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2024年底主動式ETF開放後迅速爆發,1年內已有13檔、規模突破800億元、受益人達45萬人,反映投資人追求超額報酬的需求。
2.因市場資訊落差與多頭行情,主動式ETF績效亮眼,資金逐月流入,但遇修正時,被動ETF仍較穩健。專家建議主、被動並用,不必二擇一。
2024年底,金管會開放主動式ETF(指數股票型基金)後,台灣投資市場像被按下「加速鍵」,短短不到1年的時間,已有13檔主動式ETF掛牌上市,總規模衝破800億元、受益人逼近45萬人,成長速度驚人。
這波旋風的背後,其實正透露出台灣金融市場的一大變化:ETF不再只是「被動投資」的代名詞,許多人也希望透過ETF,追求超愈追蹤指數的高報酬。
投資人追求超額報酬,主動式ETF快速竄起
專家觀察到,由於美、台股市呈現多頭格局,主動式ETF上市以來績效突出,愈來愈多的投資人已將這項新投資工具納入自己的挑選清單,致使主動式ETF的成長曲線逐月上升,投資人對這項新工具的信任度穩步提高中。
專家進一步表示,台灣市場資訊揭露不夠快速、透明,法人與散戶間存在資訊落差,使得「主動選股」有機會跑贏指數,為主動式ETF創造了一定的發揮空間,後續若主動策略能維持「超額報酬」的賣點,資金自然會持續湧入。
主、被動式ETF不必二擇一,可隨行情調整配置
值得關注的是,自從主動式ETF問世(編按:第1檔主動式ETF於5月5日掛牌上市),被動式ETF的受益人數便從4月的1,536萬人迅速減少,截至11月中已降至1,489萬人,半年流失47萬人,似乎投資人正在「化被動為主動」。
然而,專家提醒,主動式ETF因具備「動能」(momentum)特性,在行情走強時更有機會領先被動式ETF,但遇到市場大幅修正時,被動式ETF通常較具支撐力。因此,國際市場已驗證一個清楚趨勢:最強的組合不是「二選一」,而是「主、被動一起用」。
專家表示,多年來,全球許多基金經理人都在同時使用兩者作為資產配置工具,被動ETF可以成為主動策略的輔助角色,因此建議台灣投資人在思考如何配置主、被動式ETF時,不需要採取「轉換」,而應該適時「整合」。當台灣投資人從被動式ETF走向主動ETF,再走向「主、被動整合」的配置模式,可以看到的是更成熟的投資文化正在形成。
高效率、透明度、低成本,資產ETF化將成趨勢
專家表示,ETF在台灣大賣的原因,並非只是市場對新工具的追捧,而是基於ETF的3大特色:交易效率高、透明度勝出、成本較低。
比較共同基金與主動式ETF,兩者皆是由基金經理人操作選股,但後者的交易方式卻跟股票一樣,可於開市時隨時買賣,T+2日完成交割(編按:T代表成交日),操作彈性遠勝共同基金。
主動式ETF的資訊透明度也比共同基金高,不僅須每日揭露完整持股明細,還須每15秒即時更新價格,讓投資人得以隨時掌握投資組合的變化。此外,多數共同基金與主動式ETF使用相同的研究團隊與操盤人力,但基金管理費平均1.5%,主動式ETF僅約0.8%,讓主動式ETF相較於共同基金更具價格競爭力。
根據外資機構報告,2024年全球ETF市場規模為14兆7,000億美元,10年內將倍增至30兆美元。專家預期,台灣投資市場的資金流動,也可能出現如同「非洲動物大遷徙」般的態勢往ETF集中,未來的台灣投資市場中,各類資產ETF化將成為重要趨勢。
延伸閱讀
台灣有一半的人都在買ETF!專家建議:投資組合別「單押台灣」,加入美股報酬更好
年輕人該怎麼累積「第一桶金」?這幾檔台股基金5年報酬率翻1倍
台股主動式ETF正夯,大家都在買誰?00980A、00981A…5檔主動式ETF持股大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