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景氣榮枯領先指標的殖利率曲線,任何微小的波動,都能觸動分析師的敏感神經。但投資人對殖利率曲線反轉也不必太過驚慌,本文將以宏觀的角度分析當前景氣狀況。
在投資市場中,如果可以預先知道下一次衰退是否「即將」到來,將是件做夢也會笑的美事。但現實情況是,世界上不可能存在這個指標,否則如巴菲特般的投資神人應該會滿街走。那麼, 為什麼最近媒體及一些分析師似乎告訴人們,殖利率曲線就是這樣一個夢幻般存在的指標,可以預示當前情勢有多接近經濟衰退?
主要是過往資料顯示,殖利率曲線反轉預示景氣轉向成真的機率頗高。聯邦準備銀行舊金山分行經濟學家鮑爾(M. Bauer)及梅滕斯(T. Mertens)曾撰文指出, 從1955 年起至今,共出現10 次的殖利率曲線反轉,但「事後」界定景氣循環周期時發現,竟有9 次殖利率曲線反轉後的兩年內便出現景氣衰退(僅有1960 年代中旬例外),亦即該指標領先景氣衰退6 ∼ 24 個月。有如此高的預測性,難怪當前媒體與市場分析師對殖利率曲線反轉所代表的意義,大書特書。
市場分析師 為何發出景氣衰退預警?
在理解為何殖利率曲線有這麼好的預測能力之前,必須先了解一下什麼是殖利率曲線?
簡單來說,就是橫軸為不同天期債券的到期日,縱軸是不同天期債券殖利率所連接而成的一條線。在一般情況下,長天期利率必然高於短天期,因為前者承受更多通膨不確定性,必須有「期限溢酬」(Term Premium)做為放貸誘因,使殖利率曲線「理所當然」地呈現正斜率。
若就經濟學理論來看,長天期利率的形成除了有期限溢酬的影響外,還包含市場對於未來短天期利率的預期,且各天期利率與市場對該天期平均經濟成長率呈正相關。也就是說,市場認為該天期的平均經濟成長率越高,該天期的殖利率就越高。因此,當殖利率曲線斜率為正且陡峭,代表市場預期未來的經濟成長率將會加速。屆時,短天期利率也將隨著央行調升利率而上揚,通常這種情況會發生在經濟正準備從衰退中走出之時;反之, 如果殖利率曲線趨於平坦或為負斜率,則可能預示著未來經濟成長不若現在亮眼,甚至會出現衰退。
再加上,殖利率曲線反轉還會產生所謂的「自我實現預期」現象,亦即投資人信心會受到殖利率曲線反轉的衝擊,行為轉趨保守,導致經濟放緩甚至進入衰退。同時, 殖利率曲線反轉也會造成銀行利差微薄難以獲利,遂可能限制貸款,進而衝擊經濟。
由此可知,殖利率曲線斜率作為景氣榮枯的領先指標, 不只是有統計關係支持,亦有經濟學理論基礎做後盾。而鮑爾及梅滕斯的研究更指出,統計上最具有預測力的殖利率曲線是10 年期公債殖利率減去2 年期公債殖利率。此一利差在2009 年達290 個基點,為有紀錄以來最大, 之後美國經濟也迎接長達10 年的景氣榮景。但如今該利差僅剩下14.708 個基點(2018 年12 月21 日),已相當平坦化,自然會觸動市場分析師敏感的神經。
「全球性」殖利率曲線反轉尚未出現
既然如此,當前是否真的快要面臨景氣衰退?尤其是近期美國經濟熱絡,很可能只是減稅的暫時效果,2019 年經濟成長減速或已不可避免,投資行為似應轉為「極度保守」。但筆者認為在景氣前景明朗化之前,秉持穩健的態度有其必要,卻不需要恐慌的過度反應。
誠如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薩姆爾遜(P. Samuelson)所述,經濟學家預見到過去5 次經濟衰退中的9 次。這句話的意思是,從「事後」的確可找到許多經濟指標具有領先性,可預判景氣的反轉, 但這些指標背後的經濟邏輯只是複雜的經濟體中很微小的一塊, 未必真有「事前」精準預測的神力。
其次,殖利率曲線反轉雖隱含未來經濟成長率低於現在的經濟成長率,但低於並不代表經濟會衰退、負成長。因為殖利率曲線反轉對一國經濟衰退具有預測力的假設,是基於「封閉經濟體」的考量,也就是假設該國利率狀況只受到該國景氣枯榮影響。問題是在跨國金融盛行,且各種跨幣別的套利越來越盛行的當下, 「封閉經濟體」的假設似乎行不通。也就是一國利率明顯偏離經濟基本面隱含的水準,有可能不是因為市場機制失靈,而是反映各國間景氣循環所處位置的「脫鉤」(Decoupling)現象。
這種現象並非第一次出現,2004 年美國也曾出現景氣大好時,殖利率曲線平坦化的現象。當景氣發展脫鉤時, 景氣復甦比較快的國家會因為提前升息,遂吸引過多海外的資金投入,導致殖利率曲線較平坦,而今年就是如此。由於美國經濟表現一支獨秀,與其他國家利差明顯拉大,自然吸引其他國家長天期資金在匯差與利差考量下, 蜂擁流入。加以當前全球經濟結構與2008 年金融海嘯前有很大的不同,其中一個最大的改變就是人口老化。人口老化帶動對退休金需求增加,讓市場對中長期投資的需求相對殷切,使殖利率曲線容易比起正常狀態更平坦。但若觀察大西洋彼岸的德國,2 年期與10 年期利差仍然高達84.53 個基點(2018 年12 月21 日),高於長期平均,顯見目前還沒有出現「全球性」的殖利率曲線反轉的情況。
當前景氣狀態給金融市場的幾點提示
筆者認為,所有經濟或金融指標的預測力都只是「機率」的問題,而非一個「定盤」指標,壓寶單一指標的分析方式必有風險。而面對這類「事後」看來有高度解釋力,「事前」卻經常有假訊號的經濟指標時,同時觀察一組都具有預測力的經濟指標所組成的領先指標, 才是上策。而從預測美國經濟是否「衰退」的領先指標,仍是趨勢向上看來(圖1),各界實不必對殖利率曲線倒掛太過恐慌。更何況經過10 月股災,市場已經明顯修正,這時「才」頭也不回的離開市場,似乎沒什麼道理。
若要論當前景氣狀態對金融市場的意涵,較穩健的考量除了提高現金部位外,在景氣能見度明朗前,資產配置上必須降低「景氣循環」類資產,增持投資等級以上的債券及防禦型類股。至於趨勢型的、成長型的資產雖因目前聯準會仍持續收緊貨幣政策,表現較疲弱,但如果經濟減速到一定程度,促使聯準會暫停收緊貨幣政策,而景氣又沒有衰退時,這類資產的表現會較好。尤其是成長型公司( 著眼於趨勢) 的特色是,目前營收獲利與景氣關聯度低,且現在營收較小,但未來成長潛力大。而股票評價模型認為,合理的股價等於未來現金流量的折現值,當一家公司打造的是一個「未來」成功的營銷模式,當折現率隨著殖利率曲線反轉,而聯準會又停止收緊貨幣政策下,這些公司的表現機會就凸顯出來。
也就是說,在這種景氣減速確立、不確定增加、衰退證據不足、聯準會可能隨時暫停收緊貨幣政策下。除了提高現金部位因應不確定外,必須要有防禦型資產及成長型資產混搭的投資思維,才能順著景氣走向的變化,找到最合宜的「市場指標」。
元大證券 https://www.yuanta.com.tw/eyuan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