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達志影像
根據瑞士再保發布的Sigma保險年度報告指出,台灣2021年保險滲透度達14.8%,排名全球第3名,人壽及年金保險投保率達264.81%,等於台灣人每人平均持有2.6張保單,當年度平均保費支出約13萬5,979元。
台灣人愛買保單出了名,隨機詢問不難發現很多人手上都有數張保單,然而保險買得多等於保障足夠嗎?這可不一定,因為很多人在投保時,可能會陷入以下盲點:
盲點1:幫不適合的對象增加過多壽險保障
給孩子最好的保護,是父母的使命,因此在小孩出生後,父母就會為其購足保障。然而小孩不是家裡的主要收入來源,父母才是,所以應該是父母要為自己增加壽險保障,以維持家庭的生活品質。父母送給小孩最好的保險是意外及醫療險,讓小孩快樂長大的同時能擁有保障。
盲點2:過份著重還本型保單
另一種常見的保障盲點,來自於偏好規劃還本型的商品,而保障的保單偏少。以保障的成分來說,同樣的保費條件下,還本型的保障相對較保障型商品來得低,然而很多人會首先選擇有還本功能的保單,因為希望保費有去有回,然而若想放大保費與保障的槓桿,純保障型的保單才是最優先的選擇。
盲點3:忽略影響性嚴重的風險
最後一個地雷是,很多人在思考保障時,會先選擇以保障轉嫁「常發生」的風險為主,而忽略了「影響性嚴重」的風險。舉例來說,大家會選擇投保意外險,因為它的發生頻率相對較高,但保費便宜,但可能會忽略因意外造成的失能風險,它的發生頻率較低,然而一旦發生,卻會對個人、家庭帶來較大的影響。
從以上3個地雷可以觀察到,若是未能清楚辨認自身風險並審慎規劃保險,就會讓保費放水流,憑添損失,因此最好思索且了解保障的重要性,為其預先規畫,才能降低影響性。
加入中國信託財富管理LINE官方帳號
立即下載最新投資報告,體驗無接觸理財!
返回 佈局樂活享退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