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

散戶贏家林昇傳授「多因子共振投資法」致勝關鍵:掌握6重點,靠財報創高報酬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
摘要

1.林昇認為,投資股票不應只看一個因子,因為單一因子的準確性不高,而「多因子共振投資法」則是在確認多個因子,若同步向同一個方向震盪,投資勝率就會較高。

2.透過「多因子共振投資法」,讓林昇不僅在市場多頭時可挖到飆股大賺,遇市場空頭時,也仍能成功避險而留住獲利。

3.在2021年年底,林昇就因此發現到,有不少IC公司存貨有增高的趨勢,預期2022年將是偏空操作的一年,搭配2022年上半年技術面轉折,大幅減碼手上多頭部位,並且增加避險部位,因此在操盤難度極高的2022年,他繳出雙位數正報酬的佳績。

在股票市場中,投資機構或大戶因擁有龐大資源,可掌握資訊先機,所以在操作勝率與績效上,總是可以打贏單打獨鬥的散戶。不過散戶贏家林昇卻逆勢打破了這個鐵律,靠著自己不斷地研究分析、勤做統計回測,甚至從碩博士論文挖寶,成功建立出一套投資方法與操作指標,過去16年不僅從台股提領逾5,000萬元,資產更是翻了數十倍。

為何林昇能夠創造如此驚人的績效?他最關鍵的致勝絕招,就是「多因子共振投資法」。

通常,一檔股票未來股價走勢,同時受到多項因子影響,例如有市場因子,指的是該檔股票與某個市場指數的相關性;市值因子,代表公司市值大小,通常市值愈小的公司,收益率愈高、風險也愈高,反之,市值愈大潛在報酬愈小,風險也較小;財務因子,指的是與公司的財務表現和基本面有關而影響股價;動量因子,則是指過去一段時間內表現較好的股票,在未來有繼續表現較好的趨勢,像是技術面就是動量因子的其中一部分。

林昇認為,投資股票不應只看一個因子,因為單一因子的準確性不高,而「多因子共振投資法」則是在確認多個因子,若同步向同一個方向震盪,投資勝率就會較高,例如大盤指數及類股指數進入多頭趨勢,個股也進入多頭趨勢,未來個股上漲的機率就會大幅增加,此時買進做多就容易賺錢;但若大盤及類股指數趨勢偏空,個股也易偏空,此時偏空操作的勝率就會變高不少。

透過「多因子共振投資法」,讓林昇不僅在市場多頭時可挖到飆股大賺,遇市場空頭時,也仍能成功避險而留住獲利。像在2021年年底,林昇就因此發現到,有不少IC公司存貨有增高的趨勢,預期2022年將是偏空操作的一年,搭配2022年上半年技術面轉折,大幅減碼手上多頭部位,並且增加避險部位,因此在操盤難度極高的2022年,他繳出雙位數正報酬的佳績。

但要如何應用「多因子共振投資法」?歸納林昇多年實際操盤經驗,可分為以下5個步驟:

1.使用技術面找出強勢族群:

觀察類股指數K棒,若K棒都在多條均線之上,就代表整個類股都走強,如此個股走強的續航力也會較大。

2.從總量排序中找出強中之強:

從總成交量(總量)排序中,找出交投最熱絡,同時股價表現相對強勢的個股。

3.檢視基本及財務面是否共振:

針對強勢個股,檢視其基本面表現,以營收、獲利同步成長為最佳,或是數據由負轉正也是投資機會。

4.檢視籌碼面是否共振:

法人買進,特別是3大法人同步買進為佳。

5.用技術面找出買賣點:

當個股經上述檢視都呈現多方趨勢,再依技術面的訊號進出。

在上述5個步驟中,林昇特別重視財務分析,因為對獲利與勝率影響最大,也最需要費心研判的,就是個股的財務分析。林昇也指出,若能做好財務分析,會有2大助益,一是找出具成長性的標的,若公司營業收入大幅增加,則毛利、獲利等項目才可能隨之提升,這類標的在市場多頭時,往往可帶來數倍以上的漲幅;二是發現價值被低估的標的,根據統計,在公司股價相對低估時買進並長期持有,則平均每年可獲利5.5%的超額報酬。

而在4月、5月時,國內上市櫃公司會陸續公布第1季季報,應如何研判並從中找出好標的?林昇建議可掌握6大重點:

重點1》
基本面須表現良好
且具護城河優勢

在學習閱讀財報前,可先了解一家公司做的是什麼業務、所屬產業前景是否長期看好、公司的產品是否具差異化讓競爭者難以模仿、經營與管理效益是否高且具護城河,例如取得國際大廠認證、擁有國際專利、獲得政府給予的特許營運權、具有強勢的通路市占率等等。若公司的基本面不錯,再看財務數據,才較能判斷表現是好是壞。

重點2》
營收年增率維持正成長
近3月均值是觀察重點

營業收入,是綜合損益表的第1個項目。由於計算公司損益都是由營業收入開始扣下來,不僅關乎企業的經營績效和成長潛力,更會直接影響到損益表當中的毛利率、營益率、淨利,以及每股盈餘(EPS)的變化。林昇表示,根據回測統計,營收年增率跟股價有高度正相關,因此對於營業收入,投資人最先要關注的是,營收年增率是否持續維持正成長。

如果近3個月平均營收年增率大於12個月平均營收年增率,可以認定營收趨勢向上,也可預期產業有所變革,下期財報將有機會成長,股價也很有機會向上推升。

重點3》
損益表中的4大獲利項目
會影響股價走勢

營收年增率正成長很重要,獲利也要同步成長更重要。而檢視和研判獲利的主要數據,是損益表中的4大項目——毛利、營業利益、淨利,以及每股盈餘,當這4大項目的年增率都持續增加,代表企業的經營效率、成本管理、賺錢能力都在轉強,則股價走升的機率也比較大。

就以台積電(2330)為例說明,在2019年第1季時,其營運表現不佳,不僅3月單月營收年增率為-23.12%,且從毛利率到EPS等4大獲利項目的年增率也呈現下滑趨勢。

但在6月時,先是單月營收年增率轉正至21.91%,且3個月平均營收年增率為4.16%,大於12個月平均營收年增率0.38%。接著上述4大獲利項目的年增率在第3季也轉為正成長,並在第4季持續成長,且幅度更大,更創下單季歷史新高。而在這段期間,股價果然也快速走強,自7月10日公布6月營收後,股價自247元一路漲至年底的331元,漲幅高達34%(詳見圖1)。

 

重點4》
營業現金流長期為負
當心恐是地雷股

雖然透過損益表當中的營收、獲利等數據可找出有成長表現的個股,但是損益表為「應計基礎」,存在著作帳造假的可能,因此為了避開這樣的風險,可再用現金流量表來評估風險與真假。

現金流量表在記錄企業在一定時間內的現金流入和流出情況,是公司真金白銀的現金變動紀錄,因此可以反映真實營運狀況和財務風險。

林昇認為,在現金流量表中,最重要的就是「營業現金流」,是公司營運期間賺賠現金流的紀錄,營業現金流愈高,在多頭時往往有較好的股價表現和投資收益,在空頭趨勢下的股價表現也會較為抗跌。

如果損益表正常,但營業現金流卻長期低水位,甚至有現金減少流入的情況,那就要非常小心了,如果長期為負就有可能會是地雷股。另外營業現金流加上「投資現金流」會等於「自由現金流」,就是公司可自由運用的資金,當然也是常態維持正值比較好。

重點5》
ROE、ROA愈高愈好
代表長期投資回報佳

一般多頭時,主要會操作營收成長類型的股票,資產負債表會比較少使用,不過在空頭的時候若股價一直跌,此時就要看一下這家公司有沒有足夠的資產,跟股價的關係有沒有符合實際情形,或者短期內到期債務有沒有辦法償還。在多頭市場,為了持續投資擴廠,高負債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如果在空頭市場,負債很高,那就是不正常的。

資產負債表可以看清楚一家公司底子厚不厚,等到景氣復甦之後,有沒有辦法很快地回到正常營運成長軌道上。資產負債表上最重要的指標就是股東權益報酬率(ROE)與資產報酬率(ROA),當長期持有一家公司,就會在乎投資回報程度、資產淨值產生純利的能力,所以股東權益報酬率以及資產報酬率愈高愈好。

重點6》
善用本益比比較法
評估股價是否合理

「很多人閱讀財報後買進股票,但還是會賠錢。」林昇表示,雖然找到了好公司,但是買入的股價卻遠遠超乎它的價值,當股價修正趨近於它的價值時,就會產生虧損,因此應該要在股價合理或是低於價值時才買進,而林昇會用本益比(PE)來評估股價是否合理或便宜。

雖然本益比有明確的計算公式——「PE=股價÷EPS」,但是因為經常被誤用,所以林昇提醒,使用時要注意以下重點:

1.確定評估的是好公司,而且是長期營運穩定的好公司,若是新成立或財務數字波動大的公司,就不太適用PE來評估股價。

2.與過去的PE比較,對於長期營運穩定的好公司,若現在的每股盈餘成長率維持正常,但本益比低於歷史水平,可能意味著股價被低估。

3.用EPS成長率和PE做比較,如果現在的PE低於預期EPS成長率,也是股價被低估的跡象。

4.與同產業族群的PE比較,當一家公司的EPS成長率在正常狀況下,PE低於產業族群的平均值,代表這家公司的股價有可能也被低估了。

因此善用PE比較法,較能評估公司當下股價是否合理或便宜,以做出正確的操作決策。

而本文根據林昇的財報選股邏輯與條件,以及最新的數據,先篩選出獲利正在成長、本益比尚合理的公司,再從中剔除成交量過低、產業屬高度集中入帳(如營建、工程等)者,最後列出獲利成長前10名的標的(詳見表1)。由於2023年4月開始,上市櫃公司將陸續公布最新1季的財報,這些公司是否仍持續在成長,值得投資人觀察。

 

延伸閱讀
市值型ETF大比拚》0050、00912、00923三代市值型ETF差在哪?3張表掌握關鍵差異-Smart智富ETF研究室
手中金融股配息不理想,該減持出清嗎?達人:減持或出清金融股前,先考量這2點


小檔案_林昇

出生:1976年
學歷:科技大學電子工程系
經歷:補習班主任、出版社編輯
現職:專職投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