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理財

50+該如何規劃保險?用這些面向評估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

當人生邁入「50+」的階段,兒女多半已成年、家庭責任逐漸減輕,這時的保險規劃重心也必須跟著轉移。從過去著重在壽險,以確保家庭經濟無虞,轉向照顧自身的健康與退休金流,建議可透過以下三大面向來全面評估與調整高齡時期的保單,才能活得老,更能活得好。

面向1:醫療與照護風險,優先補足健康防護網

年過半百,身體機能開始退化,面對疾病與意外的風險也隨之增加。此階段的保險規劃,應將重點放在應對高齡化帶來的醫療自費需求和長照風險。

隨著醫療科技進步和健保制度的調整,住院天數減少,但「雜費」的支出卻大幅增加。許多早期購買的實支實付險,可能續保年齡只到65或70歲,且雜費額度已不敷使用。建議考慮可評估自身預算與保險公司承保條件,再加買第二張實支實付,將續保年齡拉高至80或85歲,並提高雜費額度,以應對未來更貴的醫療品質。

另外可規劃一次給付保險金的重大傷病險與癌症險,取得即時治療金,同時建議要規劃長期照顧險,透過保險金定期給付,確保未來無論是聘請看護或入住機構,都有專款支應,避免讓子女承擔沉重負擔。

面向2: 退休金流規劃,確保現金活水不斷

「個人退休準備」的重要性越來越高,必須有退休自救、準備退休金流的思維。年金險是退休金流的最佳工具之一,能有效轉嫁長壽風險。可透過利變型年金或變額年金等商品,在退休後穩定提供一筆現金流,確保生活品質不會因收入中斷而下降。

亦可透過儲蓄險或穩健的投資,預先儲備一筆老年的醫療準備金,作為「風險自留」的額度,以應付未來的住院或高額自費。

面向3:資產傳承與分配,預留稅源與指定用途

50+族群通常開始考慮資產傳承與遺產稅務問題,可透過保險指定受益人,達到提前規劃、預留稅源的目的。也可搭配保險金信託,將理賠金交付信託機構管理,確保在被保險人失能或身故時,這筆錢能按照您的意願,定期定額地用於照顧家人,讓愛與心意延續。

加入中國信託財富管理LINE官方帳號
立即下載最新投資報告,體驗無接觸理財!



返回 佈局樂活享退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