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外送多花錢卻節省時間,划算嗎?關於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從自己的「單位時間價值」來衡量。如果跟朋友聚會,或是因為忙碌無法出門,有些人就覺得叫外送十分划算。
時間就是金錢
——班傑明·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
大多數人都是花自己的私人時間進行研究,從事投資,管理自己的金錢。可是,許多人沒注意到時間不會再重來。因此投資成本除了金錢以外,最容易被忽略的就是「時間」。要知道,當我們花時間在管理資金時,時間也變成是一種維護費用,它要與其他投資成本一樣被正確評估。
假如我們時薪200元,研究投資10個小時,時間成本就是花了2,000元。同樣的時間,你可以工作、可以休息。假如時薪500元,研究投資10個小時,時間成本就是花了5,000元。每月花10小時研究,1年下來其實我們就花了6萬元的時間成本,因為同樣的時間可以用來經營自己的事業。
投注時間,理想情況下會獲得收益,獲得更好的訊息、專業知識,選擇標的與工具,順利累積財富。不理想的情況下則是跌跌撞撞,錯估市場行情、未能獲得應得收益,傷神又傷財。大多數人把時間視為投資布局的前期成本之一,是學習的必經過程。
但是要清楚,不管如何,時間也是一種花費,在計算總體報酬時不能被忽略。雖然我們時間不用從「口袋掏出來」,間接導致這種非直接支出難以評估,也更容易被忽略。
花費的時間是隱性費用,是明顯的付出。
隨著每個人的財務生活變得愈來愈複雜,追蹤和管理每個投資項目都需要更加費時,從開源節流到收支管理,從資產增值到財富傳承,貧富之人皆有其各自的煩惱。
自己做投資時,我們會需要:
1.計算Excel中的損益,追蹤每次領到的股息,計算總報酬、年化報酬,計算每一次投資的報酬率。
2.分析Excel工作表中的投資比例、計算自己的股債比,檢查數據是否正確。
3.你要計算換匯的紀錄、匯款到海外券商的成本。
4.你要先臨櫃設定好海外券商的約定帳戶,在上班時間換好美金,並約定把錢匯往海外。
5.進階之後,你會研究如何自動抓取資料,研究再平衡的比例。
6.買書、訂閱專案、利用假日去上理財課程。
7.收集有關ETF、基金、公司、市場和趨勢的信息,閱讀新聞,並與朋友、同事、顧問、配偶討論資訊是否能夠參考。
8.計畫未來能不能存到目標金額,一邊開心預期,一邊也有點擔心不知道能不能達成目標,得權衡各種優先事項和成果。
這些項目都是需要花費許多時間去研究,背後都需要付出時間與心力,即使不花錢,也要花時間去學習、去規畫。
從工作收入評估自己的單位時間價值高低
我們的收入有不同評價方式,可能是論件計酬,可能需要按次、時、日收費,又或者你是根據工作時間來區分薪水的,比如說每小時的時薪是多少?
用收入除以工時,可以估算自己的單位時間價值(時薪)。如果我們1年中,持續每週都花1小時在研究投資理財或是管理自己的財富,那麼各薪資級距帶來的時間成本如下:
對於專業的人士來說,將部分事務外包,專注在自己擅長的事務上,其實相當划算。
年薪80萬,投資100萬,每週追蹤15分鐘,1年時間成本至少0.5%
如果年薪80萬元,投資總值是100萬元,每週花不同時間在研究投資理財或是管理自己的財富,那麼我們在管理的時間成本至少占總資產的0.5%。
在這個級距,只要1年花超過1天研究投資理財,那麼適當的「外包」反而划算,因為專注在提升自己的人力資本,將可以帶來更大的效用。
年薪80萬、投資300萬,每年花3天研究追蹤,1年時間成本至少1%
如果年薪80萬元,你的投資總值是300萬元,每週花不同時間在研究投資理財或是管理自己的財富,我們的資產總值是100萬元,那麼在管理的時間成本占總資產多少呢?
在這個級距,只要每年花3天以上在管理投資,也變得是「外包」划算,同樣專注在提升自己的人力資本,將可以帶來更大的效用。
假設你的年薪80萬元,投資總值是300萬元,1週花費1小時維護、管理自己的資產,不管是存錢、換匯、下單等時間,1年占據你的成本其實就有0.67%,我們就得衡量加上交易成本,這樣的策略是否划算。
年薪300萬、投資500萬,每週研究1小時,1年時間成本至少1.5%
每個人的收入以及資產皆不相同,透過這個評量方法,可以用不同角度來看「外送投資理財」能帶來多少便利性,或許有人覺得划算、有人覺得不划算,但機器人理財、理財顧問的模式就像是「外送」、「外包」一樣,提供專業服務並收取合理費用,幫你節省時間。
花愈多時間研究投資理財愈好嗎?
現在透過計算,我們也愈來愈了解自己的時間價值,懂得開始珍惜自己的時間以及注意力。美國富達基金公司曾做過研究——2003至2013年中,投資績效特別好的人有什麼共通點?
在研究數十萬投資人帳戶後,他們發現了績效好的投資人,都是那些長期沒有交易的帳戶。仔細研究這些人為何長期沒有交易?有2種情況:
1.第1種是客戶已經過世。
2.第2種則是客戶根本忘記他們有在富達投資。
They found that the best performing accounts were from investors who were DEAD!
In second place were investors who had FORGOTTEN they had accounts at Fidelity.
愈來愈多的證據表明,大多數成功的長期投資者花費很少的時間在投資上。花更多的時間在研究投資,其實就是把更多的心思放在關注自己的投資上,這增加了情緒反應和偏見,增加了不理性行為的可能性。在市場表現艱難的時期,我們的情感本能常常驅使我們採取不理性、但具有完美情感意義的行動,例如:趕快停損、等市場落底。
不過,這種恐懼等心理因素通常會導致在較不好的時機點,錯失了原本該取得的市場報酬,甚至拖累報酬。下圖為美國記者、專欄作家理查德·伯恩斯坦(Richard Bernstein)同樣發現美國個別投資人也落在各類資產的20年報酬率相對後段部。
你熱愛生命嗎?那麽別浪費時間,因為時間是組成生命的材料
——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
最後,我們不妨思考一下:
如果你可以每週花1些時間(1、2個小時),或者每月有1、2個下午從事一些文藝休閒活動、家庭聚會、運動、冥想那對你來說有什麼價值?如果你想要累積財富,最快的方式便是專注在本業上,主動投資你的人生,被動投資你的金錢,達成人生的各項均衡。
「投資自己,你的本業就是你的財富引擎。」
Invest in yourself. Your career is the engine of your wealth.
——保羅·克利夫羅(Paul Clitheroe)
本文獲「蔡至誠。PG財經筆記」授權轉載,原文:花越多時間研究投資理財越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