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新聞

中國不但自身經濟成長趨緩、還面臨美國施以貿易關稅制裁,內憂外患的困境,令讓北京當局對「中國製造2025」(Made in China 2025)的宣傳轉為低調,大陸官媒對習近平的吹捧也趨於冷卻。

英國金融時報、法國國際廣播電台等外電14日報導,中國為免外資撤出、維持經濟動能,不但要求境內媒體低調處理中國製造2025,還再三言明外國企業也能參與這項發展計畫。

新華社上週五(7月13日)在處理習近平呼籲中國開發科技業的核心領域時,已避免提到任何跟中國製造2025有關的字眼。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上週在訪問柏林時,則聲稱中國製造2025就如同德國推廣的「工業4.0」(Industry 4.0)。

APCO Worldwide大中華地區董事長James McGregor說,大陸官員都在盡力淡化中國製造2025,聲稱這只是官方在擬定章程時使用了較為激昂的語調,然而外國企業如今都已學到,要認真看待中國發布的工業政策,尤其是在政策中還包括了日期,以及本土企業會把多少外企取代掉、然後揮軍全世界的時候。

歐洲企業都擔憂,北京推廣中國製造2025,將導致陸企擁有不公平的競爭優勢。舉例來說,中國興建高鐵時,西門子等跨國企業都依據專利授權協議、信賴地交付技術,但中國合作夥伴卻反而在外國市場跟西門子等業者激烈競爭。

不過,中國商務部如今已再三強調,中國製造2025也會開放給外國企業參與。北京最近也放寬外國製藥商的管制、進一步開放國內市場,並會在2021年刪減甚或移除金融服務、汽車業的外資持股限制。歐盟領袖將在本週一(7月16日)赴北京會面習近平與李克強,希望能藉此敲定一項投資協議。上週中國也跟德國企業簽訂了200億美元的合約。

與此同時,大陸官媒對習近平的報導頻率則異常減少。上週他的照片並未出現在人民日報的頭版頭條,為數個月來首見。而就在同一天,習近平的名字也並未在頭版出現,根據香港獨立媒體蘋果日報的計算,這是五年以來頭一遭。到了週日(7月15日),習近平的名字、照片也並未現身在頭版。

明鏡集團總編輯何頻認為這是「五年來第一次」,而李克強成為標題,何頻認為這是中共異象的體現,可能習近平自己也感到了,「搞個人崇拜真是搞過頭了」。

*編者按:本文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概與《精實財經媒體》、編者及作者無涉。

資料來源-MoneyDJ理財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