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理財

有一次一個人在網路上搜尋到我的資料,他問了一些有關財務規畫的事情。後來我們約好在一個地方碰面,結果我還在搭車時,他突然來電說:等下我太太會一起來,我剛剛跟你說的有3,000萬在做投資的事,就不要跟她講。見面之後因為很多事情不能明講,於是我們就只談了些一般的問題,後續就再沒有下文。這是我碰過一個蠻特殊的例子,夫妻間要共同理財嗎?對彼此的財務狀況應該毫無保留的公開、彼此都透明,還是大家各管各的?

我們幫客戶做理財規畫,碰到的狀況有些是太太想理財,先生是有錢就花、也不想存錢。有些人說他們是財務各自獨立,因此只要針對她的部分做財務規畫就好。基本上是:女性比較會想為未來的財務目標做規畫、會主動在網路上蒐尋資料、尋求協助,所以會來找我們做財務諮詢的女性居多,而且多半是只有自己做規畫,先生沒有加入一起規畫。但是偶爾也會看到夫妻一起參與,上次就遇到一對夫妻,他們都是基督徒,各自對自己的財務沒有絲毫隱瞞,看到他們熱烈在討論如何完成未來的財務目標,說實在的那畫面讓人覺得相當溫馨。

夫妻間財務是要獨立各自分開,還是要共同理財?如果各自分開管理要分到什麼地步?網路上流傳幾則新聞,有人是AA制分得很徹底的,例如有一對夫妻是2個小孩各自負責:爸爸負責老大、媽媽負責老二。中午媽媽帶2個孩子買便當,如果爸爸沒事先留飯錢,他們家老大就不用吃飯,餓了哭了,媽媽會跟老大說要他打點電話給爸爸,讓他即時把錢匯到媽媽戶頭。最後造成2個小孩心理嚴重偏差,老大討厭媽媽,老二厭惡爸爸,夫妻也互相埋怨對方,分的這麼徹底好像也失去了結婚的意義了。

夫妻的財務要各自管理,或是交給一個人管理或是共同管理,這可能要看2個人習慣那種方式。不過我會建議婚前多做溝通,讓彼此婚後可以建立和諧的婚姻,不會發生像上面AA制的情形,婚後建議夫妻還要應該共同理財。因為金錢問題往往是造成夫妻離異的主要原因之一,堪薩斯州立大學助理教授及CFP持證人的Sonya Britt博士,在一項研究中說對金錢的爭執,是最能夠預測夫妻是否會離婚的最重要因素。

所以建議在婚前、男女朋友關係穩定後,就應該多溝通有關金錢財務方面的事情,避免結婚後才發現彼此的落差太大。説實在的,如果婚後要AA制那麼徹底,還不如不要結婚。

婚前溝通到底要溝通什麼,以及夫妻如何共同做理財?

1.分享彼此對金錢的價值觀、信念與恐懼

在處理錢財的問題上,我們會怎麼做其實都來自於我們對金錢的信念與恐懼。例如,如果小孩缺錢就跟父母要,父母無限制供應他,或是給他一張信用卡,無上限的刷卡。子女以後可能就不會有要為自己的財務負責、量入為出做預算的概念。對金錢的恐懼與信念如果彼此差異太大,也會造成生活上的困擾——例如太太是出生於公務員家庭,從小就面對家裡循規蹈矩、傳統保守的教育。先生本來上班收入也不錯,結果有一天突然跟她說:他覺得工作沒有變化,他想出來創業做餐廳,供應Uber Eat外送等生意。太太想到他們即將面臨收入不穩定,可能沒有收入,還要墊錢出去,這讓她坐立不安,夫妻因此吵得不可開交。因為創業這種事情,實在是超出她可以想像的範圍了,她以前所受的教育,就是保守穩定就好,那裡想到有一天先生居然會想要創業?

這些對金錢的價值觀、信念等其實都會影響到我們的理財行為,西方談到對金錢的信念有一個名詞叫money scripts。script是劇本、腳本的意思,money scripts我們姑且把它翻譯為金錢信念,它是一種下意識對錢的信念,可能是從小就已經建立的根深蒂固的信仰。它會影響你的用錢習慣、理財行為等,就像說你自小就被灌輸這些觀念,長大後也是按照這種金錢信念的劇本,在處理你自己的理財一樣,它是自幼就學習到的,不過也可能只有部分是真實的,它會一代一代的傳承下去。

金錢信念一般可分為幾種類型:
A.金錢規避型
有這種信念的人,他們認為金錢是不好的,他們不值得擁有那麼多錢,而富有的人都是貪心、腐敗的。 他們盡量不要跟錢做連結,可能會有意無意地把錢給別人。他們會忽視帳單、過度消費,他們對於事先做預算會有困難,有些協助他人的職業,例如心理分析師跟社工,可能會有這方面的傾向。

B.金錢崇拜型
他們認為快樂的關鍵,以及解決他們的問題的解方,就是擁有更多錢,有錢可以讓他們很快樂。他們認為一個人一輩子都不可能有足夠的錢,這種傾向愈高的人,他們往往是淨資產很低、有卡債等。他們會把工作擺在家庭前面,他們往往給別人錢或借人家錢,但是這麼做往往是超過他們的負擔能力的。

C.錢即是地位型
他們認為淨資產多寡代表的就是他們的自我價值,他們會炫耀財富,他們往往來自於比較貧窮的家庭,可能會過度的花費、賭博、依賴他人等。

D.金錢警覺型
他們對錢保持警惕警惕,隨時注意及關心他們的財務健全,他們認為儲蓄以及工作賺錢是很重要的。他們一般財務健全,不會去使用信用卡來購買東西,他們對未來的財務會感到焦慮,因此會盡量去存錢。他們不會去跟別人比較有多少錢,但是會鼓勵別人儲蓄跟節儉。他們也可能對金錢有過度的焦慮,所以沒辦法好好享受金錢帶來的快樂。

每個人可能因為成長背景、家庭環境不同,會有不同的金錢信念,在跟另一半做溝通時,如果能夠多一點體諒,也許彼此在共同理財上,比較能夠做有效的溝通。

2.對家庭財務有個清楚架構,對未來做計畫

以前你們可能都沒有整理過家庭的財務,反正每月薪水入帳,固定支出、付帳單等,每個月就這樣過去了。如果要共同理財,就是希望能讓你們為家庭的財務帶來一點改變,讓財務愈來愈健康,愈能朝著達成財務目標的方向前進。家庭理財就像是一場馬拉松賽,你要先知道你的起跑點、目標在那裡,才能朝著完成財務目標的方向前進。

首先要先整理家庭財務,它的用意在於:

知道賺的錢都花去那裡了?
現在家庭擁有什麼資源?
未來你們想做什麼事情?

A.建立家庭收支損益表,知道賺的錢都花去那裡了
把家庭的開銷整理成年度及每月的家庭收支損益表,它能讓你們知道每月錢花去那裡了,每一項開銷的金額是否合理等。每月的收支表可以做得更仔細:生活開銷、手機通訊費…等,可以更詳細的列出來。現在有記帳APP都蠻方便使用的,例如CWMoney、哈啦Money等,都可以提供蠻完整的記帳功能。要這麼做的用意是,讓我們可以減少非必要的支出,可以每個月固定把一部分的收入拿來做投資,為未來的目標做準備。

從這些資料中可以看出一個家庭的錢支出到什麼地方,錢有沒有好好利用。像以下圖表,家庭的收入完全來自於工作收入,沒有理財收入。這表示他們在理財上需要做點調整,不要太過於保守,可以好好利用每年的餘絀做投資,逐漸增加一部分的理財收入讓家庭的收入增加。而保費支出占家庭支出的54%也明顯偏高,每年的餘絀是負的代表錢不夠用,在各項支出上也需要做調整。

 

B.從資產負債表、投資整理表等,知道現在家庭擁有什麼資源
資產負債表可以讓你知道家庭的理財成果:整體淨資產是正的或是負數、負債是否大於資產?也顯示理財應該努力的方向,例如下圖他們擁有80萬定期存款,沒有做基金、股票等投資,但是卻擁有200萬的未上市股票,因為不是公開發行的股票,它可能潛藏著投資風險。從資產負債表可以了解家庭擁有的資產類別、風險屬性以及是否需要做調整等。

 

保單整理表
綜合為你們的保單做個整理,讓你們了解各自的保險項目是什麼,保障額度、項目等是否有需要加保或調整的,是否要變更做保單把彼此加入當受益人,保費支出比例是否太高需要調整等。

 

投資整理表:
如果各自以前都有投資,投資的標的等可以一起做個檢視,看是否以後一起合併一個帳戶做投資,投資配置是否需要做調整,把投資做個整合,以後要做檢視、調整等也會比較方便。

 

C:建立財務目標,整理出未來你們想做什麼事情
夫妻共同理財最重要的是討論出共同的目標,然後找出一個長期可以運作的模式,把2個人收入的一部分提撥出來,固定做投資以完成未來這些財務目標。這些目標必須是明確化的:有需要完成的時間、金額等等,它不再只是一個想法而已。

 

一般家庭財務資源是有限的,如果訂了太多目標,但是考量家庭財務現況,不可能同時做這些目標的準備時,就要選出重要性優先的目標,先為這些目標做投資、做準備。

 

目標必須要把它量化及具體化,類似以下教育基金的方式,把距離現在年數、預估需要金額等先列出來,才能倒推回來算出:現在需要為這個目標投資多少錢,是單筆投入或是定期定額投入等。

 

作者簡介_廖義榮

作者擁有國際理財規劃認證CFP證照,是專職的獨立理財顧問,提供客戶理財規劃顧問諮詢服務,公益/私益信託設立諮詢,及在企業推廣EAP員工協助方案:員工理財教育與諮詢。接受企業、團體預約退休規劃或理財投資相關課程講師,員工理財規劃諮詢,或個人/家庭理財規劃諮詢,聯絡信箱:jose.b123@gmail.com。

網站:https://ifacfp.com/
Facebook粉絲頁:Happy Goal 樂活理財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