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提問:
子房老師,最近我們打算買某一個優質社區的房子,由於賣方急售,殺價已經見骨,我們判斷大概可以在開價七折左右成交,房仲要我們趕快下決定,因為還有其他買方打算出價。但是即使如此,我們還是會擔心,會不會買了以後房價仍繼續跌,若持續等下去又怕房子轉眼間被別人搶走買不到了。請問,該怎麼判斷呢?
子房觀點:
關心房地產的讀者都一樣,還沒買房子的都希望房價跌,買到房子以後就希望房價漲。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可以先討論一個熱門現象:
iPhone6先搶先贏值多少?
前陣子iPhone6剛上市時,有人專程飛到美國排隊買最新款iPhone6,以一隻台幣約三萬的iPhone6,聽說到了中國竟然可以賣到一隻台幣15萬,而且還供不應求。從一般人角度看這些出手花15萬買iPhone手機的買家行為,再怎麼看來都是不划算的。畢竟你可以因為搶iPhone加價,享受提前取得的優越感。但是當幾個月後人手都一台iPhone6時,還有誰記得你是「第一批」拿到iPhone的呢?
詭異的是,就是有人為了「我有你沒有」這句話,願意不擇手段加價購買想要的東西。
「我有你沒有」這句話,從小學生就開始比較。小學生比誰有最新的玩具,國中生比誰有最多棒球卡,高中女生比誰有最新潮的睫毛膏,大學生比誰有最拉風的機車。不管錢是努力打工賺來的還是跟父母拜託凹來的,大家都願意付出較高的代價,購買具稀有性的商品。
同樣的,不管房市景氣循環如何,「物以稀為貴」也是房地產不變的硬道理。
精華地段的角店,名人群聚的豪宅、國際大師的設計、頂級酒店式管理、面大片公園的景觀,都可能是「稀有性」的元素。
但重點在於,房地產市場有多少其他人,也認同這樣的稀有性?
有些角店開出天價但其實面前只有車潮沒有人潮,有些社區標榜名人入住但其實酒店小姐可能比名人還多,有些建案邀請國際大師設計但明眼人看來怎麼都像是拷貝版,有些社區請到頂級酒店式管理但委託管理約其實只有兩年,有些房子面臨大片公園,但是只有光禿禿幾棵樹加上每天清早放音樂跳舞的阿公阿媽。
所以,倘若思考買下一棟房子,擔心是否抗跌保值,甚至有增值空間。買房決定之前,你可以回到小學生的心態,想想買下這房子後,至少五年敢在心裡大聲對別人說:「我有你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