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photo-ac.com
在高中畢業要進入大學前,我們一定會確定興趣或志向,才會選擇相對應的科系就讀。其實在投資的領域也是,在踏入之前,應該要先知道自己追求的是什麼。這時候你可能會想:「投資追求的不就是賺錢嗎...」
這樣可以說是對,但實在是不夠全面。我們確實都希望用投資賺錢,但是背後想用怎樣的「方式」來賺?這看似渺小的問題,卻是投資能否持久的核心。其實在投資的領域中有兩大分類:
1.主動投資
2.被動投資
弄清這兩者的差別,你的投資之路才正式開始。
主動派與被動派投資的定義
【主動投資派】
主動派投資人相信:「憑著努力,能夠賺超越市場的報酬」。
主動派投資人會努力做研究,然後挑選出最優質的股票,或研究出特別的策略,並且期望拿到高額的報酬。在主動派投資人眼裡,一年20~30%的報酬率可能都不算多。
【被動投資派】
被動派投資人相信:「花時間研究,不如跟著市場走」。
被動派的投資人認為,就算短期內靠人為操作賺到不少錢,但是如果拉長時間,往往都是賠賠賺賺、運氣運氣,無法長時間維持。所以比起耗時費工的研究策略,不如選擇穩穩投資整體股票市場,像是購買指數型基金(ETF)等等策略,每年穩穩地賺取報酬卡實在。
關於主動投資和被動投資的差異,我下面特別整理了三個面向做討論。
一、花時間研究股票,真的有效益嗎?
主動派投資人主要有兩種投資方法,
1.自己親手挑選好股票,然後買進。
2.購買主動型基金,讓專業經理人操作。
如果努力研究就一定會提高報酬率,那大家一定都會想要當主動派投資人,畢竟能夠賺多一點,沒有人不想。但事實上,主動派投資人當中,
僅有少數的個人,能夠長期打敗市場,
也僅少數的基金,能夠長期打敗市場。
在2017年,美國標普指數編製公司的報告指出,時間拉越長,越證明選股不如買整體市場。(PS:買標普500等於是買美國市場)
舉例來說,下圖的63%,是指所有的主動型基金在一年下來,報酬率「輸」標普500指數的有63%。如果往回直接統計15年,所有主動型基金中,報酬率「輸」標普500指數的高達92%。
簡單來說,對於一個專業經理人而言,當他決定加入主動投資的遊戲後,10年下來,他有最少90%的機會是輸的。對於沒有專業知識的一般人而言,這個數字一定更是殘酷。
對此,股神巴菲特早已多次公開表示,他支持一般大眾善用被動投資,選擇好的市場指數,長期做定期定額,雖然不至於大富大貴,但肯定能讓手頭的錢翻幾輪。
二、不花時間研究股票,真的就比較糟嗎?
很多人心中都有一個對投資的想像,研究K線、追蹤主力、看財報...總會覺得不花時間研究,就不算努力,沒有努力,就不算在投資。但實際上,被動投資比你想像的厲害!被動投資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定期定額投資某市場的大盤指數」。
2010年~2018年,投資台灣大盤指數,能有平均一年8.4%的報酬率。
1998年~2018年,投資美國標普500,能有平均一年6.7%的報酬率。
8%的報酬率其實不少喔,假如小王20歲開始工作,每年存入10萬元做指數化投資,過了25年後就能累積出730萬資產。也就是說小王從45歲開始,透過這730萬資產錢滾錢,每個月平均能額外賺4.9萬的收入(這個數字等於台灣的國民平均所得)。而且這都還沒計算這25年內,小王不用研究投資所省下來的時間!
三、主動投資未必是財富自由的捷徑
就是在你投入這件事情之前,你必須明確知道你的目的是什麼?假如財富自由是目標(希望能不用工作,靠投資利息生活),那重點就不是投資報酬率有多少,而是「本金X報酬率」有多少。
我們來做一個小假設:市場的基礎報酬率5%,但假如每月花100小時研究,就能夠獲得超額報酬5%。也就是說,
→被動投資年報酬率:5%
→主動投資年報酬率:10%
對於一個資產3000萬的人,和另外一個資產30萬的人,該做的事情就完全不同。
對於資產3000萬的小王而言,花100小時,提升了5%報酬率,也就代表一年多賺了150萬,每個月多賺超過12萬,當然划算。
但對於資產30萬的小明而言,花100小時,提升了5%報酬率,也就代表一年多賺了1.5萬,換算下來每個月才多賺1200元...不如下班後去賣雞排賺得更多。
而且這個條件的前提是,你所花入的時間真的能夠帶來超額報酬。所以看懂這件事情後,你就會理解,在薪水不多且資產不多的狀況下,一味地追求更高的投資報酬,往往最終反而和財富自由絕緣。
相對來說,看清自己現況,投資的部分就穩穩地被動投資,把主動的時間和心力放在:
1.提升收入
2.微型創業
3.減少支出
反而能加速財富自由的時間。
如何讓你的雪球越滾越大?
巴菲特名言:「你只要找到濕的雪,和很長的坡道,雪球就會越滾越大」。
翻譯成一般語言就是,只要你有一個穩健又可長久執行的方法,那你的錢就會像雪球一樣滾動,最終你會擁有巨大的財富。思考下來,你會發現,被動投資其實比較符合巴菲特的雪球論。
一來,隨時都可以購買,因為買的是一整個市場,不會有什麼選擇障礙。
二來,因為投資風險低,就算投入高額資金,畢竟買的是整體市場,非常安全,不用擔心晚上睡不著覺。
所以你可以想像,假如你今天超年輕,可能16歲,當你聽完一場理財講座,你很清楚投資要越早開始越好,可是你馬上會面臨到:「那到底要買什麼?怎麼買?」緊接著無限的問號無法解決,最後可能什麼行動都沒有做。
但如果理解被動投資的意義,不論你是25歲、20歲、甚至16歲,你都可以立即啟動自己的投資計劃。
台灣人最容易上手的被動投資-ETF
ETF是券商所創造出來的投資工具,當你想投資任何一個國家的市場,就可以直接去買相對應的ETF,買賣的過程就像買台積電的股票一樣簡單。對於台灣人而言,最有名的ETF就是台灣50,之前有寫文章,大家可以參考。→台灣50-定存股入門
但如果比起台灣,你更看好的是中國或美國市場,現在國內機構也都有發行對應的ETF,讓購買更簡單快速。(完整ETF資訊)
最後,我想要再次強調,主動投資絕對沒有不好,我周圍有不少主動派高手,投資經歷都在10年以上,每年都穩穩地拿超額報酬。
但我認為,太多人輕視了主動投資,在沒有核心邏輯的策略下,以為看看新聞、聽聽老師就能賺大錢,往往20~30年下來,效果反而不好。
我也認為,太多人小看了被動投資,殊不知只要有紀律的持之以恆,20年以上的財富累積能力十分驚人,而且省下的時間可以拿來做更有產值的事。
沒有絕對的好和絕對的壞,只有哪個適合現在的自己。
本文獲「書廷理財日記」授權轉載,原文:淺談主動投資與被動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