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新聞

川習會後的首次中美貿易談判週三(9日)落幕,消息人士透露,中美談判出現進展,但是比較棘手的議題,如強迫技轉等依舊缺乏突破。先前據傳中美可能發布共同聲明,結果雙方仍各自表述,讓市場湧現失望性賣壓。

美股期指轉跌,MarketWatch報價顯示,台北時間週四(10日)上午9點19分為止,E-迷你S&P500指數(E-Mini S&P 500 Future)下跌0.42%、報2,571.75點。

金融時報、華爾街日報、南華早報報導,中美副部長級貿易談判在週一到週三(7~9日)舉行,內情人士表示,中美談判第一天主要商討中國購買美國商品和服務的細節。美方希望北京不只提出具體金額,還要有明確的購買時間表。據傳雙方在中國額外採購美國產品、以及中國對美企開放市場方面,獲得進展。北京釋出善意,週二(8日)宣布開放五種新的基改作物進口,完成美方多年心願。

然而,據悉雙方也談到較具挑戰性的議題,美方要求北京不要施壓美企進行技術轉移,也呼籲中國減少對國企的補助,創造更公平的競爭環境。但是中美在這些問題上意見分歧,尤其對國企補助更缺乏共識。中國領導層認為國企是中共統治的根基,過去幾年來不斷強化國企勢力。

本週的副部長級會議目的是為後續的部長級談判打下基礎。下輪貿易談判預料由美國貿易代表萊特海澤(Robert Lighthizer)和中國副總理劉鶴出面。分析師認為,本次談判後,劉鶴何時出訪美國是觀察重點。ING銀行的中國經濟學家Iris Pang說,要是本週談判後,劉鶴立即前往華府,意味將有具體可執行的成果。要是劉鶴下個月才出訪,意味目前還沒有確切結果。

川習會後,中美同意休兵三個月,如果未在3月2日前敲定協議,美國將把2,0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關稅,從10%提高至25%。Pang預測,中美也許會延長停火期限,或是祭出低於25%的關稅稅率。

專家警告,儘管中美談判氛圍改善,但是雙方歧異仍大,還是有破局的可能性。Wendy Cutler是前美國貿易代表、現任亞洲社會政策研究所(Asia Society Policy Institute)成員。她說,中美貿易會談出現正面跡象,例如談判延長一天、以及劉鶴意外現身談判會場,但是這些談判並不表示情況已經脫離險境。

*編者按:本文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概與《精實財經媒體》、編者及作者無涉。

資料來源-MoneyDJ理財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