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理財

「顧問,你要求我填的收支報表填好寄給你囉!」阿璋在咖啡廳一見到我就很得意地對我說著。

「不錯、不錯!我馬上來幫你檢視,你算是很有勇氣面對的喔!」我說。

「填完後我覺得個人的財務應該沒有太大的問題!」阿璋挺有自信的說

「其實,你的財務規畫不該只考慮你自己一個人…」我默默地說。

「你會通靈?」他突然瞪大眼睛,臉湊近我問道。

我頓時無言。

諮詢案例顯示,許多35歲以上的單身族群,工作收入會轉化對生活品質有一定的要求,可能會較為注重衣著品味、美食饗宴、甚至是出國娛樂等,「一人飽全家飽」的無壓力生活模式,似乎也沒什麼不對。遺憾的是,就實務上的案例,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是消費到信用卡帳單只繳得出最低金額,不然就是銀行戶頭內一點積蓄也沒有。若你正巧是這類族群,你可能會說:「這麼多年來也沒什麼問題啊!日子仍舊過得不錯。」是啊!但你可能忽略了一個人──未來的你。

假設我們將接下來的人生分拆成2階段:

第1階段的30年(30~60歲):工作、財務累積期。
第2階段的30年(60~90歲):退休、財務運用期。

30年的工作收入需提供給60年使用,也可說是「1人工作、兩人生活」(現在的你+未來的你)。既然如此,我們是否應該就在第1階段的30年,好好規畫第2個階段的30年可能財務需求?以下3點是在第2階段的可能財務規畫方向:

1.退休生活的資金

由於全球少子化的影響,勞動力人口逐漸萎縮,導致政府就勞動所得稅收的減少;頻繁的選舉活動,同步讓「減稅」成為政策顯學。而醫療的進步讓平均餘命逐年拉高、高齡化的影響之下,試問國庫在稅收不足的情況之下,如何會有充足資金供給退休相關的社會福利?因此如何「溫和」刪減退休金制度,成為世界各國政府頭痛的問題。既然這個趨勢是確定的,我們應該降低對政府退休金的期待,拉高需自行準備的比例。因此單身族每個月應該將一部分的收入規畫給「未來的你」吧?

2.醫療保障的保險

前面提到由於醫療的進步讓平均餘命逐年拉高,未來的醫療負擔卻也是一個可見的個人財務缺口,無論是技術精良的手術模式或是療效好、副作用低的治療藥物,未來各國政府的負擔有限,還是需靠病患自費,而這就回到是「自掏腰包」或是「轉嫁給保險公司」的差別了。單身族除非現金部位能夠多到無需保險(若做不到上面第1點,其實這只是個假議題),否則就財務槓桿的角度,有「實支實付」功能的醫療保險還是有其必要。

3.遮風避雨的房產

這個規畫或許難度較高,但對單身族而言也是個可挑戰的理財目標,未來退休時,除非有過去父母留下的房產可供棲身,否則不太可能一直處於「有屋可租」的狀態,因為大多數的房東為怕麻煩並不樂意將房子租給老人。因此有間屬於自己的房子,在老年時卻也是個「安全感」的來源之一。

其實我並沒有通靈的體質,也沒有神祕的水晶球可供窺視未來,但人口結構的改變,卻是未來財務的一大隱憂,這是個可預見的問題,既然我們知道了,就趕緊動起來!


別讓「未來的你」搭時光機回來念你一頓!

本文獲「理財+1課」授權轉載,原文:【一位CFP的日常】「一人飽全家飽」的單身理財觀念,其實你並非「一個人」……


作者簡介_理財+1課

有雙關意義,是「理財家醫科」的諧音。
我們是對推廣正確理財規劃有著熱情使命的CFP(國際認証高級理財規劃顧問)組成。

肇於國人通常將「理財」與投資,或單純的購買理財商品劃上等號,而相關的如收支,信用,風險,稅務,投資等管理或是符合自身價值觀的人生理財目標設定,及財商教育,經常忽視或是欠缺而不完整的。
所以我們以「理財家醫科」、「駐診家醫」為核心,撰寫理財科普文章並不定期邀約相關領域的「專科醫師」駐診, 為您的理財學習永遠+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