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一本翻譯自國外的理財書《投資前最重要的事》,深有同感,並特為該書寫了推薦序,以下是該序的摘錄:
作者認為「簡單」和「認分」是投資獲利最重要的關鍵。「簡單」在我來說,就是不要浪費過多的時間和精力在投資理財上,而作者則以「忽略雜音」四個字,提出了更具體可行的做法。
絕大部分的理財專家都以複雜的術語,讓一般投資人很難理解,如墜五里霧中,這是雜音之一。對於同一個事件,這些理財專家常會提出截然不同的看法,讓一般投資人不知如何判斷,這是雜音之二。既然不懂專家的術語,又無法判斷專家的看法,一般投資人只好到處打聽明牌,這是雜音之三,而這也是最危險的雜音。
我主張用「紀律」取代「判斷」,就可以不再受雜音干擾。當技術指標來到低檔時,肯定有非常多看壞未來行情的言論會出現,如果你堅持按「低檔買進」的紀律來執行,不就很自然的規避了雜音的干擾?同理,技術指標來到高檔,你若沉醉在未來前景的美夢中不知獲利了結,不按「高檔賣出」的紀律來執行,很可能不過是紙上富貴一場。
「認分」在我來說,絕對不是消極的想法,而是認清事實,才能不再妄想打敗大盤,也才能避免因選股所帶來的無盡焦慮。作者告訴大家一個殘酷的事實:「散戶根本沒有打敗法人的勝算」。大家其實都知道,在股市獲利的投資人絕對不會超過兩成,但大家都認為自己一定可以成為那少數的贏家,這就是「不認分」。
作者在書中提到成功的投資人有幾項特質,其中最讓我心有戚戚焉的就是「這些人會說『我不知道』」,千萬別以為自己真的懂,甚至只懂皮毛更危險,還不如承認自己的無知,反而更安全。指數為什麼跌?不知道,反正跌到技術指標的低檔就該買。什麼股票會漲?不知道,反正我只做指數化投資,就不必去選股了。承認自己不知道,其實是最容易讓自己成為成功投資人的方法。
因為承認自己很多都不知道,所以就不會選擇過多的投資工具,也不會投資過多的標的。很多投資人為了分散風險而分散,結果做了過多的配置,裡面甚至有很多都是自己不熟悉,甚至完全不懂的標的。這樣做,其實風險更高。
本文轉載自「商業周刊第1588期」,原文:情願懂得少,也不要懂太多
作者簡介_施昇輝
四年級後段班,畢業自台大商學系。退伍後,曾在《天下雜誌》和《商業周刊》擔任行銷企劃,然後在29歲進入證券業,負責協助企業申請股票上市。44歲,決定離開職場,作個全職的股票投資人,並靠著一檔股票養活一家七口。53歲,將投資心得,寫成《只買一支股,勝過18%》一書,成為作家。4年內總共出了8本書,內容涵蓋「投資」、「電影」、「退休」、「旅遊」和「勵志」等多重面向。最新的著作是2017年2月出版的《只買4支股,年賺18%》。另在SOSreader網站也有開專欄「小資幸福講堂」,內容完全聚焦在小資理財,歡迎大家訂閱。半年150元,一年300元!詳情請見小資幸福講堂 | SOSreader
臉書粉絲專頁:樂活分享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