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理財

從事財務顧問工作也將近快滿5年,服務過上百位客戶,也常常被朋友問到各式各樣的金融問題。除了投資的方法、金融商品的知識外,最常被問到、也讓人最好奇的就是:「那你自己是怎麼投資理財的呢?」

關於這個問題,說出來可能會讓很多人意外。因為我自己理財的方式其實並沒有什麼複雜的技巧,只是運用一些簡單的概念,然後不斷地重複執行。例如設定財務目標、規畫預算、管控儲蓄率、定期盤點資產、長期投資股票及債券ETF,其他頂多留點閒錢投入看好的股票,沒了。

不知道現在的人學習是變簡單還是變困難了,只要我們想開始學習投資,便有幾乎爆炸的資訊供我們選擇。像是網路上充斥著許多巴菲特選股法、不敗ETF投資術、年賺20%技術線型、程式交易……等

理財資訊實在太多太多,反而讓人學習找不到方向,或是誤以為技巧、工具愈複雜愈好,才能投資賺到錢。

是這樣嗎?

我們認為有效的方法的確能讓我們在理財道路上更順利,但比方法更要的是,運用這些方法的核心能力──財商(Financial Intelligence Quotient)。

財商,取決你能擁有多少財富

「財商」一詞,最早出現在1994年4月《富爸爸,窮爸爸》一書中,指的是一個人認識金錢和駕馭金錢的能力。它不單單指的是投資理財,更多是對於金錢規律的了解、創富、守富,一種整體的財務價值觀。

那為什麼這樣的價值觀,能取決我們擁有多少財富呢?

美國心理學教授史帝夫.丹尼許(Steve Danish)曾經研究一系列中樂透這種「橫財」對得主的影響,發現這些人並沒有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反而有些人甚至過得比以前更慘。不只破產不說,甚至負債、酗酒、自殺的也不在少數。

多位NBA球星,也因為缺乏理財觀念,在退役後短短幾年期間便把錢花光。最著名的例子莫過於球隊76人戰神Allen Iverson,將2億5,000萬美元的資產在短短10年內幾乎揮霍一空。最後在法庭現場可憐巴巴地說了一句:「我現在沒有錢了,甚至連一個漢堡都買不起。」

或許有人會覺得舉這種擁有巨額財富而後破產的例子太極端。畢竟絕大部分的人一生可能都難以獲得這樣的體驗,也並不覺得一定要擁有那麼多錢才行。

那我們不妨換個角度去想一想。假設今天你和巴菲特(Warren Buffett)都保持現有的財商,同時回到過去22歲大學畢業,身上也懷著相同的1萬美元,在家庭、人脈背景及其餘變數都相似的情況下,給你們同樣10年時間,你認為你們之間的財富會差距多少?

發現了嗎?即便是相同的條件,時間一旦拉長,我們最終的財務狀況,還是會回歸到現有的能力標準。好比一碗裝水的容器,器量的大小決定了水的存量,多的水終究會滿溢出來,無法承受。

理財是一種可被訓練的能力。從創富、運富到守富,我們對於金錢整體的價值觀──財商,才是我們能改變財富的原因。

財商,辨別是非的守護者

在那麼多理財的名言中,你可能聽過「人不理財,財不理你」,說的是財務規畫的重要性。沒錯,透過有計畫的理財,的確可以讓我們財富的累積速度加快。但你知道「理錯財,比不理財還糟糕」嗎?

前陣子一個大學學弟忽然私訊我,詢問有關TAC區塊鏈投資的事情。老實說我對區塊鏈及虛擬貨幣的概念只有初學者程度,便沒有不懂裝懂。但像這樣突然詢問「你知不知道某某商品」、「你覺得某某商品怎麼樣」問題的人,八成是遇到推銷或親友已經投資了。

果不其然,這位學弟的媽媽,遇到了一個運用區塊鏈概念的類直銷公司,而且已經投資了10幾萬元。聽到這些關鍵字,我下意識覺得這投資應該不是真的,但為了保險起見,還是詢問了一下這個項目的「投資報酬率」。

一問之下才知道,投資報酬率會跟你「投入的金額」有關,只要投入4~8個月,獲利最少2.8倍,最多14倍。看到如此遠超市場的報酬,我只能建議他能把錢拿回來就趕快拿回來,至少不要繼續加碼下去。

你可能會覺得這件事情很誇張,要是換作自己,就不會輕易投資。但你知道嗎?這件事若從廣義的角度來看,很可能就已經發生在你身上了。

為什麼這麼說?舉凡多數人在購買保險、選擇投資工具的時候,也常常為了曾做出的決策而後悔。把辛苦存下的錢拿去購買理專推薦的基金,付出高額手續費又得到不佳的報酬;聽信保險業務員的推銷購買了一堆終身險、儲蓄險,不僅風險保障不足,連帶資金的流動性和成長性都降低。

不僅僅是這些,還有像是未上市股票、外匯保證金,網路上各式各樣的投資方法、電話行銷,無不誘使我們做出行動。而往往只要做出一個錯誤的決策,就會讓我們在財富累積的道路上倒退好幾年。

守財,是理財的最後一哩路。在現今資訊爆炸的環境裡,一個人財務上的成敗與個人知識及學習能力的關係愈來愈大。不從提高財商著手,再多的錢也守不住。

檢視、提升財商,從自我提問開始

財商,作為一種對於財務整體的價值觀,很難說有什麼絕對的衡量標準。既然如此,那我們該如何了解自己財商能力?又如何去提升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覺得可以先用更宏觀的角度去看待「價值觀」這件事。一個人價值觀的形成,有時是透過自己的經歷和反思獲得;有時我們也會從別人(比如父母親)身上得到;或是某些整體性的框架如宗教和法律。(出自《原則:生活和工作》一書)

而這些我們所擁有的價值觀,進一步形成我們待人接物的「處世原則」。這些原則影響著每天生活的方方面面,也讓我們做出無數的決策。

同樣的,我們對於財務的價值觀,以及處理財務的原則,也會受上述因素所影響。所以我們要檢視財商能力,可以透過反思這些因素,並透過自我提問來找到方向,舉幾個例子來說:

財務管理面》
◎我有清楚地知道每個月的現金流向嗎?
◎短、中、長期的財務目標為何?依現在進度是否有辦法達成?
◎怎麼設定每月、甚至每年的消費預算?
◎緊急預備金要準備多少?為什麼?
◎怎麼有效地整理、分類已經購買的金融商品?

投資面》
◎我的操作模式核心觀念是什麼?
◎資金放大100倍一樣適用嗎?
◎對於這項投資我期待有多少報酬?
◎我所要承受最大的風險是什麼?
◎這樣的投資方式能長期執行嗎?(10年以上)

保險面》
◎我購買的商品有符合需求嗎?還是經由推薦覺得不錯就買?
◎我擔心哪些風險發生?
◎萬一風險真的發生了,重病、重殘甚至身故,需要多少保障?
◎如何搭配便宜高保障的組合?終身和定期險的差異為何?
◎若能清楚地回答這些財務問題,並且清楚了解這些答案的原因,想必你的財◎商能力已經有一定的基礎,未來也會持續學習成長。但如果你連這些問題都◎沒有想清楚,那麼很有可能你懷抱的理財夢想,終究只是夢想而已。

理財,是一個不間斷的過程。要學好投資理財,與其將眼光聚焦在「該怎麼投資」、「商品好不好賺」,更應從了解、提升自己的「財商」開始,才有可能創造更多不同。

本文獲「財商教育實驗室」授權轉載,原文:想理好財?比起方法和工具,你更應該學習的是「財商」!


作者簡介_財商教育實驗室

身為獨立財務顧問,在協助客戶做財務規劃時,深深感到理財要先理心,觀念的轉換比方法和工具來得重要。

相信每個人都能透過「覺察→猜想→實驗→反思」的思考脈絡,持續提昇財商,不再害怕理財與一大堆數字。

藉由遊戲、課程、讀書會和社群交流,相互學習、一同成長,陪伴大家找到合適自己的理財方式,讓正確的理財觀念與方法能落實到每個人生活之中,逐步改善財務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