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mammal@flickr, CC BY-NC-SA 2.0
2015年1月22日,歐洲央行(European Central Bank:ECB)總裁Mario Draghi宣布歐元區在2015年3月至2016年9月期間,實施歐洲版量化寬鬆(QE)政策,每月購買600億歐元的資產,持續到2016年9月,總量1.14兆歐元。從央行的角度看,量化寬鬆是為了提升資產價值、降低民間借貸成本、幫助市場恢復經濟信心,同時壓低匯率、幫助出口,對於進入人口負債結構的歐元區來說,其實這是一帖養生藥。歐元區目前是以民間消費為主體,要期待QE直接讓產業或經濟大幅好轉基本上不可能,那不是撒錢就能改善的,央行只能在貨幣供給上提供歐洲產業轉型的機會,至於產業界實務上要如何改善,還是得靠歐洲政府與民間的力量。
從GDP的角度來看,歐元區的年度GDP成長率確實是好轉了,2014年歐元區GDP成長率約略低於1%,但這已經是2012年以來的相對高檔區,2015年相對於2014年,仍然擴大成長,再看看GDP的內涵。
歐元區的民間消費在2013年第一季落底,2013年第二季到2015年第二季連續9季對GDP貢獻正成長,民間消費在2014年下半年已經擴大成長,QE則是讓民間消費的成長更持久。
歐元區的民間投資相對比較弱,2013年以來,成長和衰退交錯出現,顯然相對不穩定,但考量2012年以前的連續衰退潮,太長的衰退時間消磨掉民間企業的投資信心,要讓投資意願再度恢復,確實需要更長的時間。而歐元區QE實施的時間不到一年,加上國際油價一年多來大幅走跌,企業預期原料和生產物價成本很可能再走跌,通縮心理預期讓實際的投資採購遞延出現,所以短期內還看不見QE對民間投資產生明顯效果,QE政策短期內只能拉長民間消費的正成長效期,並且在就業市場產生好轉的助力。
相對於2008年,2015年上半年歐元區的就業人口確實明顯成長了不少,失業率也從高點逐漸下降,只是速度相當緩慢,年輕人的失業率依然維持在20%以上,很顯然的,就業成長不如歐洲政府的預期,而且QE帶來的就業機會和經濟成長,分配嚴重不均,主要受惠者是德國,德國確實明顯拉抬了歐元區的經濟,但如果因此而不執行QE政策,可以想像德國經濟依然復甦,只是速度比較慢,但周圍鄰國經濟恐怕會更慘,不管有無執行QE,在現行的資本主義模式下,歐洲貧富差距都會擴大,只是速度快慢的差別。
歐元區的通貨膨脹近年來一直是最大的隱憂,因為物價指數成長越來越慢,而且屋漏偏逢連夜雨,國際油價一年多來驟跌超過60%,大幅拉低通貨膨脹,2015年還兩度出現通貨緊縮,金融市場已經預期歐元區可能再擴大QE,換著角度思考,如果QE後的通貨膨脹還處在0%邊緣,那是否意味著,2015年初沒實施QE的話,歐元區早已進入通貨緊縮的趨勢了,這對歐元區無疑是雪上加霜,所以QE對歐元區來說是必要的,而且很可能還需要執行更久的時間,讓經濟恢復更明確後再停止QE。
從民間企業的信心層面來看,歐洲景氣已經從底部逐漸恢復,雖然沒有好轉很多,但起碼脫離最糟糕的時候,消費者的信心恢復也相當慢,2015年內仍然全面負成長,2015年全球貿易型態正在大幅度的改變,所幸歐元維持弱勢貨幣政策,讓出口維持在緩步成長的趨勢,減低歐洲製造業的壓力,如果沒有QE讓歐元呈現弱勢,那麼歐元區現在的消費者和企業信心恐怕會更低落。
象徵景氣好壞的汽車消費市場,來到了2012年以來的相對高點。
雖然景氣的最低潮已過,但對於歐洲人來說,景氣的復甦相當緩慢,而且考量貧富差距與財富分配不均的因素,很多歐洲年輕世代或鄉村的景氣仍然處於低潮期,QE的直接幫助不如想像中那麼大,但是從歐元區整體經濟來評估,QE仍然對歐元區有幫助,雖然恢復速度相當緩慢,但如果沒有QE,歐洲經濟肯定比現在來的更差。
作者簡介_Joe
台灣最大國際商品部落格主編,曾任經濟日報專欄作家;財訊雜誌、今周刊、天下雜誌、非凡周刊等媒體特邀財經作者。專長為全球人口結構分析與統計、各國總體經濟和趨勢分析、波浪技術分析、全球外匯系統、美股ETF商品操作。著有《看線圖輕鬆賺外匯》、《看線圖高效率賺外匯》、《自主投資之鑰》。
個人部落格:http://blog.moneydj.com/jo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