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

股市 指數
圖片來源:dreamstime

「MSCI權重調整」、「A股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都是這陣子的新聞。

每當它一宣布調整,各國股市就開始起伏。可見,MSCI的影響力有多大。

而「MSCI」在2009年5月,正式脫離Morgan Stanley(股票代碼:MS)上市,(股票代碼:還是MSCI)自此之後,我們都能做它的股東。

為什麼要做它的股東?因為它的影響力可是相當大......

九成以上的基金公司,使用MSCI指數

「九成」不是憑感覺說說,而是從MSCI年報裡來的。在2016年年報中有一段:
「全球前百大資產管理公司中,有97間使用我們的產品。」
「全球前百大退休基金公司中,有90間使用我們的產品。」
「全球前百大避險基金公司中,有79間使用我們的產品。」
「全球前百大銀行中,有87間使用我們的產品。」

市佔率相當高啊。 

資料來源:2011年MSCI年報

 這就是MSCI一調整權重各國股市就動來動去的原因,因為各家基金和ETF都得跟著調整。為什麼市佔率會這麼高呢?因為......

MSCI指數,歷史有夠久

1969年,「MSCI世界指數」就誕生了,到現在已經快五十年了。它可說是海外股市指數的先驅。(這邊指的海外是以美國當基準, 而美國境內的指數龍頭則是S&P Global,也是上市公司,股票代碼:SPGI)

俗話說:「戲棚下站久了就是你的」,當美國的共同基金開始發展,需要一個基準做比較時,就找上了MSCI。

而當大家喊著要降低交易成本、ETF勢力崛起時,ETF發行商要追蹤哪個指數?還是MSCI。(iShare下面有一堆MSCI ETF啊)

所以一開始,MSCI受到的影響不大。

但是這股「降低交易成本」的趨勢,還是吹到了MSCI身上......

如果想換Benchmark,合約沒限制

2012年10月,MSCI的第二大客戶、ETF龍頭先鋒集團(Vanguard)就宣布:「MSCI太貴了,我們改追蹤FTSE(英國富時)的指數」(但可惜,英國富時沒有上市),畢竟Vanguard就是以「低交易成本」做主打。

而且,雖然換Benchmark不是件簡單的事(要徵詢客戶同意、還要調整系統和持股等等),卻沒有什麼合約上的限制。

2011年報中,MSCI也在「風險因素」(Risk Factor)揭露此點:「使用MSCI指數的客戶,沒有強制規定要繼續使用,他們可以隨時更換指數。」

資料來源:2011年MSCI年報

因此,Vanguard宣布的當天,市場擔心MSCI的獲利會被侵蝕,所以股價自由落體似地跌了27%......非常慘烈。

不過過沒幾天,它的股價就像沒事一樣。從2013年開始到現在,它漲了......

2013年至今,MSCI比大盤多漲3倍!

2013年初至今(截至9/28收盤),MSCI漲了260%,比大盤S&P500的68.71%還多三倍!

 

近年的EPS也逐年上升。

 

為什麼呢?「降低交易成本」的趨勢沒有影響嗎?

因為,MSCI最大的獲利來源「指數授權費(license fee)」的計價方式是......

規模越大,MSCI賺越多

使用MSCI指數的計費方式分兩種,如果是基金或ETF想用來當Benchmark,那就是用資產規模(assets under management,簡稱AUM)計費。

 

如果是交易所想用MSCI指數來製作期貨(或選擇權)合約,那就要按交易量(volume of trades)付費。

資料來源:2011年MSCI年報

真的很賺啊。「指數授權費」可是佔了MSCI 獲利的75.8%,是超級頭號金雞母。

 

(這邊獲利指的是EBITDA,"稅前息前折舊前利潤",Earnings Before Interest, Taxes, Depreciation and Amortization )

而且靠著這個品牌優勢,MSCI的淨利率(Profit margin)(等於Net income / revenue,也就是"淨利/營收")可是高達20%,跟蘋果差不多。

資料來源:2011年MSCI年報

既然是用「資產規模」計費,那麽,經濟越好,這些基金和ETF的資產規模就越大,MSCI就賺越多;經濟越好,交易所的交易次數就越多,MSCI也賺越多。

短期來說,「降低交易成本」確實會影響MSCI的獲利,但長期來看,交易成本不可能無止盡降下去。運營ETF總要花錢、公司也總得獲利,所以遲早會降至一個平衡點。等到費用降到一定程度後,大家就得考慮指數的另外一個問題......

指數,也有品牌

就像大家嚮往的「超越大盤」一樣,以美股來說,所謂的「大盤」- S&P 500,就是S&P Global編出來的指數。

MSCI也有自己的美國股市指數,編製、選股的方法跟S&P 500 不同,卻沒那麼有名,沒什麼人說:「我今年打敗了MSCI美國指數!」

大家還是以道瓊工業指數和S&P500做標竿。同樣的,MSCI的當家產品「MSCI世界指數」,S&P Global也有推出「S&P Global 100」來競爭。但它也不如「MSCI世界指數」有名了。

所以基金公司和ETF發行商,可不能自己包個指數、或挑個便宜的指數就好,它得跟「大多數人都熟」的指數做比較,好彰顯自己打敗大盤(或貼近大盤)的效果。

此時,擁有大品牌+高市佔率的MSCI,就能再度享有經濟好轉的紅利。

但相對的,經濟衰退時,MSCI的跌幅勢必也很可觀,因為基金和ETF的規模都縮水啦。所以,這檔股票不適合抱到天荒地老,它比較適合「漲破52周新高買進、週線跌破年線賣出」的大波段持有方式。

結論就是:

MSCI 靠著基金和ETF的規模賺「指數授權費」,所以經濟越好、基金和ETF規模越大MSCI賺越兇。它適合:「漲破52週新高買進、週線跌破年線賣出」的方式來操作。

本文獲「百舜的美股&投資專欄」授權轉載,原文:牽動各國股市的「MSCI」,是獨立的上市公司。而且它近五年比大盤多漲3倍!


作者簡介_百舜

合格證券分析師(CSIA),先後任職於台灣金融研訓院、文化推廣教育部美股老師。在銀行服務過上千位客戶多年後,發現投資潛藏著一套邏輯原則,並擅長以淺顯易懂的方式讓更多人了解這套獲利理論。你覺得投資獲利很難嗎?其實並沒有你想像中的難,真正難的是操控高達百億與千億的資金,與追求每年20~30%的高報酬率。但對一般民眾而言,如果你的金額與報酬率沒有要求那麼高,你會發現,只要掌握訣竅,美股獲利比你想像穩定容易。