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25報稅攻略!一年一度的5月報稅季又到了!綜所稅究竟怎麼算?報稅又該怎麼報?所得多少以下不用繳稅?本篇用最簡單的6個步驟,帶你了解所得稅怎麼算!
                 
                
             
            - 2025報稅時間
- 2025所得稅怎麼算
- 月薪多少不用繳稅?
- 報稅管道
一年一度的5月報稅季又到了!報稅指的是個人「綜合所得稅」(編按:以下簡稱「綜所稅」),今(2025)年5月要報的綜所稅是2024年(民國113年)的年度所得。
不過綜所稅究竟怎麼算?報稅又該怎麼報?所得多少以下不用繳稅?本篇用最簡單的6步驟,帶你完整了解報稅眉角!
2025報稅時間
報稅時間:5月1日~6月30日。因應川普關稅衝擊,今年報稅時間延長1個月。
2025所得稅怎麼算
對一般人來說,報稅最大的困擾在於名目非常多、計算和規定也非常繁瑣複雜,不過其實只要先掌握綜所稅計算上的主要4大項目,分別是「綜所稅淨額」、「免稅額」、「扣除額」和「基本生活費差額」,除綜所稅總額外其他項目都是「減項」,也就是報稅計算時會用來扣除的金額項目。
簡單來說,其實報稅只有6大步驟,分別如下:
Step 1》計算「綜合所得總額」
個人「綜所稅」顧名思義就是單一自然人的年度所得,而所得來源非常多,常見的來源項目如營利、執行業務、薪資、利息、租賃、權利金、自力耕作漁牧林礦、財產交易、競技競賽及機會中獎之獎金或給與、退職所得,以及其他所得都會計入。
表1:綜合所得稅扣除項目(2擇1)
	
		
			| 項目 | 
			說明 | 
		
		
			| 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 | 
			1.每人可扣除21萬8,000元。 
			2.全年薪資收入未達21萬8,000元者,僅得就其全年薪資收入總額全數扣除。 | 
		
		
			| 必要費用  | 
			與提供勞務直接相關,由所得人負擔的「職業專用服裝費」、「進修訓練費」、「職業上工具支出」3項必要費用為限。 | 
		
		
			| 整理:謝宜孝 | 
		
	
Step 2》計算「免稅額」(減項)
每位國民都有免稅的所得額度,未滿70歲者每人有9萬7,000元的免稅額;若是扶養滿70歲的直系親屬,個人所得免稅額為14萬5,500元。
表2:免稅額分類 
	
		
			| 項目 | 
			適用範圍 | 
			免稅金額 | 
		
		
			| 未滿70歲 | 
			納稅義務人本人、配偶及受扶養親屬 | 
			9萬7,000元 (原9萬2,000元) | 
		
		
			| 年滿70歲 | 
			納稅義務人本人、配偶及受扶養之直系尊親屬 | 
			14萬5,500元 (原13萬8,000元) | 
		
		
			資料來源:  我的e政府 
			整理:謝宜孝 | 
		
	
Step 3》計算「扣除額」(減項)
扣除額可分為「一般扣除額」和「特別扣除額」2類。
第1類:一般扣除額
可再分為「標準扣除額」和「列舉扣除額」2種,只能從中選擇一種申報減除,不可兩者併用。標準扣除額無須提交相關文件,內容如下:
表3:標準扣除額分類項目與金額 
	
		
			| 項目 | 
			適用範圍 | 
			金額 | 
		
		
			| 標準扣除額 | 
			單身 | 
			13萬1,000元 (原12萬4,000元) | 
		
		
			| 配偶合併申報 | 
			26萬2,000元 (原24萬8,000元) | 
		
		
			資料來源:  財政部  
			整理:謝宜孝 | 
		
	
列舉扣除額指的是必須提交相關證明文件才能扣除部分所得:
表4:列舉扣除額項目與金額 
	
		
			| 項目 | 
			適用範圍 | 
			金額 | 
		
		
			| 列舉扣除額 | 
			捐贈現金:給一般機構 | 
			綜合所得總額20%為限 | 
		
		
			| 捐贈實物:給一般機構 | 
			綜合所得總額20%為限 | 
		
		
			| 捐贈獻金&實物:給政府 | 
			核實認列,無金額限制 | 
		
		
			| 捐贈土地:給政府 | 
			核實認列,無金額限制 | 
		
		
			| 人身保險費 | 
			1.每位被保險人每年2萬4,000元。實際發生之保險費未達2萬4,000元者,就其實際發生額全數扣除 2.納稅義務人、配偶及申報受扶養直系親屬的全民健康保險費(含補充保險費)得不受金額限制,全數扣除 | 
		
		
			| 醫藥及生育費 | 
			核實認列,無金額限制 | 
		
		
			| 災害損失 | 
			核實認列,無金額限制 | 
		
		
			| 自用住宅購屋借款利息 | 
			每戶以30萬元為限 | 
		
		
			| 政治獻金法規定之捐贈 | 
			1.每一申報戶綜合所得總額20%為限,最高20萬元  2.具選舉權的個人對同一擬參選人最高10萬元 | 
		
		
			| 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規定的競選經費 | 
			依  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  規定 | 
		
		
			| 總統副總統選舉罷免法規定的競選經費 | 
			依  總統副總統選舉罷免法  規定 | 
		
		
			| 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規定罷免案的支出 | 
			依  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  規定 | 
		
		
			| 私立學校法規定的捐贈 | 
			1.不得超過綜合所得總額50%  2.如未指定捐款予特定的學校法人或學校者得全數列舉扣除 | 
		
		
			資料來源:財政部 
			整理:謝宜孝 | 
		
	
第2類:特別扣除額
「特別扣除額」屬於一般扣除額中的第2種。  特別留意的是,過去每戶12萬元的「房屋租金支出」為列舉扣除額,今年改為「特別扣除額」項目。 
表5:特別扣除額項目與金額 
	
		
			| 項目 | 
			適用範圍 | 
			金額 | 
		
		
			 
			特別扣除額 | 
			財產交易損失 | 
			不超過當年度申報之財產交易所得,3年內皆可抵扣 | 
		
		
			| 儲蓄投資 | 
			每戶最高27萬元 | 
		
		
			| 身心障礙 | 
			每人21萬8,000元 | 
		
		
			| 教育學費 | 
			最高每人2萬5,000元 | 
		
		
			| 幼兒學前特別扣除額 | 
			第1人:15萬元  第2人起:22萬5,000元 | 
		
		
			| 長期照顧特別扣除額 | 
			每人每年扣除12萬元 | 
		
		
			| 房屋租金支出 | 
			最高每戶18萬元 | 
		
		
			資料來源:財政部 
			整理:謝宜孝 | 
		
	
Step 4》計算「基本生活費差額」(減項)
2024年(民國113年度)每人有21萬元的  基本生活費  (原20萬2,000元),亦是無須納稅的部分,每2年定期檢討調整。先計算基本生活費後,再計算基本生活費差額,公式如下:
1.基本生活費  =21萬元 × (納稅義務人+配偶+受扶養親屬人數)。
2.基本生活費差額=  基本生活費總額-免稅-一般扣除額-特別扣除額(不含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財產交易損失特別扣除額)。
Step 5》計算「  綜合所得淨額  」 
扣除上述各種不用計稅的項目後,所需要計入課稅的所得金額。
綜合所得淨額=  綜合所得總額-免稅額-一般扣除額(標準扣除額、列舉扣除額)-特別扣除額」-基本生活費差額(若為負值,則不須納入綜合所得稅淨額公式計算)
Step 6》計算「應稅總額」
應稅總額指的就是把所得淨額,乘上對應的級距稅率後再扣掉累進差額,公式如下:
應稅總額  =綜合所得淨額x稅率-累進差額
簡單試算一下,假設A的綜合所得淨額為100萬元,則應稅金額約為7萬8,700元(=100萬元x12%-4萬1,300元)。
至於為什麼會扣「累進差額」?原因在於綜所稅是分段課稅!
在沒有扣累進稅額的方式下,同樣以A為例,100萬元並非全部都用30%的稅率,而是0元~59萬元的部分是用5%稅率,第59萬1元~100萬元(第2級距的金額為41萬元)才使用12%稅率。
所以A的應稅金額有2部分:分別是2萬9,500元(=59萬元x5%),以及4萬9,200元(=41萬元x12%),所以A的應稅總額為兩者相加的7萬8,700元,答案會與使用累進差額的方式相同。
故使用累進差額是一個「速算公式」,扣除多收的部分迅速計算出對應數值,就不用自己一個一個拆開算。
表6:2025報稅所得、稅率與累進差額級距 
	
		
			| 綜合所得淨額區間 | 
			稅率 | 
			累進差額 | 
		
		
			| 0元~59萬元 | 
			5% | 
			0元 | 
		
		
			| 59萬1元~133萬元 | 
			12% | 
			4萬1,300元 | 
		
		
			| 133萬1元~266萬元 | 
			20% | 
			14萬7,700元 | 
		
		
			| 266萬1元~498萬元 | 
			30% | 
			41萬3,700元 | 
		
		
			| 498萬1元以上 | 
			40% | 
			91萬1,700元 | 
		
		
			註:所得稅淨值區間與累進差額皆有上調整 資料來源:  我的E政府  
			整理:謝宜孝 | 
		
	
月薪多少不用繳稅?
若以單身(無配偶)、年收入44萬6,000元為例,報稅6步驟試算:
1.綜合所得總額:  44萬6,000元-21萬8,000元(薪特扣)=22萬8,000元。
2.免稅額:  9萬7,000元。
3.扣除額:  一般扣除額13萬1,000(選擇標準扣除額)。特別扣除額為0。
4.基本生活費差額:21萬元-9萬7,000元-13萬1,000元-0元=-1萬8,000元(負值不列入計算)。
5.綜所稅淨額:  22萬8,000元-9萬7,000元-13萬1,000元-0元=0元。
6.應繳稅額:  找到綜所稅淨額對應的累進差額級距,綜所稅淨額為0、免課稅。
以上述若以單身(無配偶)、年收入44萬6,000元為例,相當於每月收入低於3萬7,167元即可不用繳稅。不過要注意的是未達課稅標準並非不用報稅,仍得完成報稅手續才行;報稅後也要確認資料是否確實上傳。
報稅管道
1.  網路報稅  (手機版需手機號碼、健保卡號認證)
2.臨櫃報稅:各地區國稅局。
延伸閱讀
5月報稅季》股利所得怎麼算?ETF股息也要繳稅嗎?二代健保怎麼扣?一次學會
ETF配息怎麼算?竟不是每檔ETF都會配息?月配息、季配息、年配息差在哪?ETF配息疑問懶人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