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新聞

康健人壽母公司美國信諾集團今 (17) 日舉行「360° 康健指數—掌握保障未來」調查發布會,調查發現七、八年級生、以及女性族群,對自身財務表現的滿意度較其他年齡層和男性來得低,他們覺得無法照顧自己與家人的醫療保障需求,而且生活壓力大;其中,高達 65% 的七、八年級生,覺得無力照顧自己的醫療需要。另外,調查還發現,台灣受訪者老年生活準備程度不及鄰近亞太國家。

台灣財務狀況改善 老年生活準備程度不及亞太國家

台灣財務康健指數首次進步,顯示受訪者對自己的財務狀況變得更樂觀,而且因為人口老化,調查也發現台灣受訪者對於替自己未來及退休生活做好準備的意識提高了。

但儘管台灣受訪者財務狀況改善,但是對老年生活的財務準備程度不及亞太地區鄰近國家,如中國、香港、南韓、新加坡、泰國與印尼。

相較這六國平均有高達 41% 的受訪者認為自己年老後在「財務獨立自主」、「照顧家人在財務方面的需求」、「能應付和老化相關所增加的醫療費用」三方面都能夠準備好,台灣受訪者僅 26% 覺得自己可以做好準備。

康健人壽總經理暨執行長邵駿崴 (Tim Shields) 表示,台灣市場保險滲透率高,國人平均擁有超過 2 張保單但平均保額卻偏低,許多民眾將保險商品和投資工具劃上等號,突顯保障不足的隱憂。

邵駿崴指出,加上台灣老化速度「超英趕美」,預計於 2026 年成為超高齡社會,每五人就有一人超過 65 歲。高齡社會代表民眾壽命延長,退休後醫療及健康照顧的費用也會隨之增加。

邵駿崴提醒,退休後或晚年收入減少,民眾應趁年輕體況佳時提前規劃充足保障,除了提升財務安全感,有需要時也能確保自己獲得良好的醫療品質,不讓家人擔憂。

面對老化,台灣受訪者心態上也還沒準備好,35% 的人表示擔心年老後社交孤立,例如獨自一人居住、朋友變少或沒有朋友;13% 的受訪者說擔心年老後失去自由活動的能力、無法自理生活。

知名精神科醫師暨心理分析師鄧惠文指出,老化過程中許多人都會因為無法接受生理與心理的改變,因而產生壓力造成情緒波動。她建議除了學習接受改變,更重要的是透過不斷求知尋找新的自我價值,強化自己在生命發生變化時的抗壓力,替未來人生找到新的意義。

七、八年級生財務無力感重 工作壓力大

「360° 康健指數」調查發現,18-34 歲的台灣七、八年級生受訪者,僅 14% 認為自己財務能力可對抗如通貨膨脹、經濟成長趨緩等外在環境因素。高達 65% 的七、八年級生表示無財務能力照顧自己 / 家人醫療需要;針對「無法工作時的經濟保障」,7 成的人表示準備不足。

邵駿崴表示,18-34 歲的年輕人容易因為沒有預算或自恃身體好而不買保險,卻忽略了保險的主要功能就是保障自己無法承擔的風險,特別是因疾病或意外造成的醫療支出以及收入中斷,可能會為自己與家人帶來的經濟負擔。

邵駿崴建議,可以趁年輕體況佳時先購買基本保障,利用定期保險低保費、高保障的特性,以最低成本買到足夠的保障補足風險缺口。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調查結果是,七、八年級受訪者中高達 96% 的人覺得有壓力,工作為最主要的壓力來源 (45%),高於財務 (34%)、家庭 (10%)、健康 (8%)。談到壓力管理,他們多數選擇自行面對壓力,僅 9% 年輕受訪者願意尋求醫學專業人員協助。

鄧惠文指出,七、八年級生的職場壓力來自於無法產生與職場的共榮感,個人喜好與職場認同無法結合,因而心理上產生矛盾,結果職場上他們被認為是難以被期待的一群人,七、八年級生也覺得自己優越能力沒有被看到。

鄧惠文建議他們嘗試建立個人與職場共榮的心態,公司好的話自己也會好,自己變好了就更容易被肯定,成為彼此成長的動力,也有助於減緩工作壓力和生活焦慮。

被工作和家庭夾擊 女性無暇照顧自己

調查發現,台灣女性整體康健指數從前一次調查的 56.1 分下滑至 55.8 分,遠低於亞太地區女性平均的 59.3 分,也遠低於台灣男性的 58.5 分。分析五大面向,台灣女性除了家庭外,身體、財務、社交、工作的分數皆落後於亞太地區女性。

針對「是否有足夠的金錢可以退休」、「有財務能力照顧自己 / 家人的醫療需要」、「有財務能力照顧父母的醫療需要」、「無法工作時的經濟保障」,台灣男性認為自己表現「非常好」以及「很好」的比例足足高出台灣女性 5 成,顯示女性在財務健全上的安全感遠低於男性。

邵駿崴提醒,台灣女性平均餘命約 83.4 歲,活得越長也要活得健康、活得有保障,針對在財務上存在的不安全感,可以及早做好保險規劃,轉移退休後醫療費用風險,保障老年生活品質,或是透過為家人備妥量身健康保障商品,來減少面對疾病醫療支出時的經濟壓力。

而「社交」面向,有高達 52% 台灣女性受訪者覺得沒有花足夠時間和朋友相處,39% 覺得沒時間從事自己的興趣及愛好。96% 受訪女性表示感受生活壓力,高於男性的 93%。

鄧惠文表示,現代女性在扮演多元角色和承擔更多責任時,自主意識以及社會群體價值觀間的拉扯產生許多矛盾和壓力。她建議女性朋友釐清自己的需求,當犧牲自我的代價過高時就要適時學著割捨放棄他人的期望。她也提出女性重視身心平衡發展,除了維持規律運動及健康飲食,更要保持求知慾並從事有創造力活動,如:學習外語、畫畫、跳舞等,都是調節心理壓力最有效的方式。並且盡量維持正向的人際關係,節制消耗性的人際關係,只要心理健康了,其他面向會跟著變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