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新聞

《The Economist》中俄關係:不穩定的兄弟情

發行日期:2015/5/9

烏克蘭危機迫使俄國靠向中國,但這段關係極不平等。

5/9,紀念納粹德國投降70週年慶在莫斯科舉行,西方領袖抗議俄國入侵烏克蘭,憤而缺席;習近平成了頭號貴賓。俄國毫無選擇,只能緊抱中國大腿。

5/11-5/17,雙方聯合軍演,目的是向美國及盟國發出明確信號。對俄國而言,軍演象徵中國是強力盟友與軍事夥伴;對中國而言,是提升信心並實現中國夢的重要一步。

更實際的目的有二:中國想把54A型導彈護衛艦賣給俄國;在經濟實力擴大同時,協助成千上萬名人民撤出利比亞、葉門與阿爾及利亞等國,培養處理地雷區域的經驗。

中俄關係日益親密,雖然目標都是抗衡美國,但私下各懷鬼胎,俄國想藉中國恢復日益消退的國際勢力,中國則想踩在俄國頭上壓過美國。

兩國在2008年解決長年領土紛爭,但偶爾仍會擦槍走火,尤其是它的軍事技術屢遭好友竊取,如今甚至還有被搶生意之虞。

因此,俄國對販售自然資源給中國也很小心,只要歐洲的天然氣訂單足以支撐經濟成長,就不會多賣一度給中國。

烏克蘭事件讓以前的算計都變質了,俄國非得巴著亞洲不可,如此才能減輕西方制裁;中國當然順水推舟,大買特買自然資源,並輸出基礎建設整套服務。

理論上,俄國入侵烏克蘭違反中國「不干涉他國」外交底線,但它在聯合國安理會上棄權投票制裁俄國,製造出歐洲版冷戰,也讓美國得多操一份心。

去年5月,中俄簽署4,000億美元天然氣合約是親密關係之始,其他合約接踵而來,重要的是,中國極力討價還價每一份合約的價格,俄國疲於應付。

俄國有多弱勢?去年11月,俄國打算出售最新型戰鬥機蘇愷35 給中國,起初說訂單少於40架就不賣,以免技術被偷得很不划算。但最後成交的數量僅24架。

然而,這段兄弟情夾雜怨懟:中亞原是俄國的後花園,如今將被中國搶去;雖有痛恨中國的印度、越南為友,但想脫離中國,靠這兩國遠遠不夠,這才是最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