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理財

要改善生活所以想賺更多的錢?如果你這樣想的話,永遠都不會變成有錢人!千萬別當一個支出很高、無法累積資產的窮人。

A先生每月賺2萬元,只能過月花2萬元的生活,只好更拚命賺錢,最後終於月收入3萬元。如此努力當然是要讓自己過得更好,所以支出也提高到月花3萬元。問題是,他的資產並沒有比過去還要多,因為提高的收入都反應在提高的支出。這就是為什麼有人很努力賺錢想改善生活,每天感到身心俱疲,存款始終持平的主因。

主動收入(薪水)-拿來累積資產
被動收入(投資所得)-拿來提高生活品質

真正該做的事,是先習慣低支出的生活,在收入增長之餘不要馬上擴張支出,除非原本支出低到「不正常」狀態,就得把支出拉到「合理範圍」內。要懂得花錢買健康,不該省錢到連健康也賠上。

那麼合理範圍是多少?台灣平均每人每月消費支出是2萬421元,全台最低生活費是1萬1,448元(台北市最低生活費是1萬5,544元),因此,把月支出控制在2萬元左右還算合理。換句話說,收入從2萬元提升為3萬元,支出維持在2萬元,表示擁有每個月存下1萬元的能力。

或許有人會疑惑:「不靠薪水提升生活品質,那要靠什麼?」答案是:「投資」。A先生每個月可以存1萬元,經過10年共存120萬元,再將這筆錢以每年1%的利息拿去定存,每年可獲得1萬2,000元,等於每月有1,000元的被動收入。

這1,000元,才是拿來提升生活品質的收入來源。

總之,提高生活品質要用投資所產生的被動收入,而努力工作所獲得的主動收入則要拿來累積資產。

放定存?
你或許能夠承受更高的風險

另外,對於辛苦累積的資產,除非是非常保守的人,否則不建議只放定存,應該承擔一點波動風險換取更高的被動收入。

以ETF長期投資台股為例,只要能夠承受市價的波動漲跌,每年可以提供3.5~4.5%的現金股利。如此一來,是不是就比較有感了呢?當然,定存還是可以放,那就根據自己的風險承受度來決定資產配置的比例,看是要拿高一點的被動收入,還是定存多一點讓資產安穩些?

真正愛錢的人,不會賺到錢就努力花掉,而是存起來,想辦法讓錢可以生出錢來。

【書籍介紹】

養錢練習:10大理財好習慣讓你有錢花

作者: 李柏鋒
出版社:法意資產管理
出版日期:2018/07/19


作者簡介_Buffettism (李柏鋒)

從最新的財經時事和民生政策出發,從中發掘正確的投資與理財觀念,並且以統計數據為基礎,相信即使是小資族,也能擁有投資理財自主權,決策可以有所依據,而不是人云亦云。作者李柏鋒,經營「USA STOCK」財經部落格,討論指數投資、價值投資等各種投資哲學與資產配置方法,現為線上課程《小資族理財的第一堂入門課》講師與「ETF投資學院」創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