他已收掉位在銅鑼灣、旺角等鬧區的三個店面,「(香港經濟)絕對是過度依賴陸客,來的時候很快,(去的時候)調整就要花上很多時間。」他認為關鍵是在租金,因為店租占了他成本的二五%,但房東因利息低、負擔輕,不願降租,「那做生意的就麻煩了,」他低沉的說。

咦!金店面常見出租中
走兩步就有店搬遷、出清

香港店鋪租金在兩年前創下高峰,自然是爭奪陸客商機的緣故。尤其銅鑼灣,曾經在二○一二、一三年拿下全球最貴租金的地位,但許多黃金店面從去年就開始發生到期棄租(不續租)、提前退租、調降租金現象。到今年第三季,銅鑼灣的租金已比高峰時下跌四成,但還是止不住陸客消費衰退所帶來的關店潮。

旺角也難逃陸客商機退潮,最著名的彌敦道上,走三、兩步就有一家店高掛搬遷、出清、折扣廣告,賣鞋子、衣服的都有;這條路上十幾、二十家珠寶金飾店,也都是店員比客人多。去年三月,這些店還忙著迎接搶購黃金的中國大媽,才一年多,大媽卻消失了。

瑞銀(UBS)香港的明星級分析師梁裕昌,很早就對香港經濟提出警告,他接受本刊採訪表示,雖然估計還有九成以上的陸客未到過香港,但一方面是後面來的人消費力不高;另一方面,陸客來香港轉機次數變少了,代表他們寧可直飛到其他國家玩。

嚇!東方之珠貿易危機
韓貨進口中國免經過香港

過去,香港之所以成為「東方之珠」,兩大支柱是金融和貿易,但在中國市場開放下,香港的國際地位優勢受到威脅。梁裕昌指出,金融情況雖好,但只占香港GDP(國內生產毛額)一六%,無法支撐整個香港。至於占GDP約兩成的貿易,已岌岌可危。他舉例,中韓簽訂自由貿易協定(FTA)後,六成的韓貨進入中國不必再經香港,而中國為了抗衡美國主導的TPP(跨太平洋夥伴協定),未來還會繼續找FTA對象。「這都不是短期因素,長期來看都很悲觀,」他說。

台灣借鏡香港一堂課:
服務別再依賴單一客源

零售業雖只占香港經濟六%,但市況冷熱的感受最直接,也最影響信心。十幾年來,香港人用矛盾的心態依賴著陸客,「愛陸客的錢,討厭陸客的人」。如今景氣反轉,他們怎麼想?

「食得鹹魚抵得渴」,從事信貸評級的Rock用這句香港俗諺,來解釋香港人對於「成也中國、敗也中國」的心態。意思是想要吃鹹魚,就要做好口乾舌燥的準備,要耐得住渴。

「以前香港不是這麼依賴國內(港人稱中國大陸為國內),外國人很愛來的,世界是圓的,等一段時間外國人就會回來,」中原地產資深客戶經理柳志明說,包括房價、租金、零售,「調整一下是好的,現在(房租)太貴,去哪賺這麼多錢?平均一點較健康。」

香港知名地產投資部落客鍾學良也說,像旺角登打士街,以前都是賣化妝品的,現在新增很多餐廳,十多年前這條街上就都是餐廳,因店租太貴才讓給化妝品店,「現在又回到以前的樣子,一個循環啊!」

香港中文大學創業研究中心主任區玉輝表示,香港太依賴單一種旅客,服務都朝陸客傾斜、失去多元性,物極必反,是個教訓,考驗香港的經濟調整活力有多強。

他指出,除了工廈創業潮,香港在電子商務、金融科技等方面,也興起創業氣氛,甚至不少東南歐、俄羅斯的人因家鄉不景氣,來到東西文化交會的香港開店,「有一點回到九七(回歸中國)之前,那種國際都會的樣子。」

這股新創業潮,目前還遠遠抵不過陸客退潮的衝擊。香港人如何度過調整期,關鍵或許就如梁裕昌所言,「香港(的問題)不是過度依賴中國,有中國為什麼不依賴呢?重點在你依賴之後,有沒有把賺的錢投入到其他不依賴的地方?」

這個問句,也適用台灣。

5大經濟支柱,3根已不夠力——香港主要行業收益指數變化
5大經濟支柱,3根已不夠力——香港主要行業收益指數變化

【延伸閱讀】香港十一黃金週,買氣回不去了?

●陸客增幅 創3年新低
2015年比起過去幾年,黃金週期間陸客訪港人數動輒增加10%以上,今年僅增加2.3%。

●陸客消費力 明顯下滑
‧六福集團:珠寶客單價比去年同期-10%
‧九龍表行:業績比去年同期-20%
‧莎莎國際:連鎖店收入比去年同期-10.4%

●零售業 連6個月衰退
今年3月來業績連6個月衰退,五一、十一黃金週陸客連續假期,均出現旺季不旺。

註:莎莎國際連鎖店收入含澳門

資料來源:香港特區政府、莎莎國際
整理:康育萍、田習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